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清朝官例:施琅用"靖海侯"爵位换一了根花翎(1)

编辑:Jina 来源:东北新闻网
 
    清朝官员的官帽的最高之处装有顶珠,帽之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朝冠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十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九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八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七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六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五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四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三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二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一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东珠,改为其他小宝石。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

    在顶珠下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又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 

    清初四大汉王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所戴的帽顶上的红宝石是顶珠中最高级的

    可别小看了着根小小的孔雀羽,他在当时可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不是一般官员所能佩戴的,随意佩带是会被严行参处的。如果有官员因事被降职或革职留任,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常严重的处罚,有可能一辈子难以翻身。因为把顶戴的花翎拿下,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服饰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到清朝时,服饰从无到有,经过了很漫长的演变,变得更为系统了,尤其是对官员的服饰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依照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对官位的大小加以区分,滥用不得。甚至,对帽子上的一颗小小的顶珠也有了各种规定。被赐三眼花翎,乾隆至清末只有七人,是千古犹荣的恩宠。什么叫三眼花翎?清朝官员的官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上朝时戴的朝冠与平常佩戴的吉服冠两种,即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又分为冬天所戴的暖帽和夏天所戴的凉帽。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为黑色为多。凉帽的形制则为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

关键字: 内容标签:花翎,爵位,清朝,一了,施琅,靖海侯
下一篇:中西文化交流:老舍—伦敦生活逼成的作家||上一篇:叶圣陶赠诗勖后学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