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媚术:宫廷之争的灵丹妙药

编辑:Jina 来源:星岛环球网
 

“媚道”在古代的宫廷和上流社会中很流行,是古代妇人所用的一种方术,使用这种方术可以化解失宠和困境,操纵男人。它综合了巫蛊、祝诅以及其他致爱方技,在攻击陷害他人的同时,求得自己亲媚。据钱钟书考释也说,“媚道”系一种可以使人失宠遭殃,亦可以使己承恩致福的妇人厌魅方术。

  媚道起源于何时?何种处境的女性较常使用“媚道”?它在后宫中有着怎样的影响?

  媚道起源较早。《周礼·天官冢宰》提到内宰之职掌:“以妇职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绪。”郑玄注:“奇邪,若今媚道。”也就是至少在先秦之时,媚道就在宫廷或民间秘密流行,且有专职官员来禁行。到了汉代,媚道仍然是严禁的。《周礼注疏》贾公彦疏:“汉法又有宫禁,云‘敢行媚道者’……”
  比如“相爱术”就很为“嫁妇不为夫所爱”者所喜,其中《龙树方》记载的一个秘方为:取鸳鸯心,阴干百日,系左臂,勿令人知,即相爱。《如意方》则记载:戊子日(干支纪日),取鹊巢屋下土,烧作屑,以酒共服,使终身欢喜相爱敬。传说其效果明显,夫妇之间“一日不见如三月”,且可白头偕老。当然,其可信度是很令人怀疑的。 

  另有《灵奇方》则记载了专门适用于想得到丈夫专宠的妇人的“相憎术”秘方:以桃枝三寸,书其姓名埋四会道中,即相憎。“借以夺爱”,令双方感情破裂,自己得宠。此种秘方不胜枚举。 

  对大多古代女子来说,媚惑男人是她们求生存和取得地位的手段,尤其是在美人无数的后宫,种种媚道推陈出新,花样百出,发生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媚道是宫闱斗争的一大特色,也是媚道是宫廷斗争的有力工具。 

  据史料可知,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武则天诬王皇后媚道案。武则天为太宗宫人,后入宫为高宗昭仪。“俄与后、良娣争宠,更相毁短。而昭仪诡险,即诬后与母挟媚道蛊上,帝信之……遂下诏废后、良娣皆为庶人,囚宫中。后母兄、良娣宗族悉流岭南。”后来,王皇后和萧良娣惨死武则天之手。在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代女子都借“媚道”来对付爱情的转移等,媚道也一直都是宫廷之争的灵丹妙药。 

  汉代,巫术巫风盛行,媚道的生存空间也较其他朝代广阔。但由于人们对巫术的笃信,使得当时的人们对媚道甚是恐惧,使用媚道者会被治罪,且量刑多至死刑。

  《史记·外戚世家》记载:“(陈皇后)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司马贞在《索隐》中也说:“《汉书》云:‘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咒诅,大逆无道,相连诛者三百人。’”说的是武帝元光年间,皇后陈阿娇失宠,曾使用巫蛊之术诅咒其情敌卫子夫。武帝觉知后将她废黜,女巫楚服及宫人牵连被诛者三百余人。

  在汉代使用媚道,虽然会受到严惩,轻则废后、重则弃市,甚至有的还会连累到家族父兄被诛。但在后宫的竞争中,媚道依然被视为宫廷斗争的妙方。史料记载,宫妃们的竞争以“争宠”和“求子”最激烈。因此,使用媚道方术的妇人,多是失宠、无子者。

  而且,每个宫中女子都希望得到皇帝的宠爱,能得到皇帝的专宠最好不过。“母凭子贵”,更期盼自己能给皇帝生个儿子,将来设法成为太子,就可以一辈子风光无限了。但在宫廷,“伴君如伴虎”,失宠的事极为常见,专宠不过是种奢望罢了。即使知道是奢望,但也不少女子仍不到黄河不死心,为求皇帝专宠、使己承恩致福,宫中女子便流行“媚道”之术。 

  “媚道”大致包括媚术与媚药两部份。媚道在方技之学中属房中术。按“房中”分两系。简言之,“养阳”与“养阴”。妇人媚道为古房中之一支,可以定义为“御男子之术”。据《医心方?相爱方》记载,媚道涵盖了如何让夫妇相爱、家庭和睦等秘方,而这些秘方大致又可分为三类:“相爱术”、“相憎术”和“止妒术”。




关键字: 内容标签:灵丹妙药,之争,宫廷,媚术
下一篇:战场外不为人知的一面:咬文嚼字的彭德怀将军(2)||上一篇:解密明清皇帝后宫选妃全过程(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