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上有好几座新建的漂亮建筑,据说,那是一个叫释大愿的大师看中了这块地方,决定把茶庵寺扩建成一间六祖大寺。最近陆续盖起了一批殿堂,但暂不开放。
门楣正中刻有“茶菴”两字。有人可能会问:怎么会是“艹”字头的“菴”,而不是“广”字头的“庵”呢?其实,这两个字是通假字。“庵”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小茅屋;另一是指尼姑所住的佛寺,“茶菴寺”的“菴”在这里是取第一种意思。
茶庵寺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办的五马归槽山麓。相传唐朝天文学家、高僧一行禅师游岭南一带时,来到此地观察天象,绘制星图,在此结一小茅庐居住,以种茶度日,草庐名为“茶庵”。
孙中山先生曾于1895年、1908年两次到访茶庵寺,开展革命活动。
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创始人、孙中山的挚友陈少白先生,去世后葬于茶庵寺的后山。
曾一行、孙中山和陈少白等三位名人是如何与茶庵寺结缘的呢?5月初的一天,笔者慕名到茶庵寺探访。
图/网友:爱嗑瓜子(请与编辑联系稿酬)
1
茶庵古寺
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茶庵寺位于江海大道旁。入了山门,笔者循例去购门票,工作人员告之:本园已对公众免费开放,请自由参观!
信步走来,但见园内古树参天,古旧建筑错落有致。
六祖寺是茶庵寺的主体建筑,其结构为三间二进式,宽12.3米,深19米,建筑面积234平方米,单檐布瓦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头进两边是客房,二进为大殿,中间供奉六祖塑像,左边是观音,右边是伽蓝,头进与二进之间是天井,两边有庑廊相接。寺左的台阶上竖立一尊一行和尚的全身塑像。
小朱明洞是一个牌坊,高6.5米,宽1.7米,四柱三间冲天式花岗石建筑,建于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因此处景色仿似罗浮山的朱明洞,而地方较小,被称为“小朱明洞”。
无叶井在六祖寺的前下方,相传为一行禅师所开凿,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井的周围虽说生长了许多古树,水井上方可算树枝交错,绿叶成荫,但奇怪得很,落叶从不掉进井内,故称“无叶井”。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无叶井”还是看得到一些落叶漂在水面上的。该井水质甘美,被誉为“龙溪笫一泉”,陈少白曾对外海所有水井取样化验,证实此井水质最好。
望月台是上世纪20年代末陈少白重修茶庵寺时所建,相传此处为一行和尚观测星象之地,故建台纪念之。
公园内还有茶园,那是为纪念一行禅师而在他的种茶处专门开辟的,估计有十亩左右的面积。眼下正是初夏季节,茶园里的茶树一片葱绿。公园里的工作人员采摘茶叶的情景,依稀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工作人员说,因为这里的茶叶产量少,所以一般不外卖。
笔者见到后面的山上有好几座新建的漂亮建筑,听工作人员说,那是一个叫释大愿的大师看中了这块地方,决定把茶庵寺扩建成一间六祖大寺。最近陆续盖起了一批殿堂,但暂不开放。
茶庵寺除了风景秀丽外,它的楹联、石刻也很有欣赏价值。
六祖寺门楣的“茶庵”二字,为清朝同治甲戌科翰林陈华耿1880年重修茶庵寺时所书,正门的“无树悟真诠证三乘法,种茶遗旧迹开一洞天”石刻门联以及客厅的“明月不离光宅寺,清风常度出山钟”楹联也是他所写,字体端庄,功底深厚。
本寺意诚大师的“题诗留有纱笼壁,对月还期带镇门”联,笔法苍劲豪放,集《曹全》、《礼器》、《张迁》三碑之大成。
牌坊上“小朱明洞”四字,是番禺籍清朝道光壬辰科举人陈灃于光绪七年(1881年)所书,笔力刚劲,结构得体。
民国时期的江门市市长严博球,1930年曾赠送了一副别出心裁的松木楹联,联文曰:“外物不沾行参法海,茶花初放笑语茅庵”,把“外海茶庵”四字嵌入其中。
此外,古人撰写的楹联还有梁骝藻的“露滴禅房蕉种绿,烟留丹灶芋煨红”,张维屏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等,都各有风格。游客至此,玩味其中,也别有一番情趣。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两次,结缘,探访,名人,孙中山,茶庵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