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读到或看到这些伟大的遗产,真令人叹为观止。后来,在明末清初,我们落后了,直到现代,虽然我们已经赶了百多年,但还得不停地赶。
为什么中国会落后,这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历史不是少数人创造的,但是有些人却可以对历史的进程施加巨大影响:促进或阻碍其发展。特别是古代中国这样高度专制集权的社会,更给少数人产生大影响造成条件。
这样的人的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确有一些,从年代上说,最早的则是秦始皇帝嬴政。
嬴政开创了集权专制暴政,后世的帝王们延续了这种体制,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这是嬴政的第一大罪。虽然,正统的中国文化对于嬴政的残暴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主要只是对于他太过分的一些残暴行为,对于他的基本面,即集权专制,却并不真正否定。后来有的帝王学他的恶,甚至比他更恶,当然要由这些帝王自己负责,但是,他们实际上是步他的后尘。
开创集权暴政,当然是一大罪孽,但是还有比这更严重的阻碍中国发展的罪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嬴政终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学术黄金时期,是他更大的罪孽,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之巨是无法估量的。
若以孔子建立自己的学说作为春秋学术黄金时期的开始,把“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庄子、孟子等大批学者出现看作是这个黄金时期达到百家争鸣的繁荣期。而这个黄金时期的结束,也许可以用吕不韦(《吕氏春秋》编写的组织者)和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之死为标记。
在流传下来的年代比较明确的著名著作中,《韩非子》和《吕氏春秋》是这段时期最靠后的作品了。当然这两位的死亡并不意味着学术的终结,不意味着再没有学者为学术作出贡献,只是缺乏历史明确的记录,无法断言。《吕氏春秋》的实际作者是吕不韦的门客,当吕不韦自杀时,并没有这些门客们被杀戮的记载,有一位为吕不韦哭祭的,也不过逐出秦国而已。他们还有可能到别处去继续他们的学术生涯。但是,灭六国的战争消灭了这种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间的战争,多发生在各国边境地区,而灭六国的战争必然会发生在各国的首都及其邻域。这种战争必然会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有强烈的破坏作用,不再允许学者有安静的环境。所以,秦灭六国的战争结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不奇怪的。
吕、韩二位死后三五年,秦灭韩国,然后在十年中消灭了六国。从时间上看,秦灭六国和百家争鸣的终结是吻合的。
接着,嬴政又迁天下十二万户富豪至咸阳。这实际上起到了毁灭六国的文化中心城市的作用。即使学者们没有当富豪被迁到咸阳,他们也失去了可能的资助。
统一中国后数年(公元前213年),嬴政根据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所有藏《诗》《书》的都要交到官府烧毁;有敢交头接耳谈诗书,判死刑;敢以古非今的人要连族人一同处死。第二年又坑儒数百人,且使天下都知道这件事,用以杀鸡给猴看。
这样,嬴政就从法律角度为埋葬中国的学术黄金时代画上句号。
从孔子步入壮年期至秦统一中国大约有280年,似乎不算太短,但是,从庄子、孟子、慎到、惠施、申不害这一批学者步入壮年期至秦统一中国只有120年,和希腊的近四百年的学术黄金时代(含希腊化时期)相比太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成就不及古希腊,也就不奇怪了。嬴政腰斩中国的学术黄金时代是他最大的罪孽,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看,这个影响极大。也许有人会辩驳说,你怎么知道如果秦没有灭六国,中国的百家争鸣就一定会延续下去,就会取得更大成就!确实不敢这么说,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容假设的。但是,却也不能按相反的结论去假定。
如一个有才情的、在学术上初露头角的青年遇害,人们当然都会非常惋惜。其实也没有谁敢肯定如果这位有希望的青年活下去,必有惊人的巨大贡献,但也不会有人断言,这个青年若活者必会变平庸的弱智。从年代上看,春秋战国时的学术黄金时代也还只是个青年,随着嬴政的统一战争而突然结束,只能看作是夭折。
另一方面看,希腊黄金学术时期的结束和斯巴达人入侵直接有关,在原希腊殖民地延续下去的希腊化时期(欧几里得、伊壁鸠鲁、阿基米德等都是这个时期的学者)的结束则和罗马的入侵直接有关。这种学术黄金时期的消失的入侵多有直接关系。可见没有战乱,学术黄金时期继续延续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如果百家争鸣的环境和条件能多存在一二百年,谁敢没法断定中国的学术黄金时代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是不是可以和古希腊学术相媲美,是另一回事)。认定嬴政扼杀了中国古代的学术黄金时代,没有冤他。
简而言之,秦始皇帝嬴政有两大妨碍中华民族发展的大罪孽:开创专制集权暴政,扼杀中国学术黄金时代。
关键字: 内容标签:罪人,中国,阻碍,始皇,发展,历史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为什么中国会落后,这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历史不是少数人创造的,但是有些人却可以对历史的进程施加巨大影响:促进或阻碍其发展。特别是古代中国这样高度专制集权的社会,更给少数人产生大影响造成条件。
这样的人的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确有一些,从年代上说,最早的则是秦始皇帝嬴政。
嬴政开创了集权专制暴政,后世的帝王们延续了这种体制,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这是嬴政的第一大罪。虽然,正统的中国文化对于嬴政的残暴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主要只是对于他太过分的一些残暴行为,对于他的基本面,即集权专制,却并不真正否定。后来有的帝王学他的恶,甚至比他更恶,当然要由这些帝王自己负责,但是,他们实际上是步他的后尘。
开创集权暴政,当然是一大罪孽,但是还有比这更严重的阻碍中国发展的罪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嬴政终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学术黄金时期,是他更大的罪孽,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之巨是无法估量的。
若以孔子建立自己的学说作为春秋学术黄金时期的开始,把“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庄子、孟子等大批学者出现看作是这个黄金时期达到百家争鸣的繁荣期。而这个黄金时期的结束,也许可以用吕不韦(《吕氏春秋》编写的组织者)和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之死为标记。
在流传下来的年代比较明确的著名著作中,《韩非子》和《吕氏春秋》是这段时期最靠后的作品了。当然这两位的死亡并不意味着学术的终结,不意味着再没有学者为学术作出贡献,只是缺乏历史明确的记录,无法断言。《吕氏春秋》的实际作者是吕不韦的门客,当吕不韦自杀时,并没有这些门客们被杀戮的记载,有一位为吕不韦哭祭的,也不过逐出秦国而已。他们还有可能到别处去继续他们的学术生涯。但是,灭六国的战争消灭了这种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间的战争,多发生在各国边境地区,而灭六国的战争必然会发生在各国的首都及其邻域。这种战争必然会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有强烈的破坏作用,不再允许学者有安静的环境。所以,秦灭六国的战争结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不奇怪的。
吕、韩二位死后三五年,秦灭韩国,然后在十年中消灭了六国。从时间上看,秦灭六国和百家争鸣的终结是吻合的。
接着,嬴政又迁天下十二万户富豪至咸阳。这实际上起到了毁灭六国的文化中心城市的作用。即使学者们没有当富豪被迁到咸阳,他们也失去了可能的资助。
统一中国后数年(公元前213年),嬴政根据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所有藏《诗》《书》的都要交到官府烧毁;有敢交头接耳谈诗书,判死刑;敢以古非今的人要连族人一同处死。第二年又坑儒数百人,且使天下都知道这件事,用以杀鸡给猴看。
这样,嬴政就从法律角度为埋葬中国的学术黄金时代画上句号。
从孔子步入壮年期至秦统一中国大约有280年,似乎不算太短,但是,从庄子、孟子、慎到、惠施、申不害这一批学者步入壮年期至秦统一中国只有120年,和希腊的近四百年的学术黄金时代(含希腊化时期)相比太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成就不及古希腊,也就不奇怪了。嬴政腰斩中国的学术黄金时代是他最大的罪孽,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看,这个影响极大。也许有人会辩驳说,你怎么知道如果秦没有灭六国,中国的百家争鸣就一定会延续下去,就会取得更大成就!确实不敢这么说,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容假设的。但是,却也不能按相反的结论去假定。
如一个有才情的、在学术上初露头角的青年遇害,人们当然都会非常惋惜。其实也没有谁敢肯定如果这位有希望的青年活下去,必有惊人的巨大贡献,但也不会有人断言,这个青年若活者必会变平庸的弱智。从年代上看,春秋战国时的学术黄金时代也还只是个青年,随着嬴政的统一战争而突然结束,只能看作是夭折。
另一方面看,希腊黄金学术时期的结束和斯巴达人入侵直接有关,在原希腊殖民地延续下去的希腊化时期(欧几里得、伊壁鸠鲁、阿基米德等都是这个时期的学者)的结束则和罗马的入侵直接有关。这种学术黄金时期的消失的入侵多有直接关系。可见没有战乱,学术黄金时期继续延续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如果百家争鸣的环境和条件能多存在一二百年,谁敢没法断定中国的学术黄金时代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是不是可以和古希腊学术相媲美,是另一回事)。认定嬴政扼杀了中国古代的学术黄金时代,没有冤他。
简而言之,秦始皇帝嬴政有两大妨碍中华民族发展的大罪孽:开创专制集权暴政,扼杀中国学术黄金时代。
关键字: 内容标签:罪人,中国,阻碍,始皇,发展,历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对子高手纪晓岚 临死仍不忘找儿子吟诗作对||上一篇:大贪官和珅优秀的一面 爱妻且多才多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