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史海:从数字故事看周恩来情牵百姓的公仆人生(6)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网
 
比较具体经济指标以调整政策 
    周恩来还经常通过算账,运用具体经济指标的中外比较,说明中国经济落后的现实,强调发展中外经济交流、急起直追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1957年11月8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日本港湾城市市长访华团。在交谈时,周恩来说:“日本9000万人口,却生产1100万吨钢,700多万吨化肥;我们6亿人口现在只有520万吨钢,才产50多万吨化肥。日本每町步(1町步约合0.99公顷――编者注)地产粮6吨多,我们才产2.2吨,日本是我们的3倍。你们的工业和农业水平比我们高,我们应当向你们学习。” 
    1959年2月12日,周恩来接见安井郁、岩井章等日本客人时,把中日两国的国土面积与铁路长度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日本铁路发达和中国铁路落后。然后,他说:“凡是外国朋友,只要把中国的人口和产量、产值、铁路长度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中国还很落后。单独算产值觉得很大,可是按人口一分,就显得不多了。” 
    1963年6月30日,在全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周恩来倡导要搞生产上的“五好”,即品种多、质量高、成本低、消耗定额少、劳动生产率高。他说:“鞍钢有十三四万人,人太多,就不能说太好。英国一个300万吨炼钢厂只有2万工人,这个劳动定额多高呀,如果我们把它学来,就可以促进我们冶金工业的大发展。”同年12月,周恩来访问摩洛哥期间参观了一座由意大利帮助兴建的炼油厂。他通过数字比较,深有感触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苏联帮我们在兰州建了一座与此厂生产能力相等的炼油厂,职工多达6000人,而这个厂包括技训班在内,总共才300人。相比之下,我们的人力浪费何等惊人。”回国后,他很快指示石油部派技术专家去摩洛哥考察了那座炼油厂。他还亲自向大庆炼油厂介绍了这家炼油厂的情况。 
    1973年9月13日,周恩来同法国总统蓬皮杜会谈时,对中法经济水平进行了比较。他说:“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来看,我们不能和你们比,我们少得多。你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接近3000到4000美元。我们是300美元多点,你们十倍于我们。中国需要几十年的努力,至少到21世纪才能达到你们那个水平。” 
    在对外贸易的计算中,周恩来也十分重视比较利益。粮食不同品种的以出养进是其例证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到1965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已明显好转。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需不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周恩来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找去,同他们一起研究,特别是同他们一道对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和小麦价格进行了对比计算。当时,1吨小麦价格是60多美元,大米价格是100多美元,出口1吨大米至少可以换回1吨半小麦,虽然我国进口小麦量大于出口大米量,但加上出口大豆等粮油产品,一进一出,在金额上大抵平衡。周恩来果断地提出了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的以出养进方略。 
    “两利相权哪个重,两害相权哪个轻,要比较。”这是周恩来解决复杂问题、做出重大决策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出口大米、进口小麦,他经过比较、计算,认为一举两得,对国家有利。第一,出口大米,进口小麦,可以多得粮食,增加外汇。第二,进口小麦供应京、津、沪、辽,有利于农民休养生息;并且,小麦便于储存,以备急需。第三,海运费便宜。相反,靠陆路从我国内地运粮到沿海大城市,运费高;通过海运进口小麦供应沿海大城市,既可以节约运费,又可以缓解内地运输紧张状况。周恩来在1967年10月接见全国粮食会议代表和1969年8月接见全国农机工作会议代表时都谈到:通过进出口,可以调剂粮食品种,增加储备,出口好大米、好大豆,差不多可以换回两倍小麦。 
    通过执行周恩来“以出养进”的指示,粮食部门和外贸部门通力合作,取得了一举多得的可喜成果。1971年至1976年小麦、大米等进出口相抵,国内增加粮食187.33亿斤,还给国家增加外汇收入7.27亿美元。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恩来,公仆,百姓,数字,人生,故事,史海
下一篇:史海:从数字故事看周恩来情牵百姓的公仆人生(4)||上一篇:史海:从数字故事看周恩来情牵百姓的公仆人生(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