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毛泽东与他的秘书们:胡乔木与主席一起改了一首歌

编辑:汀滢 来源:新闻午报
 

胡乔木

主席让食堂给乔木改善伙食  
胡乔木1948年在西柏坡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总编辑。主席的大秘书中,当时第二号人物应是胡乔木。
七届二中全会为我党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理论基础,制订了相应的方针政策。乔木从主席秘书、宣传部和新华社领导的角度参与全会工作。
中央机关从西柏坡搬家到北平途中,我负责机要室的车的看押,同时照顾主席、子龙、乔木等领导同志的孩子。一路上,乔木和他爱人把我当做一家人看待,使我感到很温暖,很融恰。
在双清别墅,初入中南海时,乔木和伯达、家英等经常在主席那里。
一次乔木在主席办公室研究问题,总理来找主席有事,乔木主动退出回避。等总理办完事走后,主席才发现乔木没在屋,就按电铃召我,我在会议室里发现乔木坐在沙发上睡着了。他太疲劳了,我没马上叫醒他,只是把情况报告了主席。主席说:“对,让他睡一会儿吧,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过了一会儿,主席出了办公室散步,他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在院子里走了几个来回。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他终于着急了,让我叫醒乔木。
我来到会议室轻轻叫醒了乔木。乔木醒后,拍拍脑袋,后悔地说:“我怎么睡着了,真误事了!”他快步向主席办公室走去,又开始了工作。
主席对秘书是关心的,他曾对叶子龙说:“这段时间乔木、伯达等同志太累,我对他们的工作很满意,你告诉食堂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这样下去身体吃不消。”

“这事不怪你,是我错了”
一天夜里我值班,主席按电铃传我。我马上到主席卧室,见他穿着睡衣来回走,看我进来,说:“叫乔木来。”
我马上回值班室往乔木家打电话,是他夫人谷羽接的。我说主席有急事,请他马上到主席处。乔木匆匆忙忙来到主席办公室。
“乔木,你怎么搞的,昨天让你修改的材料怎么还没给我?”
“我亲自放你桌子上了,是不是别人收拾东西给动了。”
“我怎么没看到呢?”主席半反问半自语地说。
这时叶子龙拿着一份急电走来,见对主席说:“有份急电,你先看,我们一起找。”主席很快看了电报,签字后交叶子龙,又说起埋怨的话。叶子龙放好电报,说:“白天我看到报纸下有一份材料,是不是夹在哪报纸那里了。”边说边一张张翻报纸。
果然,叶子龙在一张报纸里翻到了那份材料。主席脸上露出笑容:“还是子龙有经验啊!”
“乔木,这事不怪你,是我错了。”主席回头说。乔木紧张的表情平静了下来。
1949年6月,主席和乔木等正忙于筹备政协会议。乔木负责主席秘书工作,又负责宣传和新闻工作,十分繁忙,而且他是很多重要文件、材料的主笔,如著名的《共同纲领》就是他反复修改定稿的。期间他感冒了,连着两天没到主席处,主席有些着急了,因会议正在节骨眼上,他离不开乔木。大概是乔木感冒的第二天,他怕传染给主席,就让机要室的同志把材料送给主席。主席虽然拿到乔木转的材料,这和一起交流,随时询问,并一起研究问题大不一样。他着急地对我说:“乔木是累病的,但是现在我离不开他,我们看看他去。”
我陪主席来到乔木办公室。“乔木,把你累病了,看过医生吗?”一进门主席关切地问。“主席,我患的是感冒,不碍大事,能坚持工作,只是不能到你处,怕传染给你。”“工作离不开你啊,边治疗边工作几天吧。”主席说完又指示我:“告诉王鹤滨大夫,一定治好乔木的病。”

乔木与主席一起改了一首歌
工作第一,又互相关心。主席对乔木这样,乔木对主席也是这样。一天后半夜,乔木拿着一沓稿子匆匆来到菊香书屋,说请主席审稿。我说主席刚服药睡了,先别打搅他了。乔木点点头表示同意。他拿着稿子在菊香书屋院子里来回走,也不和我说话。  
过了大约20分钟,徐业夫拿着急电也来了。我把主席刚睡下和乔木也在等的情况告诉了他。“你也有急事?”徐业夫问乔木。
“有一份明天发表在新华社的电稿请主席审定。”乔木答道。
我看看两人着急的样子,怕挡驾时间长真误了事,我要负责任,于是问他两人:“主席睡了40分钟了,你们一定叫还是不叫?“还是惊动主席吧,因为事情太急了。”徐业夫是主席的老秘书,知道事情如何处理。
于是我带他们两人一同进主席卧室。我轻轻说了一声:“主席,有重要事向你报告。”大概安眠药正发挥作用,主席没被叫醒。我一边拉被角一边再次大声喊主席,才把他叫醒。“真是没办法啊!什么事?”他似乎还没全醒过来,半闭着眼睛说。
乔木递上新华社的电稿。主席坐在床上,接过稿子,这才完全醒过来。“这一稿改得好,可发。”说完用铅笔签上字。
把稿子退乔木后又接过徐秘书的电报,他看两遍,皱皱眉头,才签了字退给徐业夫。
主席休息不好,总理规定谁都不能打扰主席睡觉。后来主席说:“有重大问题需要我知道、我决定例外,否则拿工作人员是问。”
1949年夏天的一天下午,叶子龙、胡乔木的孩子与主席的孩子李敏、李讷在玩耍。主席起床后正吃饭,孩子们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主席听后问李讷:“你们唱的什么歌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李讷理直气壮地回答。
“这句话不对啊!”主席纠正说。“爸爸,你说的不对,我们老师就这么教我们唱的。”“李讷,和你爸爸争论什么呢?”乔木从外边进来听到他们在争论就问道。
李讷抢先说了自己的理由,主席用商量的口气对乔木说:“你来的正好,我看这句歌词真应改一改。你们想想先有共产党还是先有中国?先有中国后有共产党嘛。”“主席说的有道理,这首歌在延安时就这么唱的,已经习惯了。”乔木考虑了一下说。“彼一时,此一时。现在不能这么唱了,有错就改吗!”主席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啊,现在是新中国了。新中国可是共产党建立的。”乔木一边思考一边说。“好,加个新字就行了。”主席受乔木启发,就这么敲定了。乔木也表示同意。
从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一直唱到现在。

乔木为帮助主席起草宪法累趴下了
1954年初,主席到杭州起草宪法,带了一个小班子,乔木是重要成员之一。临走时乔木对我说:“把主席常看的和这次工作用的书带着。”我知道主席一部分常看的书,但工作用书我却不知道。我对李银桥和马武义说了,机灵的马武义说:“那就请乔木同志给拉个书单子,准没错。”
我对乔木一说,他当即答应,立马就写,同时还嘱咐我让主席看一下有没有遗漏。
第二天,我看主席不忙时请他审一下书目。主席从上到下看了一遍,满意地说:“小李你考虑得挺周到,我看就这些。”
我马上解释:“主席,这是乔木同志拉的单子。”“我说小李的水平怎么提高得这么快,原来背后有人帮助!”主席开玩笑道。
到了杭州,主席和伯达、乔木、家英在读书、读外国宪法、研究本国历史的基础上,开始起草宪法。执笔人主要是伯达、乔木、家英。三人分别起草,经主席审阅后,以为乔木和家英的稿子较好,便在这两份稿子基础上再修改。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了。乔木累病了。在主席关怀下,他去苏联治疗。1950年4月,我们从苏联回来不久,乔木和主席谈访苏的情况后说:“有件事我向主席汇报,在你访苏期间,经我提议、少奇同志同意,把江青同志安排在中宣部文艺处任处长。”
“你怎么能提这个建议呢?文艺处是个新工作,她身体又不太好,很难做好这项工作。所以我不能同意。”主席马上明确表态。
“这个事已经定了,我们考虑江青同志很早就从事过文艺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后又从事或经常接触电影和文艺工作,相信她能胜任这一职务的。”
“你们定了,我也是持反对态度的。”主席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五六月份江青正式上班,孙勇、李德华和我都送过江青上班。她的职务是处长,不是有人说的副处长。但江青上班时间不长,就不去了,一是身体不好;二是不久就去搞武训历史调查、参加土改,再往后就到苏联治病去了。
现在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当时双方的观点,我觉得都没大错。江青对文艺工作是熟悉的,参加工作的资历也比较深,况且又是主席夫人,在中宣部任处长,职务并不算高。乔木对江青是熟悉的,而且他从1950年到1954年一直担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安排江青这一职务,而且又经临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同意,都没有问题。而主席反对,一是文艺工作是一项新工作,江青虽然过去接触过文艺,但指导全国的文艺工作,其业务知识肯定是不够的;二是她身体不好,怕坚持不了工作。实践证明主席说的是对的。
“文革”前,江青的职务和工资与同期入党、参加革命的同志比并不高。1954年她的工资是十四级,没有叶子龙高,后来两人拉平了。“文革”当中的大变化,是后来的事。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乔木,首歌,改了,秘书,主席,毛泽东
下一篇:叶圣陶赠诗勖后学||上一篇:金岳霖一生痴爱林徽因 与其夫成为终身好友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