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如果李广在汉初被封侯有什么好处?

编辑:秋痕 来源:网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的主要形象是李广,历代诗人都不断为李广讴歌,既歌颂他勇敢战斗的精神,又惋惜他的遭遇。“嗟呼!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便是王勃在其所写的《滕王阁序》中为李广发出的感叹。 

  在汉武帝时期,封侯意味着对战功的肯定,所以作为军人,总是以获得封侯为最高的职业荣誉。 李广的职业生涯是够长的,从公元前166年到前119年自杀为止,共服役达47年之久。李广生活在一个世代习射的家庭,在汉文帝14年从军击胡,后成为高级郎官,即是文帝的保镖。李广勇武为世人所知,汉文帝曾发出了感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假如李广在汉高祖时轻松获得万户侯,将会有怎样的福利优惠呢?
  汉高祖刘邦立国后,令众臣设誓:“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可见君主对“王”、“侯”两号的珍视。这里的“侯”。即指二十等爵位制中的第十九第二十两等最尊贵的封号。
  《汉书·高帝纪》记载,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中国,发布了一个重要诏令, 沿袭了秦的二十等爵制。汉初军功爵的等级划分有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小爵等四大等级。侯级爵即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这是二十级军功爵制中最高两个爵位。彻侯有封国,而且是其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关内侯有封邑无封国,其封邑在所属县的管辖下,关内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税,在县内没有其他权力。彻侯与刘姓宗室的王、侯二等爵一样属于贵族爵,而关内侯则介于贵族爵与官爵之间,但基本属于官爵范畴,又彻侯在汉武帝时,为避武帝刘彻名讳,而改称列侯,其地位属性均未变。
  汉初食邑(即封地),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所谓万户侯就是食邑万户的侯。汉初因功封侯者有一百四十三人。
  据中国著名的秦汉史研究专家朱绍侯先生研究所得,汉初按六个等级授予田宅,第一至第四等级分别是侯爵(彻侯和关内侯)、卿爵(大庶长至左庶长)、大夫爵(五大夫至大夫)和小爵(不更至公士),第五级是无爵位的公卒、士伍和庶人,第六级是犯有轻罪的司寇和隐官。
  不同等级者所受田宅的数量相差悬殊。侯爵和卿爵所受田宅数量庞大,其中关内侯最高可授田九十五顷、宅九十五(彻侯因有封国,故无受田记录,只受宅一百零五);卿爵中最高的大庶长可受田、宅各九十顷、座,以下依次递减二顷、二宅,至最低的左庶长也可受田七十四顷、宅七十四。至大夫爵则数量骤减,最高的五大夫仅可授田廿五顷、宅廿五,大夫仅授田五顷、宅五;小爵所获田宅更少,分别只有四顷(宅)至一顷(宅)半。至于没有爵位的士伍、庶人等,只能各获一顷一宅,而司寇、隐官等轻刑犯人可各获半顷、半宅。军功爵制的经济价值还表现在有爵者可依其爵位高低享有减免赋税的特权
  汉初军功爵的政治价值还表现在爵位的可继承上。特别是作为彻侯、关内侯“后子”的嫡长子,可以继承其父的所有政治、经济特权,实际上是世袭制。其他如卿级爵(左庶长到大庶长)、大夫级爵(大夫到五大夫)和小爵(不更到公士)的嫡长子,均为降级继承(从降九级到降二级不等),其他众子所继承的爵位就相当低了。按照爵位降二级继承的原则,上造、公士的嫡长子已无爵位可继承,只能进入庶民阶层。
  汉初军功爵也可赎罪免刑,而且“一级爵位竟可以免除死罪一人,或免除城旦舂(四至五年刑)、鬼薪、白粲(三岁刑)二人,隶臣妾、收入、司空(一岁刑及刑徒之类)三人为庶人,如果被判为肉刑而未上报者,就不再行刑。一级爵位竟有这么大的作用,显示出军功爵在当时确有非凡的价值”。
  拥有爵位者不仅生前,在其死后也因有无爵位和爵位高低之别而有不同对待。如在政府赐予的丧葬费中,给卿级爵和五大夫以下爵者的棺椁钱就有明显差别,无爵者则只有少量棺钱。
  军功爵的价值还体现在占有田宅和减免租赋,这既是经济价值,也反映了获爵者的政治地位。其他如出差途中各传舍提供的食宿、车马服务,皇帝赐予酒食的数量,以及死者棺椁钱的多少等等都是如此。不过,军功爵制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仅限于西汉初期吕后当政及其以前。
  可见,诚如汉文帝王所言,李广在汉高祖时期能轻松得到一个万户侯的爵位,那么他不单可以获得大批田产,享有众多政治经济特权,而且不必为子孙生计担心,甚至本人在死后还有大笔抚恤之类的。可谓风光无限。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有什么好处,李广,封侯,汉初被
下一篇:战神蚩尤是怎样去韩国的?||上一篇:桃花得气美人中——南明痛史与南明妓女(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