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东来顺”不好吃引发不信任中共的言论

编辑:秋痕 来源:星岛环球
 

1952年,陈云、邓小平畅游颐和园

1903年,一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在东安市场里摆摊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以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便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正式挂起“东来顺粥摊”的招牌。1914年增添了爆、烤、涮羊肉和炒菜,同时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

到三四十年代,东来顺的涮羊肉己驰名京城。东来顺饭庄以经营涮羊肉久负盛名,多年来一直保持选料精、加工细、佐科全、火力旺等特点。三十年代一些帐面记载,每年肉旺季销出的羊肉在五万公斤以上。

不过,在50年代后期,东来顺的东西突然变得不再好吃了。什么话都敢说的北京人就有人开始调侃,说:“社会主义还是不如资本主义好,资本主义的羊肉到社会主义后都不好吃了。”这么刺耳的话传着传着就传到毛泽东的耳内,于是在1956年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让陈云来回答,为什么资本主义的羊肉到社会主义以后就不好吃了?

陈云这位中共的财经专家,管着天下人民吃喝,为人倒是有实干精神,平时常去北京百货大楼、北京东单菜市场、北京天桥农贸市场等几个地方了解一下民生问题。如今碰到主席提问,他马上就开工办事去了。

一番马不停蹄后,陈云回来汇报:“‘东来顺’涮羊肉出现质量滑坡问题,主要原因是对私企改造后也想当然地‘改造’了操作‘规矩’,另一个原因是原材料进价有问题。”

说得有点晦涩,此话怎讲呢?

1961年1月,陈云同毛泽东、刘少奇在一起

陈云解释说: “东来顺”的涮羊肉原先只用35斤到42斤的小尾羊,这种羊的肉相当嫩,涮起来才好吃,这也是“东来顺”的多少年经商之本。可是现在,企业把这个严格的原料标准抛弃了,老山羊、老绵羊、冻羊肉都拿来用,全端给客人来涮了,这样的羊肉,煮着吃都嫌老,别说涮了,怎么可能好吃呢?刀功也不讲究,切得没有以前那么细而薄,“东来顺”十分讲究刀工,多少肉切多少片,羊肉片多宽多薄,都是有严格的规矩的,一天一个切工最多切三十斤肉,切得必须很薄才行。

而在在原材料的进价上的不合理表现在做涮羊肉的羊肉价格本来是一元二角八一斤,因为合营以后统一了进价,必须和其它饭店的羊肉进价持平一个统一价,于是,涮羊肉的进价必须按照一元零八分的最高限价购进,价格因素导致涮羊肉肉质急剧下降。

50年代后期,一些私人老字号的工商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国营企业了,但质量却迅速下降不仅是“东来顺”的涮羊肉不好吃了,而且“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如以前那么爽口了,当时群众的意见很大。后来根据实地调查,“全聚德”烤鸭不好吃的原因跟“东来顺”的情况类似。用的是专门的鸭子,这种鸭子从小喂起,有严格的喂养规矩,要喂养100天左右,饲料主要是绿豆和小米,粮食统购统销和公私合营后,“全聚德”烤鸭的原料不再是这样的了,而是由国家统一调配给他们的劳改农场的老鸭子,烤不脆,咬不动,当然不好吃了

陈云最后向毛泽东建议对“统购统销”,要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一是对有些商品,如百货中的一部分,国家不再统购统销。我们要采取将你一军的办法,好的要,不好的不要,好的价高不好的价低,这叫逼着你改进提高质量;二是对商品的设计人员,像工厂的设计师,时装店的设计师,要给予奖金,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智,设计出受群众欢迎的产品;三是每个产品要有专门的责任人,要由内行来管理生产;四是要保证供应好的原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厨师也无法烧烂菜皮子,所以,对人民群众的消费要求,一定要重视,要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让人民群众有饭吃,吃好。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不信任,不好吃,中共,言论,引发,东来顺
下一篇:国共秘谈内幕:毛泽东不准蒋介石定居浙江||上一篇:满座举杯都是老同学 林彪与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情结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