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傅雷诞辰100周年 揭密辞别美专的扑朔迷离(3)

编辑:汀滢 来源:新民晚报
 
肆 辞别美专上的扑朔迷离
1933年9月,傅雷母亲病逝。他以回乡料理丧事为由,坚决辞去了上海美专的教职。
刘海粟依然表示挽留,傅雷没有答应。他说:“说过的话不能改,不但现在不教,将来也不教,若在别的学校教一节课,我对不起你。”
刘海粟曾说:“事过二十五年之后,我才知道他之所以不愿教书,并不是和同学们意气用事,而是另有原因。后来一位参加过围攻傅雷的同学杨志荣告诉我,那天他和同学们一起冲进教室的时候,曾经打过傅雷几拳。为了这件事,他多年惴惴不安,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把真相告诉了我。”
但刘海粟的判断并不准确。一则,傅雷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对自己表过态的事从不反悔。如果是为了学生打过他而想辞职,他就根本不会出席那次由学生会召开的欢迎会。二则,傅雷真正辞去上海美专教职一事,距离前次学生围攻他已有一年又十个月。其间,傅雷曾去哈瓦斯通讯社工作了半年,后又回到上海美专。如果因为有学生打了他几拳而不愿再教书,他完全可以不再回到上海美专。
其中原因究竟为何?1957年7月18日写出的《傅雷自述》中是这样说的:“1933年9月,母亲去世,即辞去美专教务。因(一)年少不学,自认为无资格教书,母亲在日,以我在国外未得学位,再不工作,她更伤心;且彼时经济独立,母亲只月贴数十元,不能不自己谋生;(二)刘海粟待我个人极好,但待别人刻薄,办学纯是商店作风,我非常看不惯,故母亲一死即辞职。”
傅雷的内兄朱人秀,在傅雷去世后说过这样一段话:“傅雷的性格刚直,看不入眼的事,就要讲,看不惯的,就合不来。后来,他选择闭门译书为职业,恐怕就是这样的原因。”决意离开美专,选择译书为业,在傅雷,除了对翻译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可能也是由于他自己意识到朱人秀所说的原因吧!
相关链接
傅雷小传
傅雷(1908-1966),号怒庵,上海人,一代翻译巨匠。傅雷于20世纪30年代赴法国留学。回到中国后,他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1957年,傅雷被定为“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1966年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傅雷一生译著宏富,以翻译十四本巴尔扎克的小说和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作品之一——罗曼·罗兰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闻名于世。此外,他还翻译了伏尔泰的一些作品以及梅里美的《嘉里美》。作为父亲,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感动了无数读者。
朋友眼中的傅雷
他尽管很固执,但骨子里是通情达理的。与人交,如果感到气味不投,绝不稍假词色,否则就总是以宽厚待人,既坚持原则,又十分旷达。 ——柯灵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对汉奸卖国贼,他表示了凛然不屈的极端的孤傲,甚至不让已到学龄的孩子进当时的小学,宁肯由自己和夫人当孩子的家庭教师。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位民主主义者。
——楼适夷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
——杨绛
傅雷从昆明回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积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施蛰存
(作者:金梅)


关键字: 内容标签:辞别,诞辰,扑朔迷离,揭密,周年,傅雷
下一篇: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位商人||上一篇:透过武侠说历史 中国史上是否真有丐帮(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