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体现了古代建筑对“意”的营造
“丽正门”是沿用元代的旧称,就是今天北京的“前门”,它的城楼高42米,是北京城最高的城楼。
当时,“丽正门”是北京城的正门,直到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才改名为“正阳门”。
按照明代礼制规定,皇帝出入北京都要走“正阳门”,所以,朱棣也由此门进入北京。
车驾顺利通过“丽正门”后,还要通过“棋盘街”才能到达紫禁城。
“棋盘街”是当时全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把它设立在皇宫之前,就是代表在皇帝的统治之下,民生兴旺。其时,永乐皇帝虽然杀伐果断,但对百姓民生还是强调休养生息,尤其他大力往北京移民。因此,北京市井之繁华,在当时中国无出其右者。
“棋盘街”以北,就是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在初建成的时候,天安门广场远不像现在这样的开放和广袤,出了“棋盘街”,广场上还建有一座“大明门”,这是“皇城”的正门,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毛主席纪念堂一带。由这里通过所谓的“御道”就可以到达“天安门”,进而进入皇宫大内,“天安门”当时称为“奉天门”。
所谓的“御道”,就是由今天的毛主席纪念堂起到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止,据说正好一千步,也有说七百步,但一致的说法是,它叫“千步廊”。
在“千步廊”的两侧,对称建有“连檐通脊”的朝房各144间,其中,东西向朝房各100间,北端拐角北向的朝房各44间。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就在这样的房间里公干。
朝房和“千步廊”并不相通,因为“千步廊”的四周环筑着高达6米的朱红色宫墙。宫墙南连“大明门”,北接长安左、右两门(均于新中国成立后拆除),形成了一个“T”形的封闭空间。
按照狭义的说法,这个“T”形的小广场才可以算真正意义上的“天安门广场”,明代的天安门广场还应该包括:前门城楼、棋盘街、大明门、千步廊朝房、金水桥、华表、石狮子、东长安门、西长安门。
作为皇城与市井的分界,“大明门”建筑风格庄严厚重。按照礼制,车驾到了“大明门”后,皇帝要在这里稍做一下调整。这个过程就好像一支气势磅礴的乐曲,在一个高潮结束之后,出现一段温和的调整一样。
的确,任何人走上狭长而逼仄的“千步廊”,他们的心理必然会由开始的平和转入紧张。普通人会感到敬畏的情绪,而皇帝所感到的,似乎是神明对自己的劝诫和警示。
这种紧张感,充分显现出中国建筑对所谓“意”的营造。
在把“千步廊”后的庞大宫殿群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现出来前,狭窄、逼仄的环境对于来者的情绪是一种控制———通过刻意营造的单调和规范来为其华彩部分造势,借此使建筑群的主体部分更有冲击力。这来源于中国儒家文化所强调的“君子怀刑”的思想,意思是,要达到人与天地的和谐,就必须控制个人情绪,在任何情况下要保持理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人与环境之间构造出一种恒定、持久的融洽关系。
由“大明门”、“千步廊”所造就的情绪酝酿———感情紧张———心理松弛的渐进效果无疑契合这种思想。
等一走出“千步廊”,环境氛围顿时一变,横向展开、气势恢弘的天安门城楼显示出这个泱泱大国雍容恒定的胸襟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紫禁城,两年,花了,建造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成为军事统帅(1)||上一篇:中国古代的九种“小资”职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