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王頍对他说:既然起事,就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直捣京师。太原离长安不过十来天路程,天下兵马还来不及调集,我们已可成功了。杨谅听了,认为不错,于是依此而行。谁知仅仅打到黄河边的蒲州,杨谅忽然改变主意,下令不再前进,大军沿黄河守卫。并不听劝说,顾自己回太原去了。结果被隋朝老将杨素带兵,偷渡黄河,直捣太原。杨谅闻信,亲率大军十万,布阵拦截。两军相持几天,忽然天下大雨,杨谅受不了这般苦楚,想放弃此地,回太原坚守。王頍又道:杨素长途跋涉,孤军深入,人马都已疲惫不堪了。大王只要亲自带军冲击,必然胜利。假如望敌而退,将会大长他们威风而灭我军的士气,千万不能退啊!杨谅又不听。退军途中被杨素领军猛击,杨谅大败之下,只得投降。王頍叹道:我之计谋并不比杨素差,可惜不肯听我!于是自杀。
五、窦建德失计虎牢关,李世民一举定中原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精甲十万,东出潼关,征讨王世充。
当斯时,王世充拥有河南之地,建国曰“郑”,窦建德拥有河北、山东等地,建国曰“夏”,各拥兵数十万,与建国不久的唐朝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李世民挥兵东向,势如破竹,数败王世充,将王世充围在洛阳孤城之中。王世充一面死守洛阳,一面派人向窦建德求救。
这时,谋士凌敬向他献计道:现在唐军以重兵围洛阳,又坚守虎牢关,阻我西向之兵。我们若直接攻打李世民,必然受阻,急切难胜。不如乘唐军重兵东出,内部空虚之机,挥军从河北走太行山,出娘子关,进山西,然后直捣陕西。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山西一带大片土地,而李世民见自己老巢危险,也必然回师自救,洛阳之围也自然解了。
陋史氏曰:凌敬之计,实乃当年孙膑“围魏救赵”之谋也。虽然不见得瞒得过李世民,但依此而行,确能收一举两得之效。然后三家中原逐鹿,正未知鹿死谁手也。不幸老窦不从此计,结果兵败被擒。被擒后,李世民问他:偶与你井水不犯河水,你为何要老大远地来冒犯偶?窦建德匍匐于地,抖索着回答:您老人家拽啊,我如果不来,怕劳动您老人家大老远地去取啊——可怜老窦亦是一代豪杰,却落得如此灰溜溜下场!真正是英雄狗熊,全在一念之差也。
六、李敬业不知大义,汗青上空留污名
公元684年,大唐朝连续发生几件大事:先是唐高宗李治因病死亡,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忽然李显被皇太后武则天废黜,又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然后武则天又将李旦关在深宫中,一切政事自己说了算。然后武则天又命人逼死了前太子李贤,又大杀唐室后裔,又为武则天的几代祖宗立庙封王,又大封武氏子侄……一时间,李世民后代人人自危,都认为汉朝吕后临朝改制的事将要重演。
这时,开国元勋李世勣之孙李敬业在扬州举起大旗,声讨武则天罪恶,声称要赶武则天下台,重新恢复李显皇位。一时间,人心震动,有期待的,有观望的,有准备迎接的……
向南进攻的结果,虽然打下了一些城池,却果然陷自己于不义和孤军作战的境地。武则天派几十万大军围剿,李敬业很快兵败被杀。
陋史氏曰:武则天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等等行为,确实到了人神同嫉,天地不容的地步。当时天下汹汹,只等有人出头而已。李敬业英雄之后,应天顺时,揭杆而起。如果采取魏思温的计谋,大张旗鼓,声讨武氏,直指中原,必然四方响应,建立汉朝周勃安刘之功未必不可能也。纵使失败,后来武氏败落,唐室重兴,亦不乏青史留好名也。奈何不听智人之言,妄图金陵王气,结果身败名裂,身死族灭,亦何其可惜焉!
七、赵桓不听老将言,国破身虏悔何及
公元1126年,赵桓临危登位,当上皇帝,是为宋钦宗。不久,金兵就大举南下,直攻京城汴梁。所幸汴梁城墙高坚,城中人气尚旺,金人一时间攻不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奇谋,未遂,点评,历史上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五、窦建德失计虎牢关,李世民一举定中原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精甲十万,东出潼关,征讨王世充。
当斯时,王世充拥有河南之地,建国曰“郑”,窦建德拥有河北、山东等地,建国曰“夏”,各拥兵数十万,与建国不久的唐朝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李世民挥兵东向,势如破竹,数败王世充,将王世充围在洛阳孤城之中。王世充一面死守洛阳,一面派人向窦建德求救。
这时,谋士凌敬向他献计道:现在唐军以重兵围洛阳,又坚守虎牢关,阻我西向之兵。我们若直接攻打李世民,必然受阻,急切难胜。不如乘唐军重兵东出,内部空虚之机,挥军从河北走太行山,出娘子关,进山西,然后直捣陕西。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山西一带大片土地,而李世民见自己老巢危险,也必然回师自救,洛阳之围也自然解了。
陋史氏曰:凌敬之计,实乃当年孙膑“围魏救赵”之谋也。虽然不见得瞒得过李世民,但依此而行,确能收一举两得之效。然后三家中原逐鹿,正未知鹿死谁手也。不幸老窦不从此计,结果兵败被擒。被擒后,李世民问他:偶与你井水不犯河水,你为何要老大远地来冒犯偶?窦建德匍匐于地,抖索着回答:您老人家拽啊,我如果不来,怕劳动您老人家大老远地去取啊——可怜老窦亦是一代豪杰,却落得如此灰溜溜下场!真正是英雄狗熊,全在一念之差也。
六、李敬业不知大义,汗青上空留污名
公元684年,大唐朝连续发生几件大事:先是唐高宗李治因病死亡,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忽然李显被皇太后武则天废黜,又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然后武则天又将李旦关在深宫中,一切政事自己说了算。然后武则天又命人逼死了前太子李贤,又大杀唐室后裔,又为武则天的几代祖宗立庙封王,又大封武氏子侄……一时间,李世民后代人人自危,都认为汉朝吕后临朝改制的事将要重演。
这时,开国元勋李世勣之孙李敬业在扬州举起大旗,声讨武则天罪恶,声称要赶武则天下台,重新恢复李显皇位。一时间,人心震动,有期待的,有观望的,有准备迎接的……
向南进攻的结果,虽然打下了一些城池,却果然陷自己于不义和孤军作战的境地。武则天派几十万大军围剿,李敬业很快兵败被杀。
陋史氏曰:武则天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等等行为,确实到了人神同嫉,天地不容的地步。当时天下汹汹,只等有人出头而已。李敬业英雄之后,应天顺时,揭杆而起。如果采取魏思温的计谋,大张旗鼓,声讨武氏,直指中原,必然四方响应,建立汉朝周勃安刘之功未必不可能也。纵使失败,后来武氏败落,唐室重兴,亦不乏青史留好名也。奈何不听智人之言,妄图金陵王气,结果身败名裂,身死族灭,亦何其可惜焉!
七、赵桓不听老将言,国破身虏悔何及
公元1126年,赵桓临危登位,当上皇帝,是为宋钦宗。不久,金兵就大举南下,直攻京城汴梁。所幸汴梁城墙高坚,城中人气尚旺,金人一时间攻不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奇谋,未遂,点评,历史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水浒》中盗圣时迁太委屈 功劳高名次低||上一篇:鲁迅少年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