新国学网:民国第一家庭的悲欢:孙中山后人的笑泪人生(2)

编辑:秋痕 来源:环球网
 
孙穗芳:难见生父 
    1948年,孙穗芳毕业于上海世界小学,年底被严蔼娟带到台湾。第二年,严女士为找孙科要钱,又带着孙穗芳到了香港。孙穗芳很懂事,并不重视钱财,只是想看看自己的父亲。她坐在客厅里,眼睛紧盯着楼梯,盼望父亲下来。结果是空等一场。 
    孙科也很想见见从来未谋一面的女儿,又怕大太太陈淑英闹事,同时又特烦那个严蔼娟。他想把女儿穗芳送到美国读书,弥补他欠下的父爱,却遭到严蔼娟的反对。孙穗芳没见到父亲,也负气拒绝这个安排。 
    1951年,孙穗芳被母亲送回上海,住在姨母家。她品学兼优,是“五好学生”。那年月,阶级斗争不断升温,她的“家庭成分”使她不能进任何大学读书。 
    于是孙穗芳第一次上北京,想见祖母宋庆龄。不凑巧,祖母因风湿病去外地疗养。她连忙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遭遇和读大学的愿望。不久,祖母回信开导她:上大学不是人生惟一的道路,但又祝愿她明年能进大学读书。 
    孙穗芳把祖母的信转交给有关部门。一年以后,她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 
    孙穗芳曾一度被送到上海郊区农村劳动,住所潮湿阴冷,以致患上风湿性关节炎。 
    有一天,她得知在内地读书的学生,凭学生证可以到香港探亲,便申请赴港探望生母、继父,获得批准。1965年,孙穗芳和香港富豪王时新之子王守基成婚,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赴美之前,她在孙科长子孙治平夫妇帮助下,曾去台湾见孙科,完成了认祖归宗的夙愿。 
    孙穗芬:从外交官到商人 
    孙科的三女儿孙穗芬,幼年在上海曾被“绑票”。当时,孙科在南京当他的立法院长,蓝妮花10万美元赎回,将她送到南京读书。之后,孙穗芬在香港高中毕业,以优秀成绩获得美国一所大学的奖学金。在那里她嫁给了一位美国飞行员,操持家务多年,等到三个儿子长大成人,才摆脱家务读大学,取得了工商管理学位。1986年美国商务部公开招聘精通中文的商务领事,她以能说普通话、上海话、广东话,在竞争中夺魁,出任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消息传出,一度成为新闻人物。她在巴黎当了几年美国驻法大使馆商务参赞后,就下海经商了。 
    1989年6月,孙穗芬随母亲蓝妮回国观光。蓝妮于1996年6月逝世。 
    20世纪90年代初,孙穗芬在上海任美国总领馆商务领事,母亲病故后的丧事是她悉心操办的。孙科于1973年在台湾病逝,她前去奔丧。但台湾孙家家事恩恩怨怨诸多。孙穗芬的出现,当然众人瞩目。有位兄长辈的人当众责问她来做什么,她含羞忍辱不出一声,后来忍无可忍,大声回答:“我姓孙,我是他的女儿。”然后走出灵堂飞离台湾。

关键字: 内容标签:悲欢,后人,民国,家庭,人生,孙中山
下一篇:亲历毛泽东仅有的两次出访 所受待遇竟截然不同(1)||上一篇:趣谈古代京官:穷官如何在高消费首都过活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