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清朝皇帝常被奴才"整" 补条裤子耗银数百两

编辑:汀滢 来源:沈阳晚报
 
封建专制体制之下,皇帝可能不坏,但身边的人太坏了;上面的政策或许很好,但下面执行起来就乱套了,积习难返,简直就防不胜防。  在奴才们眼中,皇上也不总是洞察世故的,甚至有时可以像对待小孩子那样糊弄他(上图中骑马者为溥仪)。
专制王朝统治下,皇帝其实也有很多无奈,比如身边奴才们太精明、心太齐,也使得皇帝们常受奴才们忽悠。这现象的结果,往小了说是皇帝常要硬充大头;往大了说,则将像隋炀帝那样举政失措丢了天下。但皇帝要独裁,又少不得奴才们的帮衬,所以也只能装糊涂了。
道光的节约很难“落实”
道光算是古代最勤俭节约的皇帝了,据史料上说,道光做皇帝30年,宫内的开支,每年不超过20万两(慈禧太后时,每天的开支就将近千两,一年近40万两),弄得内务府堂司各官穷得要死,手下的人更是一点油水都没有,大家都怨声载道。
《清稗类钞》里说,宫里曾经有件黑狐端罩(皮制礼服,其式似裘衣而较宽,长毛外向,左右衩微高、各悬飘带一。),衬缎稍为大了点,道光便令太监拿出,四周添皮,内务府报告说:这样改一下的话需要上千两银子,道光听后大惊,忙不迭说“不用改了”。
道光有条套裤,膝盖的地方不小心弄破了,后来就让内务府的人在上面缀了一圆绸,即所谓的“打掌”。大臣们见了,纷纷效仿,也在膝间缀一圆绸,竟然风行一时。现在还有休闲西装在肘部处钉一圆布,大概出于防磨的考虑,抑或美观?其源头可能来自于此。道光后来某次召见军机大臣,正好曹文正离御座近,道光见其缀痕,便问:“你这套裤也打掌了啊?”曹文正说:“改做太花钱,所以还不如补缀一下。”道光问:“打掌要多少钱啊?”曹文正说:“要银三钱。”道光大吃一惊:“外面东西是便宜啊!我这里内务府说要银五两。”道光对内务府的人起了疑心,又问:“你家吃的鸡蛋要多少钱啊?”曹文正怕得罪内务府,便诡称:“臣小的时候患气病,从来不吃鸡蛋,所以我也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幸好曹文正没说。在乾隆朝的时候,有一次早朝,乾隆问大臣汪文瑞:“卿这么早来,可在家里吃过点心?”汪文瑞答:“臣家里穷,每天早上不过吃四个鸡蛋而已。”乾隆愕然,说:“鸡蛋一枚,需要十两银子,我都不敢吃那么多,你一天吃四个,还敢说自己穷?”汪文瑞知道内务府的人搞鬼,但也不敢明说,只好敷衍说:“外面的鸡蛋都是些残次品,没法和上供给宫中的相提并论,所以我买的都是些便宜的,不过几文钱罢了。”
《清室外纪》里说,道光到了老年,越是小气。宫中膳品,本沿袭旧例,有时候道光想吃某样东西了,但听说这东西太贵,往往又忍住,不让宫里的人去买。后来慈禧太后也小气,但她的小气是抠门,喜欢存钱,而道光的小气是根本就不消费。
道光的禁欲不消费,弄得内务府的人大为头疼,怨言多多,不过,他们还是有办法来对付道光的。有一次,道光想吃面片儿汤,让内务府的人按他说的制法去做。内务府报告说,若是按皇上的做法,就必须另盖一间厨房,并请专人来负责,这样的话,请御拨经费6万两来办理此事,另外,还需要1.5万两的维护费。
道光听后眉头一皱,计上心头,说:“朕知道前门外就有一饭馆,能做此汤,每碗不过卖四十文。算了,以后每天就让太监去买吧。”
过了几天,内务府的人报告说,前门外的饭馆已经关了,原因不明(估计里面大有文章)。道光叹道:“朕向来不为口腹之欲,而滥费国帑,没想到朕贵为天子,而想吃一碗片儿汤都办不到,真是可叹啊。”
内务府的人其实是想找个借口来造个厨房,这样的话即可以此中饱私囊,最后伎俩没有得逞,弄得道光帝连碗片儿汤都吃不到。后来同治皇帝大婚的时候,要买一个皮箱,在市场上顶多十几两银子,但最后报销的时候竟然达到上千两。
咸丰感慨“勤俭不易”
《南亭笔记》卷一也曾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门算了,咸丰没批准,说修理一下可以继续用。后来门修理好了,报上来说费银“五千两”。咸丰大怒,要讯问有关人员是怎么一回事。内务府的人见咸丰认真,慌忙说数字报错了,是“五十两”,这事才算了结。
另有一次,咸丰有一条新的杭纱套裤,因不小心烧了个约蚕豆瓣大的窟窿,左右太监说丢了吧,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咸丰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
《南亭笔记》也曾记载,阎敬铭做军机大臣的时候,见内务府承办100个皮箱,每箱报价银子60两。阎敬铭大为惊讶,便上奏慈禧太后说:“外间购买皮箱,每个至多不过六两,内务府浮冒之弊,可想而知。”慈禧太后摇头说:“恐怕没这么便宜吧。”阎敬铭知道真相,坚持说就是这个价格。慈禧太后也是小气人,便说:“既然如此,半月之内,你就试着代我买100个。”
第二天,阎敬铭拿着银子去市场上购买,不料皮箱店居然全部关门,阎敬铭好生奇怪,问皮箱店的老板是怎么回事,老板说:“昨天老公(太监)来吩咐,半月内不准开张交易,如有违反,必将货物打成粉碎。”阎敬铭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带信到天津赶紧买了送到北京。不想半月过去,竟然事情没有办成,原来送信的亲随也被内务府用1000两银子买通,连人带信,早已逃之夭夭,阎敬铭也只能徒呼奈何。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奴才,清朝,裤子,皇帝,百两,耗银数
下一篇:蒋介石指导蒋经国读书偏重国学||上一篇:刘少奇和他的六个妻子:婚姻生活多次遭际坎坷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