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 ,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 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 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 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 ,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的是 :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 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 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这 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 再发这样的感慨吧!
澶渊之盟,一直是受后世指责的失败例证。已往的史书认为,宋既不能消灭契丹,反而在盟约中承认辽政权,又开“岁币”之例,以至两宋“积弱”,局面江河日下。但却很少有人述及当日之真象。
北宋立国之初,北边之契丹已于数十年前先建立独立国家。宋的正统地位是后人封的。后晋皇帝石敬瑭936年割“幽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法律上、事实上,该地区都已成为契丹领土,而此时后周和宋还没建立。后周世宗北伐,“收复”其中的瀛莫二州,实为对契丹的侵略。宋继周后,于979年至986年间三次进攻契丹,也应视为对契丹的侵略。宋军三次都是先胜后败,契丹一直处于防御态势,只是在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诱敌深入、切断粮道的策略下,才击败宋军,但也无力南下攻宋。形势实为宋强辽弱。《辽史》也载当时辽军命令对宋朝“不许深入,不攻城池”。而今日之传统史家,无视契丹人也是中国人,无视今日北边之汉族有相当契丹血源,片面歧视契丹,把侵略者宋打扮成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此后契丹经杰出政治家萧太后(辽之皇后均出自萧氏,萧氏原为回纥人)苦心经营,力量日盛,才于1004年发动了唯一一次对宋的大规模入侵。如果辽宋互换位置,传统史家们一定认为是辽在多次受到侵略后,奋起反击吧。当时契丹军深入宋境700里,但后方有沧州等重镇未攻下。而宋在惊惶之下,企图迁都,好在大臣寇准识破辽已是强弩之末,与真宗皇帝进至澶渊,一举击退契丹军前锋,毙其统帅萧达凛(擒获杨业之人)。至此辽已是筋疲力尽,急于和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宋,唐朝,中国,繁荣,时期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 ,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 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 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 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 ,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的是 :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 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 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这 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 再发这样的感慨吧!
澶渊之盟,一直是受后世指责的失败例证。已往的史书认为,宋既不能消灭契丹,反而在盟约中承认辽政权,又开“岁币”之例,以至两宋“积弱”,局面江河日下。但却很少有人述及当日之真象。
北宋立国之初,北边之契丹已于数十年前先建立独立国家。宋的正统地位是后人封的。后晋皇帝石敬瑭936年割“幽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法律上、事实上,该地区都已成为契丹领土,而此时后周和宋还没建立。后周世宗北伐,“收复”其中的瀛莫二州,实为对契丹的侵略。宋继周后,于979年至986年间三次进攻契丹,也应视为对契丹的侵略。宋军三次都是先胜后败,契丹一直处于防御态势,只是在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诱敌深入、切断粮道的策略下,才击败宋军,但也无力南下攻宋。形势实为宋强辽弱。《辽史》也载当时辽军命令对宋朝“不许深入,不攻城池”。而今日之传统史家,无视契丹人也是中国人,无视今日北边之汉族有相当契丹血源,片面歧视契丹,把侵略者宋打扮成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此后契丹经杰出政治家萧太后(辽之皇后均出自萧氏,萧氏原为回纥人)苦心经营,力量日盛,才于1004年发动了唯一一次对宋的大规模入侵。如果辽宋互换位置,传统史家们一定认为是辽在多次受到侵略后,奋起反击吧。当时契丹军深入宋境700里,但后方有沧州等重镇未攻下。而宋在惊惶之下,企图迁都,好在大臣寇准识破辽已是强弩之末,与真宗皇帝进至澶渊,一举击退契丹军前锋,毙其统帅萧达凛(擒获杨业之人)。至此辽已是筋疲力尽,急于和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宋,唐朝,中国,繁荣,时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毛泽东在唐山大地震的日子里(4)||上一篇:毛泽东在唐山大地震的日子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