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揭秘:周恩来一生不回故乡的真正原因(2)

编辑:汀滢 来源:深圳新闻网 
 

周恩来有四位母亲
周生母万冬儿在35岁时即患肺结核病死,其时周只有8岁。周后来谈到生母的死因时称:“我家在祖父去世后,每况愈下,母亲因操劳过度成疾。”几个月后,嗣母陈氏也因染上同样的疾病离世。两位母亲去世后,周不能再住在清河,在离开两年后,又回到了在楚州的周家老宅子。
周贻能常年在外谋事,无法照顾家庭,周与两个弟弟后来由八婶母管教。周家此时已无私塾,周便到离驸马巷不远的表舅龚荫荪家私塾“借读”。
龚荫荪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人,同情、支持孙中山的主张,结识了同盟会成员,还曾变卖家产资助革命党的活动,龚后来因此被抄家。后来很多论者认为,就是在这段时间,周的思想受到了影响,产生了“革命”的想法。但这种观点现在一些大陆学者已产生怀疑,淮安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秘书长徐忠认为,周的革命思想启蒙应该是在走出淮安以后。周自己亦称:“12岁以前我受的完全是封建教育。”
在龚家学习时,周的一个收获是练得一手好字;另一收获是又有一位新妈妈,即表舅妈蔡氏。
据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秦九凤的考证,当时龚家认为周“命硬”,生母、嗣父、嗣母都早岁而亡,要让周这孩子长寿,得认一个能留住他的干娘。正好表舅妈蔡氏生肖属“牛”,“牛”谐音“留”,蔡氏又喜欢大鹏鸟,于是便在周10岁生日那天,认周做了干儿子。
这样,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干妈蔡氏,加上当年的乳母蒋江氏,周在成长过程中,实际先后受到四位母亲的影响。

未回淮安之谜
真正改变周恩来命运的是1910年。是年4月,汪精卫等人刺杀载沣未遂被捕,轰动全国。周在这一年的春天,被四伯周贻赓接到东北。这次离开淮安,周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过淮安。
1946年,周曾有机会回淮安家乡。当时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南京,南京到淮安只有300里。1950年1月,周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一个会议上说:“那时我就很想从南京回到淮安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
据周的贴身警卫韩福裕于1991年10月讲述,当时周主要考虑三点,一是担心亲属被国民党迫害,二是怕给地方土改带来困难,加上时局不稳,未能成行,“没有到我母亲的坟前尽我做儿子的一份孝道”。韩称,周曾表示,现在全国解放了,“淮安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
于1949年后成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却也一直未回淮安。1958年曾盛传周要回淮安看看,于是当地官方拓宽了南门大街,又将周记忆中的镇淮楼改造成独栋的楼宇,所以1959年周在飞机上俯瞰淮安时,感觉“南门大街好像变宽了”。
1960年,在北京接见家乡干部时,周称:“我很想回去看看,从12岁离开淮安,到今年整整50年了。”1961年9月,周恩来在庐山开会,去看望住在附近的表妹万贞时,万的嗣子钟则朱曾问“七舅”(指周)为什么不回去。周摇摇头说:“现在不能回去。一回去就找麻烦,亲戚们全找来了。我满足不了他们。我要等到大家的生活都提高了,我再回去。”
周不只自己不回家,还阻止弟弟周恩寿回去。周是怕给组织上添麻烦,而且周家在地方也是大户人家,“衣锦还乡”,影响不好。周恩寿夫妻死后才得以“回家”,把骨灰葬到了淮安。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恩来,不回,故乡,揭秘,原因
下一篇:与小凤仙并不亲密 袁世凯"主动"放走蔡锷||上一篇:揭秘:诗仙李白身后有多少女人 是什么样?(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