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在西方获得赫赫之名,他那专搔痒处、专捏痛处、专骂丑处的文化观点实在太精彩,令诸多学者为之心折,敬佩有加。下面这段文字摘自《新文化与真文人》(王开林著,中华书局 ),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辜鸿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骂袁世凯讽张勋,敬重蔡元培
近世人物中,辜鸿铭最看不起袁世凯,因此后者挨骂的次数最多,也最为不堪。
1907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由封疆外任同入军机,辜鸿铭也做了外务部的员外郎。有一次,袁世凯对驻京德国公使说:“张中堂 (张之洞 )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办事的。”其言下之意是,他处理公务不用学问帮衬。辜鸿铭听了这话,便以戏谑的语气嘲笑袁世凯不学无术,他说:“当然,这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果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还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到的。”他还骂袁世凯寡廉鲜耻,连盗跖贼徒都不如,直骂得袁世凯体无完肤,一无是处。
1919年,张勋六十五岁生日时,辜鸿铭送给这位尸居余气的“辫帅”一副贺寿联,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下联是“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清朝灭亡了,那顶官帽已经全无着落,但还留下一条好端端的辫子,足可笑傲于这个寒光闪闪的时代。撇开这副对子的精神内涵不谈,借喻确实极为贴切生动———张勋带头上演过复辟闹剧,他那条辫子已经臭名昭著,而辜鸿铭的辫子,大家无论是否情愿,确实承认它具有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当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之际,称它为“傲霜枝”,虽有点滑稽,但还不算是比拟失伦。
辜鸿铭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过:“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可见他对蔡元培颇为尊重。1919年 6月初,北大教授在红楼开会,主题是挽留蔡元培校长,大家都无异议,问题只是具体怎么办,拍电报呢,还是派代表南下。大家都讲了一番话,辜鸿铭也登上讲台,赞成挽留校长,他的理由很特别———“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非得挽留不可”,这么一说就显得滑稽了。好在大家的立场和意见一致,才没人选择这个时候跟他抬杠。
●不怕老婆,还有王法吗
在北大当教授,辜鸿铭并没有把本分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当回事,他第一堂课要学生将讲义翻到 Pa g e O n e(第一页 ),等到最后一堂课他还是要学生将讲义翻到 Pa g e O n e。授课时间全在嬉笑怒骂中过去,但他的嬉笑怒骂全是学问。辜鸿铭的课上座率极高,并不逊色于胡适多少。要领会他的幽默讽刺,必须有点悟性。胡适初至北大任教时,辜鸿铭根本没把这位二十七八岁的留美博士放在眼里。他批评胡适讲的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与高雅不沾边。胡适开哲学课,更让他笑掉大牙,他指出,欧洲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会拉丁文,又不懂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辜鸿铭在课堂上说,当时做官的人都是为了保住他们的饭碗。他们的饭碗可跟咱们的饭碗不一样,他们的饭碗很大。里边可以装汽车,装洋房,装姨太太。又说,现在的作者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站不住脚,譬如“改良”一词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的,你既然是“良”了,还改个什么劲?莫非要改“良”为“娼”?有一次,他向学生表示,他百分之百拥护君主制度。他还举出一个小小的例子,以证明此言不虚:比如讲法律吧,你要讲“法律”(说时小声 ),没有人害怕:你要讲“王法” (大声,一拍桌子),大家就害怕了,少了那个“王”字就绝对不行。说到王法,还有一个笑话,辜鸿铭讨了一位中国太太,还讨了一位日本姨太太,她们对他很好,但有时也会联手对付这位古怪老头,因此辜鸿铭多少有点惧内,别人抓住这个题材调侃他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不怕老婆,还有王法吗?”
●与外国人激辩男女孰重孰轻
尽管辜鸿铭与其日本夫人和中国夫人相处得都很和睦,在家里也不像普遍的中国男人那样喜欢颐指气使,作威作福,但他脑子里并没有女权的影子,他对女性的轻视往往出之以诙谐。譬如他用拆字法将“妾”字解释为“立女”,妾者靠手也,所以供男人倦时作靠手也。他曾将此说告诉两位美国女子,对方立刻加以驳斥;“岂有此理!照你这么说,女子倦时又何尝不可将男子作为靠手?男子既可多妾多靠手,女子何以不可多夫?”她们甚为得意,以为这样子就可轻易驳倒辜鸿铭,她们太低估自己的对手了。辜鸿铭果然祭出他的撒手锏,这也是他被人传播得最广的一个幽默:“你们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可曾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
与此说相类同,他还在北京大饭店的宴会上戏弄过一位英籍贵妇。那位贵妇跟他搭讪:“听说你一向主张男人可以置妾,照此来说,女人也可以多招夫婿了。”辜鸿铭大摇其尖尖的脑袋瓜,连声否定:“不行不行!论情不合,说理不通,对事有悖,于法不容!”那位英籍贵妇正要提出疑问,辜鸿铭又反问道:“夫人代步是用黄包车,还是用汽车?”她据实相告:“用汽车。”辜鸿铭于是不慌不忙地说:“汽车有四个轮胎,府上备有几副打气筒?”此语一出,哄堂大笑,那位英籍贵妇顿时败下阵来,面红耳赤。( 王开林 )
关键字: 内容标签:怕老婆,辜鸿铭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骂袁世凯讽张勋,敬重蔡元培
近世人物中,辜鸿铭最看不起袁世凯,因此后者挨骂的次数最多,也最为不堪。
1907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由封疆外任同入军机,辜鸿铭也做了外务部的员外郎。有一次,袁世凯对驻京德国公使说:“张中堂 (张之洞 )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办事的。”其言下之意是,他处理公务不用学问帮衬。辜鸿铭听了这话,便以戏谑的语气嘲笑袁世凯不学无术,他说:“当然,这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果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还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到的。”他还骂袁世凯寡廉鲜耻,连盗跖贼徒都不如,直骂得袁世凯体无完肤,一无是处。
1919年,张勋六十五岁生日时,辜鸿铭送给这位尸居余气的“辫帅”一副贺寿联,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下联是“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清朝灭亡了,那顶官帽已经全无着落,但还留下一条好端端的辫子,足可笑傲于这个寒光闪闪的时代。撇开这副对子的精神内涵不谈,借喻确实极为贴切生动———张勋带头上演过复辟闹剧,他那条辫子已经臭名昭著,而辜鸿铭的辫子,大家无论是否情愿,确实承认它具有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当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之际,称它为“傲霜枝”,虽有点滑稽,但还不算是比拟失伦。
辜鸿铭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过:“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可见他对蔡元培颇为尊重。1919年 6月初,北大教授在红楼开会,主题是挽留蔡元培校长,大家都无异议,问题只是具体怎么办,拍电报呢,还是派代表南下。大家都讲了一番话,辜鸿铭也登上讲台,赞成挽留校长,他的理由很特别———“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非得挽留不可”,这么一说就显得滑稽了。好在大家的立场和意见一致,才没人选择这个时候跟他抬杠。
●不怕老婆,还有王法吗
在北大当教授,辜鸿铭并没有把本分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当回事,他第一堂课要学生将讲义翻到 Pa g e O n e(第一页 ),等到最后一堂课他还是要学生将讲义翻到 Pa g e O n e。授课时间全在嬉笑怒骂中过去,但他的嬉笑怒骂全是学问。辜鸿铭的课上座率极高,并不逊色于胡适多少。要领会他的幽默讽刺,必须有点悟性。胡适初至北大任教时,辜鸿铭根本没把这位二十七八岁的留美博士放在眼里。他批评胡适讲的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与高雅不沾边。胡适开哲学课,更让他笑掉大牙,他指出,欧洲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会拉丁文,又不懂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辜鸿铭在课堂上说,当时做官的人都是为了保住他们的饭碗。他们的饭碗可跟咱们的饭碗不一样,他们的饭碗很大。里边可以装汽车,装洋房,装姨太太。又说,现在的作者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站不住脚,譬如“改良”一词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的,你既然是“良”了,还改个什么劲?莫非要改“良”为“娼”?有一次,他向学生表示,他百分之百拥护君主制度。他还举出一个小小的例子,以证明此言不虚:比如讲法律吧,你要讲“法律”(说时小声 ),没有人害怕:你要讲“王法” (大声,一拍桌子),大家就害怕了,少了那个“王”字就绝对不行。说到王法,还有一个笑话,辜鸿铭讨了一位中国太太,还讨了一位日本姨太太,她们对他很好,但有时也会联手对付这位古怪老头,因此辜鸿铭多少有点惧内,别人抓住这个题材调侃他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不怕老婆,还有王法吗?”
●与外国人激辩男女孰重孰轻
尽管辜鸿铭与其日本夫人和中国夫人相处得都很和睦,在家里也不像普遍的中国男人那样喜欢颐指气使,作威作福,但他脑子里并没有女权的影子,他对女性的轻视往往出之以诙谐。譬如他用拆字法将“妾”字解释为“立女”,妾者靠手也,所以供男人倦时作靠手也。他曾将此说告诉两位美国女子,对方立刻加以驳斥;“岂有此理!照你这么说,女子倦时又何尝不可将男子作为靠手?男子既可多妾多靠手,女子何以不可多夫?”她们甚为得意,以为这样子就可轻易驳倒辜鸿铭,她们太低估自己的对手了。辜鸿铭果然祭出他的撒手锏,这也是他被人传播得最广的一个幽默:“你们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可曾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
与此说相类同,他还在北京大饭店的宴会上戏弄过一位英籍贵妇。那位贵妇跟他搭讪:“听说你一向主张男人可以置妾,照此来说,女人也可以多招夫婿了。”辜鸿铭大摇其尖尖的脑袋瓜,连声否定:“不行不行!论情不合,说理不通,对事有悖,于法不容!”那位英籍贵妇正要提出疑问,辜鸿铭又反问道:“夫人代步是用黄包车,还是用汽车?”她据实相告:“用汽车。”辜鸿铭于是不慌不忙地说:“汽车有四个轮胎,府上备有几副打气筒?”此语一出,哄堂大笑,那位英籍贵妇顿时败下阵来,面红耳赤。( 王开林 )
关键字: 内容标签:怕老婆,辜鸿铭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水路不走,走旱路" 末代皇帝溥仪同性恋之谜||上一篇:重庆历史上经历三次中央政府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