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能得到鲁迅先生如此高的评介的人,应该是个不简单的人,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章太炎先生(左图)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文人。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都有卓著成就。不仅学识渊博,令人叹服。其怪其趣其真性情,以及他矫矫不群的狂侠人格,都十分吸引众人的目光。
章太炎先生喜好骂人,被人称之为“章疯子”。当代著名学者刘逸生先生在《艺林小札》中曾说:“被称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以骂人出名,故有‘章疯子’的美称。”章太炎不恼不怒,反而公开宣称:天下伟人,多与众不同。“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人,必得神经病才能做到。”其真性情,实在令人觉得既憨又可爱。
他与黄侃的师徒缘分,据说还是骂来的。当时,黄侃与章太炎一个楼上一个楼下住着,但彼此不知。黄侃一天晚上站在楼上往楼下撒尿,被章太炎发现,大骂道:“王八蛋,没娘养的,不去厕所,随处撒尿!”黄侃也不示弱,于是两人展开了骂战。后有人相劝,黄侃才知对方是章太炎,立即道歉拜师。“不骂不相识”,骂战骂来一段师徒缘。
但“章疯子”这一绰号真的是章太炎先生因为爱骂人而骂来的吗?非也。“章疯子”《排满论》一文而起。
赵兴在《“章疯子”绰号由来》一文中说,民国革命元勋、掌故大家刘成禺先生在其笔记《世载堂杂忆》中对“章疯子”一称的由来的记述: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武汉办了一家《楚学报》,并聘请梁鼎芬为主办,王仁俊为坐办,章太炎为主笔。梁鼎芬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物,属于“保皇党”人,而章太炎则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满清政权。王仁俊预料二人早晚有一天会因政治观点不一致闹翻。
《楚学报》第一期出版前,主办梁鼎芬特地嘱咐章太炎撰文。梁鼎芬本以为章太炎能写出一篇迎合清廷的文章,谁知章太炎却写了一篇六万多字的《排满论》。梁鼎芬读了《排满论》后,口中连呼“反叛反叛,杀头杀头”达数十次。随后,梁鼎芬来到总督署,要张之洞捕拿章太炎,按律治罪。
当时,刘成禺正在武汉经心书院读书。得知消息后,与同学朱克柔、邵仲威等找到王仁俊说:总主笔是张之洞聘任,若因《排满论》一文酿成大案,则张之洞必受牵连,朝廷必先问罪张之洞。因此,要王仁俊对张之洞说明章太炎原本患有狂疾,是一个“疯子”,而《排满论》也是狂疾发作后所写。将章太炎驱逐出武汉便可以了。
刘成禺等人的用意,实是出于保护章太炎的目的。王仁俊听从了众人的建议,来到总督署,按照刘成禺等所说将《排满论》的写作经过告诉了张之洞,并建议说:将“章疯子”赶出武汉便可以了。
随后,张之洞让梁鼎芬驱逐章太炎。梁鼎芬因目的没能达到,无法泄怒,便将章太炎赶出报馆,一切铺盖衣物皆不准携带,又命四个轿夫将章太炎打了一顿。之后,朱克柔、邵仲威等凑了一笔钱,为章太炎买了到上海的船票。从此,章太炎“章疯子”一号不胫而走,逐渐传了开来。这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
其实,章太炎先生的狂疾,十六岁就开始发作了。当时他遵从父命参加“童子试”。当时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
章太炎不就题论题,却在试卷里疾呼:“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这在当时可是“反动之极”的话,弄不好是得丢性命的,幸好当时试官没与他深究,只是以他颠痫症发作为由,将他逐出考场了了事。
章太炎犯疯病的事例,到中年后数不胜数,但发作到颠峰的却是“大诟袁世凯”时。那是“二次革命”失败后,“当局初以甘心相诱、爵禄为饵,先生均不之顾,继乃加以胁迫,先生愤甚,直诣总统府,欲与面质,袁氏拒不延见,警吏复词色傲慢,乃怒摔其座上茶具,遂被曳出”(《章太炎先生家书》叙言)当时,袁世凯要利用章太炎革命元勋兼经学大师的声望,把章太炎羁留在了北京。
被羁留的章太炎,大耍疯病,清末笔纪小说《一士类稿》中记载,他大书“速死”二字,悬于厅堂,又满屋子贴上“袁世凯”三字,以杖击之,说是“鞭尸”。在袁世凯派人劝他写表劝进时,他写信痛斥并求死:“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国民之叛逆,抑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公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犹有荣耀”。
章太炎一生疯言疯行,不是一言一语可以说尽的,他的疯其实更接近一种真性情,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敬。
关键字: 内容标签:章太炎,而起,绰号,骂人,疯子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章太炎先生(左图)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文人。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都有卓著成就。不仅学识渊博,令人叹服。其怪其趣其真性情,以及他矫矫不群的狂侠人格,都十分吸引众人的目光。
章太炎先生喜好骂人,被人称之为“章疯子”。当代著名学者刘逸生先生在《艺林小札》中曾说:“被称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以骂人出名,故有‘章疯子’的美称。”章太炎不恼不怒,反而公开宣称:天下伟人,多与众不同。“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人,必得神经病才能做到。”其真性情,实在令人觉得既憨又可爱。
他与黄侃的师徒缘分,据说还是骂来的。当时,黄侃与章太炎一个楼上一个楼下住着,但彼此不知。黄侃一天晚上站在楼上往楼下撒尿,被章太炎发现,大骂道:“王八蛋,没娘养的,不去厕所,随处撒尿!”黄侃也不示弱,于是两人展开了骂战。后有人相劝,黄侃才知对方是章太炎,立即道歉拜师。“不骂不相识”,骂战骂来一段师徒缘。
但“章疯子”这一绰号真的是章太炎先生因为爱骂人而骂来的吗?非也。“章疯子”《排满论》一文而起。
赵兴在《“章疯子”绰号由来》一文中说,民国革命元勋、掌故大家刘成禺先生在其笔记《世载堂杂忆》中对“章疯子”一称的由来的记述: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武汉办了一家《楚学报》,并聘请梁鼎芬为主办,王仁俊为坐办,章太炎为主笔。梁鼎芬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物,属于“保皇党”人,而章太炎则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满清政权。王仁俊预料二人早晚有一天会因政治观点不一致闹翻。
《楚学报》第一期出版前,主办梁鼎芬特地嘱咐章太炎撰文。梁鼎芬本以为章太炎能写出一篇迎合清廷的文章,谁知章太炎却写了一篇六万多字的《排满论》。梁鼎芬读了《排满论》后,口中连呼“反叛反叛,杀头杀头”达数十次。随后,梁鼎芬来到总督署,要张之洞捕拿章太炎,按律治罪。
当时,刘成禺正在武汉经心书院读书。得知消息后,与同学朱克柔、邵仲威等找到王仁俊说:总主笔是张之洞聘任,若因《排满论》一文酿成大案,则张之洞必受牵连,朝廷必先问罪张之洞。因此,要王仁俊对张之洞说明章太炎原本患有狂疾,是一个“疯子”,而《排满论》也是狂疾发作后所写。将章太炎驱逐出武汉便可以了。
刘成禺等人的用意,实是出于保护章太炎的目的。王仁俊听从了众人的建议,来到总督署,按照刘成禺等所说将《排满论》的写作经过告诉了张之洞,并建议说:将“章疯子”赶出武汉便可以了。
随后,张之洞让梁鼎芬驱逐章太炎。梁鼎芬因目的没能达到,无法泄怒,便将章太炎赶出报馆,一切铺盖衣物皆不准携带,又命四个轿夫将章太炎打了一顿。之后,朱克柔、邵仲威等凑了一笔钱,为章太炎买了到上海的船票。从此,章太炎“章疯子”一号不胫而走,逐渐传了开来。这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
其实,章太炎先生的狂疾,十六岁就开始发作了。当时他遵从父命参加“童子试”。当时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
章太炎不就题论题,却在试卷里疾呼:“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这在当时可是“反动之极”的话,弄不好是得丢性命的,幸好当时试官没与他深究,只是以他颠痫症发作为由,将他逐出考场了了事。
章太炎犯疯病的事例,到中年后数不胜数,但发作到颠峰的却是“大诟袁世凯”时。那是“二次革命”失败后,“当局初以甘心相诱、爵禄为饵,先生均不之顾,继乃加以胁迫,先生愤甚,直诣总统府,欲与面质,袁氏拒不延见,警吏复词色傲慢,乃怒摔其座上茶具,遂被曳出”(《章太炎先生家书》叙言)当时,袁世凯要利用章太炎革命元勋兼经学大师的声望,把章太炎羁留在了北京。
被羁留的章太炎,大耍疯病,清末笔纪小说《一士类稿》中记载,他大书“速死”二字,悬于厅堂,又满屋子贴上“袁世凯”三字,以杖击之,说是“鞭尸”。在袁世凯派人劝他写表劝进时,他写信痛斥并求死:“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国民之叛逆,抑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公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犹有荣耀”。
章太炎一生疯言疯行,不是一言一语可以说尽的,他的疯其实更接近一种真性情,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敬。
关键字: 内容标签:章太炎,而起,绰号,骂人,疯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揭秘林彪在杭州七零四行宫||上一篇:毛泽东:我原本想当个教书匠 没想过领兵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