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40年前无奈向北京发“救命电报” 周总理被惊动

编辑:汀滢 来源:羊城晚报
 
40年前冒险向北京报告大埔疫情的他,今天详尽讲述了那段历史并建议在当地给总理塑像。
40年前,广东大埔县的湖寮、大麻、英雅、茶阳等地发生严重的流行性脑脊髓炎,死亡250多人(据1991年版《大埔县志》)。1968年初,一位叫“罗彦明”的热血青年向毛主席发出一封求救电报,周总理接到电报后,立刻派人调查核实,随即派来军医、空运来战备药品,迅速控制了疫情……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前夕,《梅州日报》两位记者带着大埔人感恩的心,到惠州寻找当年拍救命电报的人。
在惠州江畔花园,《梅州日报》两位记者找到当年拍救命电报的“罗彦明”(实名罗志光),他已经是一个70岁的老人。罗志光老人详尽地讲述了那段历史的前前后后。
春节前回乡,亲见瘟疫横行
罗志光说,他是大埔大麻人,本名罗志光,家住圩镇,1956年高中毕业后在惠阳邮电局当营业员。1958年“反右”,他被划成“右派”,开除公职,遣返原籍。1959年他搭火车到江西,改名“罗彦明”,考上了江西农业大学,在畜牧兽医师训班学习了两年。1961年毕业分配时,学校调查得知他是“右派”,让他自谋职业。几经周折,大埔农办让他到茶阳畜牧兽医站当兽医,后来调到长治畜牧兽医站。但每年春节,他都会带着老婆孩子回大麻圩镇的老家过年。
1968年春节将近,因罗志光早已知道从1967年八九月份起大麻等地“发人瘟”,遂让妻小留在长治,自己只身回大麻。年二十八,他回到大麻,这才发觉情况远比预想中的严重得多:整个圩镇都被“发人瘟”的恐怖气氛笼罩着,家家大门紧闭,街上冷冷清清。
凑钱发电报,有人临阵退缩
年二十九晚上,他和邻居“街王”郭奇荣(当时单身、在大麻圩镇开店做小生意)、麦维仪(当时在大埔县武装部工作)、曾国祥(在广西气象站工作)在“街王”的店里饮茶聊天,大家扳指算算,大麻圩镇及附近村竟然已经死了52人!据说,当时的大埔县卫生局分成红旗派、东风派,闹得相当厉害,竟把单位公章辟成两半,无法从银行取款,各医院、卫生院(站)的医生无法拿到工资,都提前回家过年了,大麻卫生院只剩下一人值班,春节前发病的特别多,病人突然大量涌来,他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病人一个接一个倒下去了……
情势危急!当晚他们四个就商定:凑钱发个电报向北京反映疫情。
谁知,第二天,也就是年三十,有三人怕惹是非,不肯署名,也不肯出钱。当时罗志光只有5块钱,估计连发电报的钱都不够,于是,上午8点多,罗志光去找公社负责人,请他将大麻“急性脑膜炎流行,死了不少人,医院无医生”的情况想办法向上反映一下,但这位负责人横竖不答应。
被电文感动,免了译电费用
10点多,没办法,罗志光只好一人去大麻邮电局发电报。电文大概是:
北京、毛主席:我区急性脑膜炎流行严重,死52人。现缺医少药。正值春耕季节,人心惶惶,请发出最高指示。广东大埔县大麻公社春节回乡干部罗彦明。
办理业务的营业员姓丘,看到电文,心里害怕。罗志光安慰他说:“别怕!我签了名的,有什么事我负责,上面要找人也是找我。”营业员算了一下,说发这个电报要五六块钱。罗志光担心钱不够说:“大家这么熟,又是明码电报,译一个字5分钱的费用就免了嘛。”这时,话务员阿邹伯走过来,看了电文,说:“这是救人命的,译费就不要收了,我会按正常程序、用最快速度发出去。”
发这电报,花了他3.8元。
罗志光叮嘱他们:“此事千万莫对任何人说”。
周总理发火,派来了医疗队
事后罗志光了解到:当天,周恩来总理就接到了电报,马上叫人打电话给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黄永胜叫人打电话调查了解,当时的梅县防疫站却予以否认了。罗志光又听说,他发电报的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大麻供销社以单位的名义,也发了封电报向周总理反映疫情,周总理收到后马上发火,亲自与黄永胜通电话,让他亲自调查,直接汇报。
年初二早上9点半左右,罗志光发现有两个“解放军”从大麻街上经过。到了下午3点多钟,听“街王”讲,有两个“解放军”到大麻邮电局打电话询问“脑膜炎”这件事。
年初四,大约早上7点不到,大麻公社民政干部何朋来找罗志光,说刚接到紧急通知,有一批解放军医疗队7点钟从梅县松口出发,大约10点钟会来到大麻,要他帮忙组织一批人马到大麻码头欢迎。罗志光马上和何朋一道,喊来“街王”等左邻右舍,让他们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敞开大门,拿出大锣鼓到大麻码头迎接解放军医疗队。大约10点钟,解放军医疗队果真按时到达了,第一批大约有20人左右。
得知解放军医疗队来到,其他公社的病人纷纷涌到大麻卫生院来医治。前后两个月、共来了数批计200多名医生(其中主要是部队医生,也有从广州“中山医”、省人民医院、黄塘医院调拨来的)。很快,大麻等地的疫情被控制住了。
发电报一事,连老婆都没提
年初六,罗志光回到长治。对于发电报一事,连老婆他都没向她提起。
后来,一连几年,还有人从广州到大埔调查罗志光向北京发电报一事。罗志光说,是大埔抓促革委会生产组组长谢群安保住了他:“罗彦明发电报是出于救人,他自己掏钱,发了电报,事后什么也没说。你们就不要再追究这事了!”
1979年,眼见很多人都落实了政策,而他却迟迟没有接到任何消息,罗志光急了,借了20块钱去惠阳上访。那边的人一查,说他不是“右派”。这是怎么回事?他查阅了当时他被打成“右派”的档案,竟在他的名字后面看见括弧注着这样一行字:不是右派郭。据了解,原来当初惠阳邮电局分配了六个“右派”名额,好不容易才“揪”出五个,还差一个,因他文化水平较高,就被拿去凑数了。但上报审批时,县领导在他的名字后面写上了这么一行字!
很快,罗志光就落实政策回到了惠阳邮电局。后来,他全家都迁到惠阳(今惠州)。
罗志光说,他说十分怀念周总理。他建议:塑一座周总理的雕像安放在“三河坝”,把周总理与梅州、与大埔的渊源故事刻下来,让大埔人、梅州人世世代代牢记周总理的恩情!(羊城晚报记者 黄礼琪 梅州日报记者 曾秋玲 吴优)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电报,惊动,北京,救命,周总理,年前,无奈
下一篇:设计超越古罗马神殿 希特勒梦想之都现身||上一篇:漂亮处理青海叛乱 毛泽东夸习仲勋胜诸葛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