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人程秉钊日记《记事珠》(局部)。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徽商所受的冲击可谓创深痛巨。关于徽商在战争期间的损失、境遇及其对徽州社会的影响等,尚未作过全面的清理,而对于民间文献中相关资料的整理也远没有展开。从这个意义上看,近年发现的文献《记事珠》,为研究太平天国时期徽商及东南地区的社会史,提供了新的史料。
●从《记事珠》的记载来看,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不少徽商子弟在杭州过着诗酒陶情、琴书养志的悠闲生活
杭州是徽商最早取得“商籍”的地区。所谓商籍,是在科举份额中专门拨给两浙盐商的一类名额,以便浙商子弟能在杭州就近参加考试。早在明代,便有大批旅居杭州的徽商子弟就读于紫阳、崇文书院,书院采用“舫会”和“遥课”两种会课方式。书院的生活是这般的惬意,不少徽商子弟在杭州过着诗酒陶情、琴书养志的悠闲生活……
笔者手藏的未刊稿本《记事珠》1册,全书近二万字,字迹峻逸,内容是咸丰庚申和辛酉年间(1860-1861年)的日记。日记作者程秉钊(1838—1893),自号“臧拜轩主人”,是出自徽州府绩溪县的典当商子弟,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而在撰写日记时,则寓居杭州,肄业于崇文书院。崇文书院最早称紫阳崇文会,为明代万历年间两浙巡盐御史叶永盛所建,以祀朱子,故尊曰紫阳;又以湖船会文之故,又称崇文会。崇文书院和创于康熙年间的紫阳书院一样,都是由徽州盐商赈资捐建并助膏火,而肄诵其间者,也主要是新安商籍子弟。从《记事珠》的记载来看,程秉钊的日常活动,除了读书、教授诸生外,就是泛湖饮茶,沽酒买醉。在残雪迷离、湖船载月的西子湖畔,坐卧笑谈,随意所适,过从的都是周遭的监生士子、同心良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太平天国,徽商,战事,子弟,眼中,创深痛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闭月"的美人貂蝉||上一篇:蒋氏父子反"文学台独"措施:冠名"中国""中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