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在江苏中部地区同12万国民党军展开激战,连续取得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黄路等7次战斗的胜利,歼敌5万余人。这就是我军历史上有名的苏中“七战七捷”。
朱德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按照毛主席最初的战略设想,并不准备打苏中战役。”88岁的秦镜老人回忆,全面内战爆发后,毛主席“命令粟司令员出击淮南,实行外线作战”。
但粟裕却认为在苏中内线打几仗再西移至外线作战最有利,这个想法得到了中央的同意。
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东南前哨的苏中解放区,处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的卧榻之侧。围攻中原解放区后不久,蒋介石便令盘踞于江苏南通的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后由李默庵接任),兵分四路,向苏中解放区分进合击。
粟裕一反我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通常实行的诱敌深入的传统战法,决定把苏中解放区的前部地区作为初战的作战地域,采取内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面对1:4的悬殊差距,粟裕选择了首先攻打蒋介石的嫡系部队83师——这个师是美械装备,美国教官训练,抗战后期曾作为远征军到缅甸作战。
“敌人准备在7月15日向我发动进攻。”秦镜回忆说,“而我们却在7月13日晚就主动进攻了。”
这就是粟裕的用兵之道。
尽管粟裕的战术十分高明,战斗还是打得异常艰苦。
“行军中接敌,行军中展开,行军中逼近,一旦交手就以死相拼。枪口的火药味还没散,我们就又出发了。”秦镜回忆说,“仓促到连打扫战场都没有时间。大家边跑边打瞌睡,甚至还有人一头撞上前面同志的枪杆上了。”
战斗中,华中野战军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轮番猛攻,无不坚守成功;而当他们以优势兵力围攻敌人时,无不全歼。
苏中战役具有解放战争战略初战的性质。粟裕生前回忆说:“军委要我们‘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
苏中“七战七捷”,打击了国民党进犯军的气焰,在战略上配合了山东和晋冀鲁豫解放军的作战。这次战役表明,依托解放区进行内线作战,便于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在数量上和装备上处于劣势的人民解放军,只要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就能取得胜利。
关键字: 内容标签:苏中,初战,意料之外,战略,毛泽东,七战七捷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末代皇后的恩怨||上一篇:女婿眼中的朱德:品德如兰花洁身自好 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