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怀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兼采诸科思维之长、独具百家学说之底蕴,作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文人和政治家,毛泽东读《红楼梦》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从社会历史发展看封建制度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是毛泽东读《红楼梦》的深刻心得体会。在他看来,把《红楼梦》当作故事来读,是浅层次的,而将其当作历史来读,是深层次的。浅层次可以说是指小说的消遣性,而深层次可以说是指小说的思想性和社会历史意义。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演讲时就说:《红楼梦》这部书,现在许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
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1965年,他对表孙女王海容说:“你要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1967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同外宾谈话时还说:不了解点帝王将相,不看古典小说,怎么知道封建主义是什么呢?当作历史材料来学,是有益的。1981年,薄一波曾回忆说:“毛泽东同志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讲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他多次要大家读,说不是读故事,而是读历史。你要不读《红楼梦》,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呢?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具体说来,毛泽东是怎样通过读《红楼梦》来了解封建社会的呢?
首先,通过分析《红楼梦》问世的历史背景,追踪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962年1月,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在谈到17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时说:“17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18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这就是说,在西方资本主义起步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在逐渐演变,即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其次,通过《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政治制度中盘根错节的官僚统治,说明“四大家族”的反动本质,揭露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的腐朽性。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毛泽东把这一段作为《红楼梦》的总纲,意在说明它点明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治结构。书里虽然只写了贾府一家的衰败史,其实是写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官僚政治的衰败史,预示了封建制度的灭亡。
再次,通过《红楼梦》中贾府的统治者不同的个人目的,说明封建家长制的分化与瓦解,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败是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的结果。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时说:“《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毛泽东还引用《红楼梦》里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以此来说明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以及封建家长制的瓦解。
最后,通过《红楼梦》中贾府衰落的历史命运,说明封建制度灭亡的不可避免。毛泽东曾说:《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讲贾府“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讲得太过。探春也当过家,不过她是代理。但是贾家也就是那么垮下来的。安富尊荣、养尊处优、酒醉奢靡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一代一代无用的膏粱纨绔,这样的家庭哪有不垮的道理?封建制度的天空已经破裂,曹雪芹想学女娲补天一样挽救封建制度的败亡,这是无济于事的。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发生矛盾。曹雪芹的家是在雍正手里衰落的。康熙有许多儿子,其中一个是雍正,雍正搞特务机关压迫他的对手,把康熙的另外两个儿子,第八个和第九个儿子,一个改名为狗,一个改名为猪,再一次说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导致封建制度灭亡的重要原因。
关键字: 内容标签:顶好,这是,红楼,政治,小说,毛泽东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从社会历史发展看封建制度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是毛泽东读《红楼梦》的深刻心得体会。在他看来,把《红楼梦》当作故事来读,是浅层次的,而将其当作历史来读,是深层次的。浅层次可以说是指小说的消遣性,而深层次可以说是指小说的思想性和社会历史意义。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演讲时就说:《红楼梦》这部书,现在许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
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1965年,他对表孙女王海容说:“你要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1967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同外宾谈话时还说:不了解点帝王将相,不看古典小说,怎么知道封建主义是什么呢?当作历史材料来学,是有益的。1981年,薄一波曾回忆说:“毛泽东同志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讲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他多次要大家读,说不是读故事,而是读历史。你要不读《红楼梦》,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呢?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具体说来,毛泽东是怎样通过读《红楼梦》来了解封建社会的呢?
首先,通过分析《红楼梦》问世的历史背景,追踪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962年1月,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在谈到17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时说:“17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18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这就是说,在西方资本主义起步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在逐渐演变,即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其次,通过《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政治制度中盘根错节的官僚统治,说明“四大家族”的反动本质,揭露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的腐朽性。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毛泽东把这一段作为《红楼梦》的总纲,意在说明它点明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治结构。书里虽然只写了贾府一家的衰败史,其实是写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官僚政治的衰败史,预示了封建制度的灭亡。
再次,通过《红楼梦》中贾府的统治者不同的个人目的,说明封建家长制的分化与瓦解,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败是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的结果。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时说:“《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毛泽东还引用《红楼梦》里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以此来说明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以及封建家长制的瓦解。
最后,通过《红楼梦》中贾府衰落的历史命运,说明封建制度灭亡的不可避免。毛泽东曾说:《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讲贾府“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讲得太过。探春也当过家,不过她是代理。但是贾家也就是那么垮下来的。安富尊荣、养尊处优、酒醉奢靡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一代一代无用的膏粱纨绔,这样的家庭哪有不垮的道理?封建制度的天空已经破裂,曹雪芹想学女娲补天一样挽救封建制度的败亡,这是无济于事的。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发生矛盾。曹雪芹的家是在雍正手里衰落的。康熙有许多儿子,其中一个是雍正,雍正搞特务机关压迫他的对手,把康熙的另外两个儿子,第八个和第九个儿子,一个改名为狗,一个改名为猪,再一次说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导致封建制度灭亡的重要原因。
关键字: 内容标签:顶好,这是,红楼,政治,小说,毛泽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伪小人真英雄--能文善武的悲剧吕布(3)||上一篇: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成为军事统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