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北洋政府外长签“二十一条”后的下场

编辑:秋痕 来源:星岛环球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袁世凯为称帝而向日本妥协,指令北洋政府外交部尽速签约。负责签字的外交总长陆征祥(1871年——1949年)随后招来国内一片唾骂声,而他也为此付出了半生的忏悔,到比利时“出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修道士外长”。 
    “不要忘记马关”
  陆征祥自幼学习外文,尤其擅长俄文,于1893年起就奉派担任当时清朝政府驻俄罗斯大使馆的翻译官,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比利时天主教女子培德并于1899年结婚。陆征祥的能力很出色,素有清朝“外交奇才”之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时任驻俄公使的陆征祥联合驻荷兰公使刘镜人,于12月31日通电敦促清宣帝溥仪逊位,电曰:“方今运遭阳九,海内分崩,既时势之所趋,宜大计之速定。”希望清廷“不以一人位号,涂炭海内生灵”。不久,陆征祥再次发电,促清廷“速断宸衷,慨从众愿”,这样,他便由一名清政府的外交官转向革命阵营。1912年,陆征祥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外交总长。
  陆征祥就任后雄心壮志,试图使外交部成为现代外交机构,他请林琴南(即林纾)写下“不要忘记马关”六字,悬挂于总长办公室内,以志不忘清朝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时的奇耻大辱,还负责中俄关于外蒙交涉等重大外交活动。不久,国民政府国务总理唐绍仪辞职,陆征祥继任国务总理,上升到权力的顶峰。但陆征祥当国务总理时间不长,便因国内问题下台,随后任总统府高级顾问,再任外交总长。
    “签了我的死案”
  尽管陆征祥时常面对“不要忘记马关”的字幅,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陆征祥负责中国与日本的谈判。在日本的胁迫下,也因袁世凯急着当皇帝,需要取得日本的支持,便同意了“二十一条”,由陆征祥执行签字。
  “二十一条”签字后,国内震惊,陆征祥一时为国人所痛骂,皆指他为卖国贼。这位风云一时的外交总长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对于这一点,陆征祥早有预知,他在签完字后即说道:“我签字即是签了我的死案”。
  由于受到人民痛骂,舆论指责,陆征祥也感到无颜面对国人,所以,后来袁世凯称帝,要封他为侯爵,他坚决予以拒绝,并偕夫人逃往北戴河暂避。袁世凯死后,陆征祥才回到北京,继续担任外交总长。
    “出家”与忏悔
  1919年,陆征祥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这次外交的失败将他所有的梦想催毁。随后,陆征祥决定退出外交圈,携妻子远渡比利时。1926年,陆征祥的妻子逝世,给他造成沉重打击。1927年10月4日,陆征祥在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修道院正式出家,成为了一名修道士,皈依基督教。
  这时候的陆征祥已年近六旬,而且生活贫苦。有一次,国民政府驻日内瓦国联代表颜惠庆专程去拜访这位老上司,但一见之下却大吃一惊,原来,陆征祥一脸营养不良的样子,简直和街上穷困潦倒的老人没有区别。颜惠庆马上拿出钱送给陆征祥,但被婉言相拒,陆征祥称自己立誓安贫从教,如收钱也将交给院长。
  成为修道士后,陆征祥一直在为签署“二十一条”之举而忏悔,并付之行动。日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陆征祥主编了《益世报海外通讯》,介绍中国抗战的情况,呼吁欧洲各国人民支持中国的抗战。他在以“木兰”为笔名的文章中写道:“我们中国正在为捍卫世界的文明而战……为了那些惨死于日军屠刀下的无辜中国百姓,请别买日本商品,因为你们所付出的这些钱很快会被日本人变成枪炮来杀戮中国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名专程从中国国内赶到比利时的记者采访了陆征祥。陆征祥一方面对于曾替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向中国人表示忏悔,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异常兴奋,感慨终于“在有生之年得见国家一雪前耻”。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洋,外长,二十一条,下场,政府
下一篇:王戎:卧在算盘上的中国式葛朗台||上一篇:不顾家人反对 宋庆龄“爬窗”嫁给了孙中山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