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历史转折关头的叶剑英

编辑:秋痕 来源:网络
 
今年4月28日是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叶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漫长而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建立了卓越功勋:从长征路上截获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的密电,到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和平密使";从新任北平市长,到领导"两广"剿匪作战、建设新华南,叶帅走过了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特别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叶帅有胆有识,深谋远虑,挺身而出,缜密周到地做出正确的决断,将"四人帮"一网打尽,显示了他坚强的党性、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新北平市长
  1948年冬,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在华北大地上空震响。战役进行过程中,叶剑英即同彭真一起被召到西柏坡毛泽东简陋的办公室里,领受了接管北平的重任。叶剑英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市委副书记、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彭真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市委书记,赵振声(即李葆华)为第二副书记。毛泽东满怀期望地对他们说:"这次接管北平,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达到像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和管理成绩,特别要防止出现一些‘左’的做法。"
  1949年1月21日,解放军同傅作义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达成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北平获得了和平解放。接管大军随即移驻北平西郊的青龙桥一带,叶剑英则住进了颐和园内万寿山上的益寿堂。
  1949年2月2日,北平军管会从西郊进驻城内。2月12日,北平市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欢庆解放,叶剑英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宣布北平市在军事管制的时期,要完成"系统建立人民的革命政权,推行新民主主义的政策""消灭一切混乱现象,建立人民民主的经常的秩序"等六大任务。
  叶剑英洪亮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了天安门广场的每个角落,通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中国已解放的地区和尚未解放的地区,传向了全世界。后来,毛泽东主席见到叶剑英,风趣地说:"我听收音机了,你那个讲话真是‘声嘶力竭’啊,为新政权呐喊,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劲头!"
  从2月初开始,北平的接管工作在叶剑英、彭真的领导下全面展开。一天,叶剑英了解到这样一件事:西郊有一支骆驼运输队,大约有二三十人,靠从门头沟往市区运煤为生。中共方面去接管时,没有傅作义方的代表参加,也没有带联合办事处的介绍信,只召集他们讲了一番话,宣布将运输队接管,让其照常运输。可是,第二天这几十个人都跑光了。有的同志觉得一个小骆驼队,跑了也没什么。叶剑英却从中发现了问题,他责问接管的干部:"为什么不请傅方代表参加呢?进城之前,我们就已反复强调,要准备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而我们一些同志对此认识不足,习惯于自己包打天下。尽管有了联合办事处这样的组织,也不注意很好地去发挥作用,这不对嘛。"大家从叶剑英的一席话里领会到了接管工作的政策策略和工作方法。
  北平接收工作,历时3个多月,进行得稳妥、周到、顺利,这是中共中央正确决策、领导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叶剑英、彭真及参加接管的广大干部忘我的工作以及傅作义方面的配合分不开的。北平接收工作的成效,赢得了中外舆论的赞扬。当时国统区出版的《新闻天地》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叶剑英领导的中共干部,为了打稳中共未来首都的基础,接管是审慎、周到、仔细、严密的""几乎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是对北平接收工作的一种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
  衣食住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人心的向背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威望。叶剑英带领军管会和市政府的同志们,一开始就着手安定全市200多万人民生活这一基本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解决粮、煤、水、电的供应和统一货币。叶剑英和彭真指示军管会有关部门,从华北其他地区调运和储备了大批粮食、煤炭及油盐等物资,采取各种方式将必需的生活资料供应给市民,逐步稳定了北平市场物价,从而安定了民心。
  要使民心向党,安居乐业,还需要进一步整顿治安、建立革命秩序。北平曾经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华北的政治、军事中心。解放后,叶剑英和彭真领导警备部队和公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和肃清暗藏的敌特,捕捉劫盗匪徒,处理散兵游勇。到1949年秋仅半年时间,就破获潜藏特务匪徒策划的各种阴谋暴动案83起,初步解决了治安问题。
  "政者,正也。"叶剑英在领导市政建设中,要求政府的工作人员"正人先正己",搞好自身建设,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市之长,他自己率先垂范,克己奉公。不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不贪图物质享受,保持进城前艰苦朴素的作风。
  有一天,军管会物资部长童陆生找到叶剑英说:"现在物资都分配得差不多了。我给军委机关分了一批东西,其中有些被服和办公用具,每个领导干部都分配一点,您要点什么?"
  "我什么都不要。"叶剑英说:"我是军管会主任,又是市长,领导接管了这些物资,怎么能自己给自己分配呀!"
  叶剑英领导接管的旧北平市党政军机构的物资,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高级家具,有成千上万件毛毯、被服,还有珍奇古董、名人字画,他一件不要,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党中央关于进城以后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精神,为军管会和市政府全体同志树立了榜样。

    "串联炮轰何时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身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军委副主席兼任军委秘书长的叶剑英,心情一直处于紧张和矛盾之中。随着运动的深入,越来越乱,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他觉察到运动的矛头所向不对,开始为国家与军队的命运和前途担忧,对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逐步进行抵制和斗争。
  叶剑英和军委几位领导人始终坚定地认为:"天下不能乱,长城不能毁",只要军队不乱,天下就保得住。叶剑英要求军队必须保持高度戒备,听从统一指挥,并同徐向前、聂荣臻、陈毅、贺龙等几位元帅等多次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稳定军队的规定和措施。
  11月13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十万人大会"上,叶剑英批评了一些单位揪斗领导干部,外出串连,搞打砸抢,败坏军队的名声等错误行为。他要大家警惕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不要受坏分子利用。针对一些"造反派"提出怀疑某些中央领导人的问题,叶剑英明确指示军事博物馆要保留刘少奇和邓小平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照片。在11月29日再次召开的第二次"十万人大会"上,"造反派"在林彪、江青一伙儿指使下,声言叶剑英、陈毅上次讲话有"严重错误",必须"彻底批判"。
  面对满墙遍地"大字报"和指责他是"老右"、"老机"的一片叫嚣声浪,叶剑英无所畏惧,泰然处之。他稳坐在自己的西山住所,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继续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说:"大字报尽管贴,该讲的我还是要讲。"他排除一切纠缠和干扰,埋头攻读马列经典著作,希望从"老祖宗"那里得到新的启示。同时一直保持着坚定乐观的情绪,天天坚持爬山,锻炼体魄。在陈毅遭到"造反派"连日批斗、处境最困难的时刻,叶剑英特书《虞美人》词相赠:"串连炮轰何时了,官罢知多少?赫赫沙场旧威风,顶住青年小将几回冲!严关过尽艰难在,思想幡然改。全心全意一为公,共产宏图大道正朝东。"
  保护老干部和知识分子
  1967年元旦一过,林彪等人抛出"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叶剑英等几位元帅和军队各级领导干部。各总部、各军兵种的许多负责人遭到揪斗,告急的电报、电话纷至沓来,要求叶帅给以保护。有些无路可走的,如刘志坚、刘震、成钧、苏振华、赵永夫、王恩茂、赵尔陆、许世友、李达、杜义德、王诤等,直接找到叶剑英住地求救。躲进大别山的许世友打电话呼救,叶剑英设法把他接到北京,住进京西宾馆保护起来。受叶剑英保护的同志中,也有过去伤害过他和整过他的人,他不计旧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革命者要学会容忍。一个人能够容忍别人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英雄。"
  那时叶剑英在军事科学院内的二号楼和西山住地,一时成了老干部的"庇护所"。床上、地板都住满了,轮番睡觉,分批开饭。这里住不下就送到京西宾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叶剑英还特意关照要做好他们的医疗保健工作,护理好每一个老同志。与此同时,他还同地方有关部门打招呼,想方设法保护钟惠澜、薛愚、谢铁骊、华君武、袁世海、谢芳、李维康等知名人士。
  在"文革"中,叶剑英虽然受毛泽东一再保护,说他长征路上获取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的密电有功,但仍然处于被"半打倒"状态。有一段时间,"四人帮"一伙儿不给他看文件,不准他打电话,不准与外界联系,甚至不准与子女联系,过着与世隔绝的孤寂生活,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斗争。他常常写信给子女们,告诫他们要"洁身自爱,奋发图强""挺起胸膛走路,夹着尾巴做人"。他曾书"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与女儿楚梅、女婿邹家华共赏警勉。
  在极其艰难复杂的境况中,叶剑英沉着冷静,忍辱负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极大的耐心和克制,同林彪、江青一伙儿周旋,机敏巧妙地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斗争。徐向前元帅回忆当年的情景,对叶剑英曾作过这样一段评述:"他在自己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关怀着军队的稳定,关心着其他受冲击的同志。一次他听到风声,造反派要抄我的家。他一面严令保护我的安全,一面亲自打电话给我,安排我转移到西山去住。这种患难与共的真挚感情,使我难以忘怀。"
  叶剑英身处逆境,仍念念不忘向党内外的一些知名人士、革命先烈及其亲属,给以爱心,送去温暖。他不但亲自写信表示慰藉,还派秘书和子女了解他们的处境和困难,尽力相助。当他得知宋庆龄变卖衣服和书籍时,特修书安慰,又设法接济5万元人民币,解决燃眉之急;对李立三、黄琪翔、蒋光鼐、司徒美堂、邹韬奋、赵世炎的夫人及子女等都曾给以亲切的关怀和帮助。据《文汇报》

    人 物
  在周恩来病重的日子里
  1975年下半年,周恩来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叶剑英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对周恩来的疾病治疗倾注了大量精力。早在1972年,周恩来被确诊是膀胱癌以后,江青、张春桥一伙儿幸灾乐祸,以保密为名,封锁周恩来的病情,不让毛泽东知道,也不积极组织治疗。周恩来的保健医生心急如焚,找到叶剑英想办法。叶剑英在一次陪同毛泽东接见外宾以后,当场拿出周恩来的一瓶血尿标本给毛泽东看,毛泽东当即指示要抓紧治疗。
  1974年,周恩来住进医院以后,叶剑英和其他一些老同志亲自领导医疗小组,制定方案,为周恩来治病。他还到处打听治疗膀胱癌的秘方、验方,一旦发现,即指示解放军总医院检验采用。每当周恩来做重要手术时,叶剑英总是守候在手术室门外,直到手术结束,问清情况后才离开。即使出差在外地,他也经常打电话到医院,详细询问病情。在同身边工作人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谈起周恩来的病情时,叶剑英常常热泪盈眶,有时竟痛哭失声。
  叶剑英眼见癌细胞一天天地吞噬着周恩来的生命,心中非常着急。他深深感到,周恩来一旦倒下,对党、国家和人民将是巨大损失,而将给"四人帮"一伙儿造成天赐的夺权良机。
  1975年8月,周恩来又做了一次电灼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叶剑英为此感到十分欣慰。8月13日,叶剑英准备离京到外地视察工作前,特意亲笔致信周恩来,信中说:"此次电灼,又取得一场大家庆祝的胜利,至为欣慰!继续革命,国步艰难,千万为党珍重,为国珍重。敬祝早日康复!"信后又附言:"今天得到三○一医院送来的药方一份,请参阅。听说吴阶平同志正在研究。"一封短信,寥寥数语,包含了无限深情和愿望。
  到了1975年11月,情况又起了变化。在"四人帮"的策划煽动下,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又开始在全国掀起,全面整顿的工作被迫陷入停顿状态。邓小平和叶剑英实际上再度被解除工作,党和国家再次陷入混乱的漩涡里。叶剑英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在自己已经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与"四人帮"作各种形式的斗争。他坚信,经过反复的较量,最终胜利是属于党和人民的。
  酝酿除害良策
  1976年7月,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突然病逝。毛泽东病重垂危。在毛泽东弥留之际,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守候在病房,当叶剑英走过来时,毛泽东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并且活动手臂,轻轻相招,嘴唇微微翕动,想说什么,只是说不出来。叶剑英握着他的手,又急又悲,伫立良久,只好移动沉重的脚步,离开病房。他陷入了沉思:主席为什么特意招呼我呢?还有什么交代?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在全国人民沉痛悼念的日子里,"四人帮"迫不及待地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
  处在这场斗争的漩涡里,叶剑英审时度势,分析估量了全国的形势和人心的向背,同时又想到了毛泽东在弥留之际,想托以后事又欲语不能的情景。他感到毛泽东是察觉了江青等人阴谋篡权的活动。从1974年起,毛泽东曾多次向老同志讲过汉朝周勃、陈平铲平吕氏叛乱、巩固汉室政权的故事,并说:"问题要解决。下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后年。"现在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就在叶剑英警惕地注视着"四人帮"的动向,苦心思索着在什么时机,采取什么办法来收拾这伙丑类的时候,其他的老一辈革命家也在考虑这个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事。邓小平、陈云、谭震林、李先念、邓颖超、康克清等都曾先后直接找过叶剑英交谈,对他抱着殷切的期望。叶剑英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同其他政治局委员和一些同志个别交谈。
  同时叶剑英还亲自到史家胡同华国锋的住处交换看法,劝他多到老同志那里走走、谈谈。两个人经过交谈,沟通了思想,下定了斗争的决心。叶剑英又到中南海,几次找汪东兴交谈,商议除害大计。
  9月下旬,"四人帮"垂涎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宝座,连日"逼宫",锋芒毕露。有人曾设想召开中央会议来解决"四人帮"问题。叶剑英认为"四人帮"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他们的目标是篡夺最高领导权。同"四人帮"的斗争已超出党内斗争的范围,不宜采取党内斗争的正常手段来解决。但粉碎"四人帮"又是在非常形势下采取特殊方式进行的一场斗争,要尽量做到稳妥,避免引起动乱。叶剑英说,我们要给后人留下一个好榜样。他与华国锋、汪东兴经过几次个别接触和交谈,思想得到了统一,作出了重大决策:决定经过充分准备,在适当时机(预订国庆节后10天左右),以召开会议形式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然后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向全会作报告。
  为了部署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叶剑英又同汪东兴进一步商议行动方案,准备了各种具体措施。无论如何,要稳定首都和全国的局势。他说:"这是一招很险的险棋,又非走不可,必须果断,又要周密。要万无一失地办事。"
  定下除害大计后,叶剑英心里非常高兴。9月30日晚,叶剑英出席在天安门城楼举行的群众代表参加的国庆座谈会,回到家里,想到过几天就要动手解决"四人帮",兴奋得独自哼起京剧《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惊心动魄的怀仁堂"会议" 
  1976年10月6日,这一天晚间,星河灿烂,金风送爽。叶剑英按照往常开会从不迟到的习惯,从容不迫地提前出发。他带上警卫参谋,让司机开车从玉泉山悄然来到中南海怀仁堂。这位在战争年代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参座",今天,又一次亲临前线。
  怀仁堂像往常一样,灯光闪烁,肃穆安谧。只有少数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担任着警卫。叶剑英此刻在怀仁堂正厅,正襟危坐,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在正厅里还有华国锋,这位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焦急地等待着来"开会"的另外三个人。在正厅的屏风后面,汪东兴和几个警卫人员机警地注视着门口,负责"会议"的安全。
  将近8点,"会议"开始。
  先说来"开会"的王洪文。这个"大人物",此刻兴冲冲地来到怀仁堂正厅东侧门,一看到警卫人员走过来,叫道:"我是来开会的!你们干什么?"他拳打脚踢,拼命反抗。警卫人员将他扭住,推倒在地,然后押到正厅里。这时华国锋立起身来,按着事先准备好的"隔离审查"决定,严肃地说:"王洪文,你犯下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我代表党中央宣布,对你进行隔离审查!"随后,王洪文被押往候审的地方,离开正厅时犹然不服气:"没想到有这样快!"
  张春桥夹着皮包,准时到来。他摇头晃脑地来到怀仁堂正厅东侧门,似乎感到事情不大对头,连声地问:"怎么回事?"还未待他弄清怎么回事,就被两个警卫人员架到正厅。当华国锋宣布他的罪状和"隔离审查"决定时,这位"四人帮"的"军师"双腿打颤。他用手摸了摸眼镜,没有任何反抗,就由监护人员送他到一个候审的去处。
  姚文元姗姗来迟。这个"四人帮"的"金棍子",听说中央政治局开会要他修订文献,已是手痒多时,口里骂骂咧咧地说:"早就该开这个会了!"他急冲冲赶往中南海,竟忘了戴上一向不离头的帽子。他光着秃头,迈着四方步,进入怀仁堂,手里拿着毛选送审本,准备大显身手,没料到等待他的是"隔离审查"。他连声喊:"我是来讨论毛选的,你们胆敢......"警卫人员架着他送往另一个地方候审。
  就在怀仁堂"会议"紧张进行的时候,另外的执行特殊任务小组,由中央办公厅一位副主任率领,来到了中南海江青住处,向她宣布了"隔离审查"的决定。江青听罢,又气又慌,连问:"为什么?为什么?"然后要求上厕所。执行小组派一位女同志跟进去。她的神威已经不灵了。待她出厕所后,来人要她交出保险柜的钥匙。她先是拒绝交出,说:"不能交给你们!"随后气鼓鼓地把钥匙装进一个大信封里,写上"华总理亲启"字样,才交给执行小组人员。办完"交接手续",执行小组人员"请"她坐上轿车,由两辆警卫人员的轿车"监护",押到一处地方候审。
  这样,前后不到一小时,没费一枪一弹,没流一滴血,就从组织上打垮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曾几何时,猖狂一时、阴谋篡权、恶贯满盈的"四人帮"一伙,落得个罪有应得的下场!三年之后,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起诉,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受理江青反革命集团一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正式判决。
  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和中央政治局的其他同志根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意志,果断地作出重大决策,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
  拨乱反正,请邓小平复出
  粉碎"四人帮"之后,叶剑英从维护党和国家的大局及党的组织原则出发,对华国锋采取了支持和辅佐的态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叶剑英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是有利于局势稳定的。
  粉碎"四人帮"不久,叶剑英便派自己的孩子驾车,把还在软禁中的邓小平偷偷接到他的住处。两人见面之时,万分激动,邓小平叫了一声"老兄",两人的手便紧紧握在了一起。随后,叶剑英安排邓小平由城内搬到西山一处住所住下,并派机要秘书给他转送文件。
  与此同时,叶剑英多次找华国锋谈话,建议请邓小平出来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然而,叶剑英的正确意见没有被接受。1977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叶剑英、陈云、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公开提议要邓小平出来工作,但仍被华国锋等拒绝。这次会议之后,叶剑英继续给华国锋做工作,坚持要求恢复邓小平在党中央的领导职务。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届三中全会,会上正式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叶剑英同邓小平一起,为恢复中央其他老同志的工作,荐引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党和国家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关头,转折,历史,叶剑英
下一篇:张居正隔空击败丰臣秀吉 中日战争却致明朝衰亡||上一篇:南昌起义全记录:张国焘赶来阻止起义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