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周恩来的外交杰作 邀请卓别林访华

编辑:秋痕 来源:网络
 
外交部1956-1960年形成的档案经解密后已于去年5月10日正式向社会开放。本批开放档案共25651件,59345页,内容除涉及国内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炮打金门、台海危机”、“中国对1956年波匈事件”和“苏联撤走援华专家”等问题,还包括鲜为人知的周恩来多次邀请卓别林访华等事件的记录。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日内瓦开会时挤出时间去见他,英国女王授予他爵士称号,而代表美国电影评比权威的奥斯卡却只在他不拍电影的老年授予他和表演没有任何关系的“艺术成就奖”


  卓别林绝对是个天生的艺术家,不癫狂不成魔。他的表演天赋来自一直在游乐场做歌舞表演的父母遗传,也成就于自己不断琢磨小人物的生活。比如,他典型的走路姿势就是模仿鸭子,为此,他发誓一辈子不吃鸭肉。这个禁忌是在1954年 7月18日周恩来在日内瓦宴请他,中国厨师端出北京烤鸭时打破的。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部影片中,卓别林分饰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善良的流浪汉和一个妄图称霸世界的大独裁者亨克尔。触发卓别林演这部剧的是1938年11月12日纳粹将3万犹太人关进监狱的“水晶之夜”。因为其中大独裁者的形象就是按照希特勒妆扮的,影片在拍摄期间,卓别林不但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就连当时还没有加入二战的美国当局也出来阻挠。当然,卓别林从来只信自己,结果证明他的直觉没错,《大独裁者》成了1940年最卖座的电影,虽然影片在被奥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编剧奖后铩羽而归。7年后,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同样没有获得奥斯卡的认可。不仅如此,1952年,当卓别林带着第四任妻子乌娜·奥尼尔回伦敦时,美国移民局居然要调查他是否加入共产党,迫使已经在美国生活了39年的卓别林离开美国,并最终在瑞士定居。

  卓别林在1936年完成《摩登时代》后曾经到访中国,并和当时的京剧名角梅兰芳与马连良成为朋友。当1954 年周恩来邀请他1955年再次访问中国时,他还对1936年上海之行念念不忘,虽然这次计划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而搁浅。直到1799年12月25日去世为止,他既没有再回伤心地美国,也没有如愿到中国。

  
  关于周恩来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对卓别林发出访问中国的邀请一事,1955年2月4日外交部发出的一份公文有记载。
    

  周恩来在处理繁忙的政府外交公务的同时,时刻想着人民外交这一途径。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在各种会议和会谈的间隙,他还邀请了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卓别林到他的住处做客,希望卓别林能亲眼看看中国。


  档案中描述“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曾面邀卓别林访问中国,卓别林表示愿意来访,但称已计划拍一部片子,预计在1955年内拍完,故未具体谈定。”
    
  档案中,外交部要求中国驻瑞士公使亲自与卓别林会晤一次,说明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曾邀他去中国访问,希望了解他何时可以前往以何方式邀请为合适。文中提到周恩来发出了让卓别林在华居住一年的邀请。对于卓别林何时能够访华以及停留时间均由其个人决定。周恩来提出可以由总理个人或郭沫若先生(时任中国社科院院长)出面邀请,一切以方便卓别林为宜。

  《周恩来生平》也记载了周恩来1954年7月18日在日内瓦会见卓别林及其夫人的经过。
  下午4时许,周恩来迎候在大门口,当卓别林偕夫人下汽车时,周恩来迎过去说:“我是你的忠实观众,30多年的观众了,我们是老朋友了!”卓别林满头银发,一脸慈祥。

  进入大厅,和与会者见面之后,周恩来祝贺卓别林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金”时说:“你是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的伟大战士!是维护人类和平、友爱、文化进步的坚强卫士!向你致敬!”“我们从你拍的电影和创造的众多角色上,都深深感受到了呼吁人类友爱,世界和平的呼声……”
  周恩来接着说:“从你演的无声片到最近拍的新片《杀人的喜剧》和《舞台生涯》,我们都看过了,非常赞赏!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周恩来兴奋地继续说:“在影片《大独裁者》中,你把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表演得非常精彩,叫人信服,又令人佩服!他幻想成为统治全世界的独裁者,妄想把地球当做任他玩耍的气球,摆在脚上玩……这当然也是你非凡的艺术想象所制造出来的精彩处理……”周恩来说着笑起来。

  卓别林也笑起来说:“可地球不是他摆弄的玩具,气球的爆炸惊醒了他的独裁梦,哈……总想征服别人,侵略别国的战争狂人,最后总是被战火把他吞噬掉,拿破仑征服了半个欧洲,他自封为统治全世界的英雄,可是最后被打死在异国土地上,变成了无家可归的野鬼……”

  周恩来说:“在观看你的一系列影片时,大家一直笑声不断,可有许多地方,人们是流着泪在笑啊!你拍的影片和所演的角色,都引起人们许多深思。”

  卓别林说:“影片《淘金记》中很多情节都是生活中的真事。你们看我吃皮鞋吃得多香啊!在当时真是许多工人被资本家骗到矿山去,饿得把什么都吃光了,再也找不到吃的东西了。只有吃自己的皮鞋,……资本家工厂中的工人都成了会说话的机器,常是做单调的一件事,嗯,应该说每时每刻都只做同样的一个动作,不知道自己做活为什么?没有目标,生活没有目的。《摩登时代》中的那个工人,一天到晚总是在拧螺丝,这成了他的习惯动作,还控制不住地老要做那个动作,所以当他发现女人大衣上的钮扣,就条件反射地追着去拧,看着可笑,实可悲!可怜!那样的社会造就出了许多精神病患者啊!那些可笑的事情又是令人痛心的……悲剧和喜剧就是界限不大的。”他用手比划着:“一线之隔吧!”

  用餐时,卓别林说:“1932年我发现了东方,1936年去过上海,看过梅兰芳先生的京剧,令我钦佩!还看过马连良先生的戏,真是好极了!”他说着拿起餐巾当马鞭一挥,一蹁腿,真像中国戏曲中上马的动作。

  告别时,周恩来诚恳热情地邀请他们夫妇二人再访中国时说:“热情欢迎你们再访中国!看一看解放后的新中国的新面貌!”卓别林接受了周恩来的邀请。中国代表团成员又跟随周恩来身后,目送他们两位登车归去。

  卓别林在其1964年写的自传中是这样描述这个难忘的夜晚的:“……当我们到达后感到非常惊讶,周思来早已等候在住宅门前的台阶上迎候我们了,他看起来非常慈祥。我急切地向他打听这次全世界关注的国际会议开得如何,他亲切地拍拍我的肩膀说:‘5分钟前,一切事情都处理好了。’在晚宴上,我们喝了味道不错的中国香摈酒,它的味道很像苏联香摈。我们频频祝酒,我举起酒杯祝愿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生活幸福。”

  周恩来宴请卓别林的消息第二天就上了欧洲各主要报纸的重要版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时传为佳话,成为周恩来的外交杰作。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卓别林,周恩来,访华,杰作,外交,邀请
下一篇:古代官员怎样解决房子问题 丞相还得买"二手房"(1)||上一篇:拿破仑后裔穆拉公主的“中国情结”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