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周恩来与表兄陈式周 旅欧求学期间两人时常通信(3)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网
 
两袋见证亲情的资料 
    抗日战争刚开始,陈式周毅然谢绝了李鸿章家送他的一所花园洋房,主动中止了李家要其继续为师的聘约,回到了宝应。此时,他的三姑母陈氏带着周恩来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水巷口3号祖屋,已因外祖父吸食鸦片而被卖掉了,家境也大为中落。他深知这座房子的重要意义,筹集资金把祖屋赎回修缮,这就是现在的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望着修缮一新的祖屋,他多么盼望能有机会同表弟同游旧地,叙一下离别之情啊! 
    周恩来寄给陈式周的信函、相片、报纸、未发表的手稿,还有周恩来祖辈间往来书信、记叙周恩来幼年生活情况的资料,共有四五百页,它们被装进两个牛皮纸袋,上有陈式周写的说明。陈式周把两袋东西当宝贝似地随身带回家,并把它们放在屋内最安全的地方。宝应解放后,他到儿子陈莱官处靠子女工资度晚年,两包东西就放在老家箱子中。1958年办人民公社的时候,外甥范延禧从外地回到宝应,到离自家不到百米的舅舅家看看,翻了翻放在中堂屋中的书箱 (此时其余房子已被群众居住),在杂书中发现与周恩来有关的两牛皮纸袋资料,便拿了出来,还从箱中拿出一张1913年的上海报纸。 
    其时,范延禧正在南京一家工厂接受培训,培训班的负责人也看到了袋里的东西。考虑到周恩来的信(指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周恩来致陈式周的两封信)是珍贵文献,范延禧主动将信送交江苏省文物管理处。这信被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其余东西,由于私人信件,且书法、文笔有可学习之处,范延禧便保存了下来。后来,范延禧在淮南化肥厂担任了工程师。 
    1966年8月28日晚,造反派到范延禧家去抄家,与范延禧同办公室的一名姓万的统计员(1965年他看过两袋材料)向范延禧提出要那两袋材料,范延禧说:“总理上辈的家信也要吗?”万说:“我要!”范延禧只好找出给他拿走了。抄家后,造反派搞了展览,但展览中并没有那两袋资料。“文革”后,范延禧被落实了政策,虽经多方努力,但那两个牛皮纸袋仍未找到。 
    大表哥真想见表弟 
    新中国诞生时,陈式周已年过花甲。当他从报纸上看到自己的表弟已是新中国的总理时,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了。他和周恩来解放前好长一段时间只是秘密的书信往来,未曾见过面。现在解放了,他不必担心什么,他想表兄弟俩肯定能见到面的。陈式周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发出了一封信,问候他怀念多年的表弟、身负重任的周恩来。不料秘书在处理时当成了一般信件。不久,陈式周收到一封国务院办公厅的复函,函中大意是“建议来函者,可向当地政府联系工作”之类。这和过去周恩来若干次充满深情的亲笔函笺多么不同啊!陈式周就没有再联系了。 
    陈式周带着望眼欲穿的遗愿于1954年在北京病故,终年68岁。当时,周恩来与陈式周都在北京,近在咫尺,而且彼此思念,相互寻访,可又失之交臂。这成了一件历史的憾事。大表哥想见表弟,而表弟也并没有忘记大表哥。就在陈式周与周恩来联系的时候,周恩来也在不断寻找他的表哥。周恩来认为他可能回到宝应去了。1964年,周恩来委托江苏省公安厅到扬州宝应一带查询陈式周地址,还安排卫士长成元功与生母万氏家的表哥万叙生联系,帮助寻访陈式周。万叙生因病去世前将此事又嘱托给在扬州工作的女儿万明珠。几经周折,终于与陈式周之子陈莱官取得了联系。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寻访陈式周的函件等,现陈列在江苏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内。找到陈式周后代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骤起,周陈两家未能见面。粉碎“四人帮”后,周陈两家才重新相聚。邓颖超逝世后,陈莱官作为亲属参加了吊唁活动。 
    周恩来、陈式周都已去世,然而关于他们表兄弟俩之间的佳话却一直流传着。(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恩来,两人,表兄,求学,时常,通信,陈式
下一篇:尘封47年的档案 周恩来处理一封人民来信的前后||上一篇:毛泽东称看最生气 对"海瑞精神"心存矛盾(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