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间谍有正义 佐尔格保存南京大屠杀证据(2)

编辑:秋痕 来源:星岛环球
 
    佐尔格结识了蒋介石

  佐尔格到中国不久便结识了国民党政府的一些军政要员。在外国记者俱乐部举办的招待宴会上,他认识了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后来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举行的招待会上,他又结识了军政部长何应钦。一次偶然的机会,佐尔格还认识了蒋介石。 
  蒋介石是一名狂热的汽车爱好者。他下令组建了一个赛车俱乐部,并亲任俱乐部主席。佐尔格同样是个赛车迷,加入了该俱乐部。一次比赛中,他发挥出色,驾驶着那辆并不怎么样的赛车在赛程的最后一段超过了排在第一位的蒋介石。蒋介石当时气得脸都变了形————从来都是他第一,谁敢超过总司令?!佐尔格一直保持半个车身的优势,只是快到终点时,他才克制了一下自己的好胜心,略微放松油门,让蒋介石率先冲过终点。赢得冠军的蒋介石显得宽容慈善,他下车后,径直走到佐尔格跟前,主动伸出手,请教佐尔格的尊姓大名,并且执意邀请他到自己的郊外官邸做客。  
  从此以后,蒋介石身边的将军们都爱跟佐尔格套近乎,见到他无不客客气气,点头哈腰,用佐尔格的话说,如同“母鸡啄食……” 

    在中国的万里“采访” 

  1930年5月,佐尔格前往广州,并从那里开始了他长达半年的内地“采访”之行,足迹遍及南方多个省份,以及北京、天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为有关报社撰写多篇有关农业问题的文章。这些深入的报道在德国为他赢得了著名记者的好名声。  
  佐尔格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标出了他在中国的采访行程路线。到了年底,他大概算了一下,半年的行程距离大约有10000公里。 
  在“采访”之余,佐尔格凭借其资深记者的身份、与德国总领事和军事顾问的特殊关系以及与国民党高官的“交情”,深入到许多连中国的达官贵人(更不用说外国人了)都去不了的地方。每到一个大城市,他都积极打入当地的德国人社交圈子和上流社会,广结人脉,并在广州、天津等地招募情报人员,设立情报网点。他很快便通过莫斯科派往上海小组的报务员————德国人马克斯·克劳森发回大量情报,内容涉及蒋系军队的真正实力、武器装备、军队部署,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国民政府和直奉系北洋政府的对外政策与外交动向,美英法德日对华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利益纠葛、相互矛盾和实力对比。  
  佐尔格还密切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发展,并及时跟踪蒋介石围剿解放区的情况,其中一份较为详细的报告中说:“目前,苏维埃运动在中部和南部的300多个县蓬勃发展。苏区拥有正规部队36个军,此外还有20万民兵和大约100万装备较差的工农游击队员……苏维埃政府致力于消除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一切封建残余势力,没收地主土地,将其分给农民,免除农民的债务———所有这些措施都使得苏区为全中国的解放指明了道路。南京政府虽然得到了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广泛而全面的支持,但无法消灭苏区。蒋介石对苏区大张旗鼓的征讨接连失败。但国 民党不打算放下武器,近期将对解放区展开新一轮征伐……” 
  1930年底,佐尔格根据近一年的对华调研,通过克劳森向莫斯科发回了一份报告,对中国的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得出多条结论。不久,克劳森收到反馈,莫斯科对这份报告印象甚佳,建议佐尔格继续特别关注中日关系。

    尾崎秀实与史沫特莱 

  1931年9月18日深夜,佐尔格的路透社同行打来电话:“你好,理查德德!我刚刚收到东京发来的电报。满洲陷入混乱,日本人开始占领东北!” 
  佐尔格对这一消息并不感到突然。他早已估计事态会如此发展,并已预先将有关情报与分析发回莫斯科。当时日本军部有两份计划,其内容均已被莫斯科获知。其中一份为武装入侵中国的计划,另一份为对苏作战计划。如今,第一份计划已开始付诸实施。第二份计划是否会实施?何时实施?这是莫斯科最关心的问题。
  到了年底,佐尔格找到了答案:日军的下一步目标仍是中国,而不是苏联。提供这一重要情报的是《朝日新闻》驻上海记者尾崎秀实。 
  1930年底,通过《法兰克福日报》驻远东记者、美国左翼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介绍,佐尔格结识了尾崎秀实。由于二人思想观点一致,很快成为至交。佐尔格后来谈起尾崎秀实时说:“尾崎是我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助手……我们的关系,无论是私交还是工作交往都非常融洽。他从日本人士那里为我搞到了许多准确、全面而又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相识不久便成了好朋友。”他们差不多一个月见一次面,交流信息和对时政的看法,会面的地点有时在史沫特莱的住所,有时在某个饭馆。虽然后来尾崎在日本成为佐尔格小组的核心成员,但在中国的几年里,尾崎并不知道佐尔格的特工身份。  
  1932年新年前夕,尾崎秀实告诉佐尔格:日本将于近期加强对中国其它地区的扩张与渗透,很可能将进攻上海。有关作战计划已经制定。尾崎秀实说,日本的“目的是要迫使其它大国和中国政府满足日本的要求,允许满洲和内蒙实现自治,从而在事实上承认日本对该地区的控制。此外,日本计划夺取中国的商业动脉。进攻上海的主要目的是打垮南京政权。日本需要一个首先维护日本利益的南京政府”。佐尔格及时向莫斯科汇报了这一信息。1932年1月,日军南下进攻上海。事态的发展验证了佐尔格的情报。  
  在佐尔格的特工生涯中,史沫特莱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她在拉姆齐情报小组的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指出的是,佐尔格和史沫特莱1928年都在莫斯科,他们很可能是在那里认识的。佐尔格在日本被捕后,在供词中写道:“我早在欧洲时就听说过她。我知道我可能得依靠她的帮助。我请她帮我组建在上海的情报小组,特别是帮我挑选中国的工作人员。我尽可能与她的所有中国朋友见面,努力结交那些愿意为了左翼事业而与我这样一个外国人合作和工作的人。”  
  史沫特莱对中国的了解与研究常常能帮上大忙,特别是她的那个卡片箱令佐尔格受益良多。卡片箱里收录了中国218名高级将领和地方军阀的详细资料,从身高、体重、相貌特征到性格特点、身份背景及观点言论等等。在有关直系军阀张宗昌的资料中,甚至包括他有38个老婆和情人的内容。  
  从其它情报人员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佐尔格与史沫特莱的关系非常亲密,佐尔格曾不止一次试图帮助史沫特莱,并在给莫斯科的密函中对她大加赞扬。佐尔格的情报小组中并不包括史沫特莱,史沫特莱或许也并不完全清楚佐尔格的真实身份,但她被佐尔格小组列为“可靠人士”。从她那里,佐尔格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帮助,也许还有爱情…… 有趣的是,佐尔格的搭档、报务员克劳森对史沫特莱的评价却相当尖刻:“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人,相去甚远……她是一个歇斯底里的、虚荣心强的、自满自恋的女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尔格,间谍,南京大屠杀,正义,证据,保存
下一篇:鸦片战争爆发地应在舟山?||上一篇:最不正经的历史:王太后精心营造床上外交(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