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消灭原有的国家,而邪马台国的女王乃大乱后以宗教方式产生,而不是以武力产生的。卑弥呼未婚,也无子女可像周王一样分封各国当诸侯。因此可想见邪马台国并没有消灭各地诸侯国,而是用宗教力量使各国畏惮。至于大和政权,也只是以“姓”的名分收编各地的“氏”族,即使少数国家被大和朝廷平服的,朝廷也是再派原来国王为该地方的首长。所以大和政权可以说只是“收编”原来的豪族而已。
周朝分封的各国,到战国时代相互并吞,结果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将天下“书同文、行同轨”,统一度量衡,中国真正变成“一个”国家。各地的首长都是中央政府派去的,与原来各国的统治阶级完全无关。这种秦始皇式的“统一”,成为后世中国历史的常态。而这种统一,在日本史上一直没有出现过,不只邪马台国没有,大和政权没有,鎌仓幕府、室町幕府及丰臣秀吉的统一日本,也都是“大和式的”,不是“秦始皇式的”。简言之,日本史上虽然也有一族“消灭另一族”的现象,但从未有过某一族必须“消灭所有其它各地方势力”才能获得国家政权的例子。日本中央政府之统治或征服各地方,并没有包含消灭其原有地方势力的观念。而这点不一样,就决定了后来中国与日本的历史发展,有不同的历史规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由汉朝开始,汉高祖刘邦乃平民出身,数年之间统一天下。要能有效统治这么巨大的大汉帝国,需要一个庞大的机构及一大群官僚。中央政府大大小小的官吏,及数个层级地方政府的首长、官员们,总数不下数万人,绝不是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家族所能的独享,刘邦家族势必借助全国优秀的人才来共同统治。所以,汉朝及其后世各朝代的统治者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由全国人民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于是由汉朝开始就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法,例如开设学校、公府辟召、郡国荐举、九品中正法等等,到了隋唐才发展成科举考试。
了解日本史的这个现象,就可知道为什么大化革新没有采用大唐科举制度了。因为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全部统治官僚都是地方大小豪族留任,根本不必中央政府派人去,大化革新时的日本不必像唐朝一样需要由人民挑选出一大群的统治官僚,所以日本“不必”也“不能”采用科举制度。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宦官,科举,照搬,日本,唐代,制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慈禧到底有多漂亮?女人慈禧幸与不幸?||上一篇:挑错:电视剧《亮剑》中的历史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