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泌五次受排擠

编辑:秋痕 来源:网络博客
 
李泌(722─789),字長源,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時為皇太子供奉官,歷仕肅宗、代宗、德宗三朝,位至宰相,封鄴侯。
    李泌曾有過五次被排擠的經歷,他都逆來順受,這體現了他「該仕則仕,該隱則隱」的人生哲學,實踐了道家「無我」的精神。他的這幾段故事,頗有意思。
    第一次,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當時隱居嵩山的李泌上書玄宗,議論時政,受到玄宗的重視,「令待詔翰林,仍東宮供奉」。然而卻遭到楊國忠的嫉恨,說李泌曾寫《感遇詩》諷刺朝政,結果李泌被送往蘄春郡(今湖北省蘄春縣)安排工作。李泌一賭氣,乾脆辭掉公務員,「乃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後來安史之亂發生,李泌又被召回到唐肅宗身邊。
    第二次,大約發生於唐肅宗至德末年。自從肅宗靈武即位時起,李泌就一直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他當時雖然沒有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正是這種與皇上極為親密的關係,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收復京師後,為了躲避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災禍,李泌便主動要求離開權力的中心,進衡山修道,「有詔給三品祿,賜隱士服,為治室廬」。
    第三次,發生在唐代宗大曆年間。代宗剛一即位,就馬上把李泌從衡山召進京師,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並強迫他吃肉,還為他娶妻。當時的權相元載認為李泌不肯依附自己,留在朝廷對自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此時剛好江西觀察使魏少遊請朝廷為他派去一些僚佐,於是元載就盛稱李泌有才,可擔此任,於是就在重用人才的名義下把李泌趕出了朝廷。
    第四次,大約發生於唐代宗建中初期。大曆十二年(777),元載被誅,李泌又被召回,卻再一次受到常袞的排斥。先讓李泌到澧朗峽(在今湖南省澧縣)當團練使,不久,又調任李泌為杭州刺史。
    第五次,建中四年(783)發生涇原兵變,唐德宗逃往奉天,身處危難的德宗忙把李泌召到身邊。這一次,李泌在朝廷也僅待了兩年,至貞元元年(785),又被外任為陝虢觀察使。
    到了貞元三年(787),李泌才回到朝廷,當上了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鄴侯。貞元五年(789),一代奇才李泌去世。
    李泌數次受排擠,事後又都回到朝廷,且最後做到宰相一職,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李泌屢蹶屢起的原因,主要得力於他恰當的處世方法和豁達的心態。每次被趕出朝廷,雖然不敢斷定他有怨言,但的確沒有聽到他的怨言,這是他沒有受到進一步的迫害、能夠東山再起的素質保證。
    李泌作官,被排擠就走,召之即來,且安之若素,這說明他已經達到了順應外物、無我無己、「用之則行,捨之則藏」的精神境界。如果他整天都怨天尤人,為自己的遭遇而憤憤不平,大概也活不到位極人臣的那一天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李泌五次受排擠
下一篇:吴法宪:走出秦城监狱之后(6)||上一篇:蒋碧薇为爱与徐悲鸿私奔 世事难料情断天涯(4)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