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袈裟和泪一诗僧 情僧苏曼殊与蒋介石也有交往(1)

编辑:汀滢 来源:深圳商报
 

情僧诗僧苏曼殊

沥溪《苏氏族谱》

今年5月2日,是苏曼殊逝世90周年纪念日。日前,记者前往珠海市前山镇沥溪村,拜谒了苏曼殊故居。苏曼殊故居坐落在沥溪村苏家巷,这所房屋原是其祖父苏瑞文所建,为青砖土木结构小平房,面积仅40多平方米。苏曼殊6岁至13时,返故里接受启蒙教育。1984年,苏曼殊故居曾作为侨房维修过。1986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这位文学奇才,有关单位专门在其故居举办了苏曼殊生平事迹展览。苏曼殊(1884—1918),本名苏戬,字子谷,乳名三郎。《沥溪苏氏族谱》是研究苏曼殊的重要史料,该族谱始修于清同治年间,后经苏杰生、苏维录两代续修。其中关于苏曼殊的记载为:“十八世祖苏曼殊,名戬,号子谷,字曼殊。原仁章(苏杰生字)三子也。入道。生于光绪甲申年八月初十日午时,终于民国戊午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在上海广慈医院病故后,由汪兆铭等寄广肇山庄,后由柳亚子等迁葬杭州西湖。”

    沥溪村在苏曼殊的年代属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该村距澳门仅三四公里路程,受澳门开埠影响,村民多有经商。苏曼殊的祖父苏瑞文早期从事进出口生意,开启了家族事业。他的父亲苏杰生继承父业,1862年17岁时赴日本横滨经商,初营苏杭布匹,后转营茶叶。1882年前后,苏杰生的生意有很大进展,家底颇为殷实,他又担任了外商茶行买办。那个时代商人有所成就后都想捐个官衔,苏瑞文如此,苏杰生也捐过“县丞”、“朝议大夫”之类的职衔,以期光宗耀祖。

童年身世成“难言之恸”

    苏曼殊是在父亲事业最辉煌时期出生的,1884年9月28日,他出生于日本横滨云绪町一丁目五二番地。他的生母河合若是日本人。苏杰生曾娶河合若的姐姐河合仙为妾,但又与河合若私通,从而生下乳名三郎的苏曼殊。苏杰生害怕私通之事败露损坏自己名誉,于是谎称曼殊为河合仙所生。这件事做得极其隐秘,不仅瞒过此时已在日本为苏杰生之妾的大陈氏,就连曼殊本人直到成年都认定自己是河合仙所生,以致后人对苏曼殊的身世众说纷纭。曼殊的生母为河合若,是经柳亚子、柳无忌父子考订证实的。

     5岁之前,苏曼殊是在日本跟养母河合仙生活的。6岁那年,父亲将他带回香山县沥溪村老家,与嫡母黄氏、大陈氏共同生活。

    故乡与祖居本该是一个人终生流连与向往之地,但是苏曼殊却对这条苏家巷,对我们眼前的这栋老屋却充满了憎恨与厌恶。因为他的整个童年是在凌辱中度过的。现在拜谒曼殊故居,回想曼殊曲折多变的人生,记者也不得不感叹世道的炎凉。

    苏曼殊童年身体羸弱,家人的歧视和折磨使他过早饱尝人间的辛酸。家族许多人因他是“异族”而“群摈斥之”。一父数母,但曼殊的母亲却远在日本,因之无依无侍,常遭人冷眼。尤其是大陈氏,凶泼刻毒,虐待曼殊如家常便饭。曼殊一次身患重疾,大陈氏不仅不给调养治疗,反将其弃置柴房“以待毙”。

    苏曼殊7岁开始在家乡接受启蒙教育,塾师为同村的苏若泉,同窗尚有长兄煦亭、三堂兄维翰、长妹惠龄等人。此时的苏曼殊性格孤僻,极少与人言语,但一旦与人发生争执则滔滔不绝,一直驳到对方无可置喙。

    由于生意失败,父亲苏杰生于曼殊9岁那年撤离横滨回到故乡。1895年,苏杰生欲重整旗鼓,赴上海经商。13岁那年苏曼殊赴上海与父亲一起生活,他也从此与故乡永诀。

     1903年9月,苏曼殊从日本返国前,曾写过一份伪遗书寄表兄林紫垣,表明其与家庭断交的决心,同时表示自己的反清志向。1904年3月,苏杰生沉疴缠身,奄奄待毙,他托同乡往香港寻苏曼殊,规劝其回乡,希望临终前与儿子见上一面。但苏曼殊借口囊中无钱拒绝回乡。3月15日,苏杰生去世,曼殊拒绝奔丧,而是择道直奔上海。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友人柳亚子等将其迁葬杭州西子湘畔,其墓恰与六朝名妓苏小小墓为邻。所以有诗赞曰:“残阳影里吊诗魂,塔表摩挲有阙文,谁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桥畔两苏坟。”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也有,袈裟,蒋介石,交往,情僧苏曼殊,泪一诗僧
下一篇:文史祖宗:司马迁(8)||上一篇:1929年陈毅上海之行:会见周恩来 汇报红四军情况(5)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