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诗是说对人的评价必须盖棺乃能论定。
民国时期有些党国元老,一生中行事的前后不同,掀到人生的最后一页,才使世人看清真面貌。对照前述这首诗颇为贴切。
有些显要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上时,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或授意别人为其歌功颂德。其实这些都不免随时间消失。即使刻石勒铭也无济于事(可能被人推倒)。最上乘的莫如口碑。《五灯会元》卷十七有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自称“蒋介石的走狗”
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成都人(另说为四川华阴)。也属国民党元老人物。
在国民党内的历史,张群不逊于林森。先后于保定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参加过同盟会。辛亥革命参加上海之役,后参加讨伐袁世凯及护法运动。1928年国民党于南京开府后,张群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上海特别市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重庆行营主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可谓显赫一时。
由于张群的寿考甚长(去世时101岁),他在政坛的历史也很长。从1924年起,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逐渐密切后,为着博取蒋介石的信任,一直以蒋介石的政治目的为自己的目的,没有丝毫相左。张群的一批友人曾有这样一番议论:张群只能称为蒋介石的使女,不得称为如夫人(小妾),因如夫人还有持宠撒娇的时候,而张没有,他总是唯唯诺诺,要他怎样便怎样,无一丝违抗之意。1932年张群从上海市市长下台后,一时还没有新的任命,闲住在上海。偶然由蒋介石召赴南京,平时在家莳花阅报,有时接待宾客闲聊。有一天,忽然他自言自语说:“张群何人?蒋介石走狗也。”这是他的“自知之明”。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拘于西安。这时,日本政府认为是大好时机,企图用外交手段达成侵略目的。当时张群任外交部长,忧心忡忡,唯怕由于应付失当而酿成意外事故,这时又无法知道蒋介石的态度,不敢自作主张。于是每当日本人提出什么问题要国民政府答复时,总是先请一些政要人物开会商议,如何应钦、陈诚、熊式辉、王宠惠、张嘉璈等。小会确定之后,再答复日本人。商议时,张群的忧虑之状形于色。张嘉璈调侃他说:“不要紧的,我看你气色不会倒霉。”又说:“你应付上峰之道,已尽其所能了,不会有问题的。”张群一直受蒋介石宠眷,就在于他对蒋不仅千依百顺,而且先承意志。张群从政致力于研究蒋介石的好恶,凡蒋所好者竭力为之,蒋所恶者则回避。如张群了解蒋介石对下属最忌的有二点:一是援引私人,自成系统,或形成小集团,形成尾大不掉;二是贪污。不过蒋介石只是不许明目张胆贪污,用了手段不致酿生枝节的,蒋也默认。张群掌握这两点就谨慎从事。张群当上海市市长时所提局长名单,任湖北、四川省主席时所提厅、处长名单,自己都不保举新人,所用的都是蒋所熟悉或欣赏的人,甚至有时不提名单,请蒋指定。由于这样,张群组班都能顺利完成。然而张群是否真的不用私人,当然不是。只是他安插私人的手段比较巧妙。张群的二弟张彻能力平庸,久住成都。张群自己不任用他,示意四川军阀让他当税务局长,尽管四川军阀时起时落、变动很大,张彻的税务局长位置始终不动,就因为他是张群所关照过的。张群的四弟张骧是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吃喝嫖赌倒是出色当行。张群示意朱家骅,任张骧为九江电报局局长,后调升湖北电政监督兼汉口电报局局长,抗战开始,调川康电政监督兼重庆电报局局长,又一度任成都电报局局长。如此一帆风顺,当然是张群的面子。张群的次女张亚兰,嫁与美洲华侨之子刘某,抗战胜利后刘某回国,张群直接把他任为行政院参事,那时就不顾人议了。
张群任河南警察厅厅长时,对一位亲信说,我希望今后有5万元就够了,把5万元存银行定期取息,一家生活可以无虞。在二三十年代,这5万元对平民百姓来说已是天文数字,而张群视为最低欲望。据这位亲信称,在张群处于中等职位(成都警察局局长、交通部司长)时,宦囊就有万余元。这数字得自张群本人自言。1925年,蒋介石率部队北伐,将到江浙时,派张群先到军阀孙传芳处游说,要孙率部投降。张群结交与打点孙传芳部属,花了些钱,他颇有怨言,私告友人说:“我1万多元都快赔光了。”
收回这赔垫的1万元,再实现5万元的计划就是张群此后做官的目标。据追随张群20余年的冯若飞称:自国民政府成立后,张群任军政部次长,后又兼几个兵工厂厂长,后又接任上海市市长。1930年任上海市市长时,他就有好几个5万元。在国民党官僚中,张群比之其他人有“清廉”之称。但他的“清廉”并非不贪污,只是敛财有法。张群历任要职,据说侵吞公款事较少。1932年交卸上海市市长时,由于公款用度谨慎,交给后任吴铁城尚有300余万,而后来吴铁城交卸时,竟亏缺2000余万。张群直接收受贿赂未有所闻。当然一般投赠礼品,张群还是笑纳的。
既如此,张群的资产从何而来?
1928年张群与吴铁城,奉蒋介石之命去东北游说张学良要他易帜归附中央,历经半年多,总算完成任务。张学良同意挂青天白日旗,这消息还未公布时,张群密电上海市银行徐桴托他买进公债,张群算定这一消息公布,公债必然上涨,这一下,张群骤然赚进6万元。
抗战期间,任经济部部长的张嘉璈,失欢于蒋介石,蒋示意他辞职,给他3000美金,让他去美国考察,张嘉璈挥泪而行。临行时,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暗赠张嘉璈美金13万元,以壮行色。而周作民与张群的关系较之张嘉璈更为密切。张群在南京偶回上海,周作民都赴车站接送,接风洗尘。张群妻子马育英因事去广州、香港,都住金城银行招待所,周作民特派专人料理,包办一切开销。张群私人的外汇存款都存于金城银行,有个人账户。有时半夜里,叫金城银行经理王恩东到张的卧室去报账。张群跟随蒋20余年,从不曾为营救别人向蒋说情,而1948年周作民因金融投机案被囚时,张群曾大力营救。从这些方面推断,周作民赠给张群的钱可能不会太少。
按国民政府惯例,一般高层机关的首长,除薪俸外,还有一种活动费,或称特别费,机关愈大,这种费就愈多。张群在成都行辕时,每月就有活动费10多万,不须报销。在行政院这种费就更多。张群先后任行政院副院长、院长。张群对财务用途掌握甚严,每有节余均入自己囊中。仅这一笔,他的亲信估计最少超过200余万元。
吝啬少恩对部下张群看重金钱,对部下吝啬少恩。1947年,张群离行政院后,蒋介石一度给他闲差,聘为资政。依规定可自用秘书一人,侍役二人。张群以家里的私人秘书及二名副官充任,没有另外聘人。每月命副官持章去领工资,领到后即归他所有,自云三人已在我这里领过,哪能发双薪?张的私人秘书、副官、卫士,每月只给最低生活费,当时市场物价波动,货币贬值,这些人生活困难,张群不闻不问,寡恩严刻到这地步。(本文摘自《溃败的王朝》 李伟 湖北人民出版社)
关键字: 内容标签:给你,清官,敛财,元老,国民党,答案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这诗是说对人的评价必须盖棺乃能论定。
民国时期有些党国元老,一生中行事的前后不同,掀到人生的最后一页,才使世人看清真面貌。对照前述这首诗颇为贴切。
有些显要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上时,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或授意别人为其歌功颂德。其实这些都不免随时间消失。即使刻石勒铭也无济于事(可能被人推倒)。最上乘的莫如口碑。《五灯会元》卷十七有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自称“蒋介石的走狗”
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成都人(另说为四川华阴)。也属国民党元老人物。
在国民党内的历史,张群不逊于林森。先后于保定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参加过同盟会。辛亥革命参加上海之役,后参加讨伐袁世凯及护法运动。1928年国民党于南京开府后,张群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上海特别市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重庆行营主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可谓显赫一时。
由于张群的寿考甚长(去世时101岁),他在政坛的历史也很长。从1924年起,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逐渐密切后,为着博取蒋介石的信任,一直以蒋介石的政治目的为自己的目的,没有丝毫相左。张群的一批友人曾有这样一番议论:张群只能称为蒋介石的使女,不得称为如夫人(小妾),因如夫人还有持宠撒娇的时候,而张没有,他总是唯唯诺诺,要他怎样便怎样,无一丝违抗之意。1932年张群从上海市市长下台后,一时还没有新的任命,闲住在上海。偶然由蒋介石召赴南京,平时在家莳花阅报,有时接待宾客闲聊。有一天,忽然他自言自语说:“张群何人?蒋介石走狗也。”这是他的“自知之明”。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拘于西安。这时,日本政府认为是大好时机,企图用外交手段达成侵略目的。当时张群任外交部长,忧心忡忡,唯怕由于应付失当而酿成意外事故,这时又无法知道蒋介石的态度,不敢自作主张。于是每当日本人提出什么问题要国民政府答复时,总是先请一些政要人物开会商议,如何应钦、陈诚、熊式辉、王宠惠、张嘉璈等。小会确定之后,再答复日本人。商议时,张群的忧虑之状形于色。张嘉璈调侃他说:“不要紧的,我看你气色不会倒霉。”又说:“你应付上峰之道,已尽其所能了,不会有问题的。”张群一直受蒋介石宠眷,就在于他对蒋不仅千依百顺,而且先承意志。张群从政致力于研究蒋介石的好恶,凡蒋所好者竭力为之,蒋所恶者则回避。如张群了解蒋介石对下属最忌的有二点:一是援引私人,自成系统,或形成小集团,形成尾大不掉;二是贪污。不过蒋介石只是不许明目张胆贪污,用了手段不致酿生枝节的,蒋也默认。张群掌握这两点就谨慎从事。张群当上海市市长时所提局长名单,任湖北、四川省主席时所提厅、处长名单,自己都不保举新人,所用的都是蒋所熟悉或欣赏的人,甚至有时不提名单,请蒋指定。由于这样,张群组班都能顺利完成。然而张群是否真的不用私人,当然不是。只是他安插私人的手段比较巧妙。张群的二弟张彻能力平庸,久住成都。张群自己不任用他,示意四川军阀让他当税务局长,尽管四川军阀时起时落、变动很大,张彻的税务局长位置始终不动,就因为他是张群所关照过的。张群的四弟张骧是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吃喝嫖赌倒是出色当行。张群示意朱家骅,任张骧为九江电报局局长,后调升湖北电政监督兼汉口电报局局长,抗战开始,调川康电政监督兼重庆电报局局长,又一度任成都电报局局长。如此一帆风顺,当然是张群的面子。张群的次女张亚兰,嫁与美洲华侨之子刘某,抗战胜利后刘某回国,张群直接把他任为行政院参事,那时就不顾人议了。
张群任河南警察厅厅长时,对一位亲信说,我希望今后有5万元就够了,把5万元存银行定期取息,一家生活可以无虞。在二三十年代,这5万元对平民百姓来说已是天文数字,而张群视为最低欲望。据这位亲信称,在张群处于中等职位(成都警察局局长、交通部司长)时,宦囊就有万余元。这数字得自张群本人自言。1925年,蒋介石率部队北伐,将到江浙时,派张群先到军阀孙传芳处游说,要孙率部投降。张群结交与打点孙传芳部属,花了些钱,他颇有怨言,私告友人说:“我1万多元都快赔光了。”
收回这赔垫的1万元,再实现5万元的计划就是张群此后做官的目标。据追随张群20余年的冯若飞称:自国民政府成立后,张群任军政部次长,后又兼几个兵工厂厂长,后又接任上海市市长。1930年任上海市市长时,他就有好几个5万元。在国民党官僚中,张群比之其他人有“清廉”之称。但他的“清廉”并非不贪污,只是敛财有法。张群历任要职,据说侵吞公款事较少。1932年交卸上海市市长时,由于公款用度谨慎,交给后任吴铁城尚有300余万,而后来吴铁城交卸时,竟亏缺2000余万。张群直接收受贿赂未有所闻。当然一般投赠礼品,张群还是笑纳的。
既如此,张群的资产从何而来?
1928年张群与吴铁城,奉蒋介石之命去东北游说张学良要他易帜归附中央,历经半年多,总算完成任务。张学良同意挂青天白日旗,这消息还未公布时,张群密电上海市银行徐桴托他买进公债,张群算定这一消息公布,公债必然上涨,这一下,张群骤然赚进6万元。
抗战期间,任经济部部长的张嘉璈,失欢于蒋介石,蒋示意他辞职,给他3000美金,让他去美国考察,张嘉璈挥泪而行。临行时,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暗赠张嘉璈美金13万元,以壮行色。而周作民与张群的关系较之张嘉璈更为密切。张群在南京偶回上海,周作民都赴车站接送,接风洗尘。张群妻子马育英因事去广州、香港,都住金城银行招待所,周作民特派专人料理,包办一切开销。张群私人的外汇存款都存于金城银行,有个人账户。有时半夜里,叫金城银行经理王恩东到张的卧室去报账。张群跟随蒋20余年,从不曾为营救别人向蒋说情,而1948年周作民因金融投机案被囚时,张群曾大力营救。从这些方面推断,周作民赠给张群的钱可能不会太少。
按国民政府惯例,一般高层机关的首长,除薪俸外,还有一种活动费,或称特别费,机关愈大,这种费就愈多。张群在成都行辕时,每月就有活动费10多万,不须报销。在行政院这种费就更多。张群先后任行政院副院长、院长。张群对财务用途掌握甚严,每有节余均入自己囊中。仅这一笔,他的亲信估计最少超过200余万元。
吝啬少恩对部下张群看重金钱,对部下吝啬少恩。1947年,张群离行政院后,蒋介石一度给他闲差,聘为资政。依规定可自用秘书一人,侍役二人。张群以家里的私人秘书及二名副官充任,没有另外聘人。每月命副官持章去领工资,领到后即归他所有,自云三人已在我这里领过,哪能发双薪?张的私人秘书、副官、卫士,每月只给最低生活费,当时市场物价波动,货币贬值,这些人生活困难,张群不闻不问,寡恩严刻到这地步。(本文摘自《溃败的王朝》 李伟 湖北人民出版社)
关键字: 内容标签:给你,清官,敛财,元老,国民党,答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