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彭定康离开香港很伤感 临别还要“耍流氓”

编辑:秋痕 来源:网络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十周年,德国著名的时政周刊“明镜”记者Erich Follath披露,经历了150年傲慢的殖民统治后,英国殖民地香港的末代总督彭定康在离去前的最后一刻还给北京政府来了个“耍流氓”的撒手锏,将实现普选写进香港基本法。 

    离开香港,彭定康很伤感

  彭定康是英国保守党前主席。1944年5月12日生于英国兰开夏郡波尔顿,1992年-1997年任第28任港督。2004年起,任牛津大学终身校长。1992年7月,刚刚在大选中丢掉了英国下议院议席的彭定康无比失落。不过,作为对其在大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补偿,时任英国首相梅杰把香港总督的位子交给了他。

    1997年7月1日,彭定康挥别香港,其三名女儿哭成泪人。

  但是,五年之后,香港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7年7月1日离开香港的时候,彭定康泪眼朦胧。
  彭定康后来说:“我觉得很伤感。有三个原因。第一,因为我即将告别我曾热爱过、愉快地度过了五年的那座城市,即将告别很多好友。第二,我即将告别曾经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让我激情澎湃的港督一职。第三,我很清楚那件事情的历史性质。出于以上所有原因,我觉得很伤感,并不是为香港感伤,而是因为要离开香港。” 
  英国的最高嘉宾查尔斯王子在登上皇家游艇“大不列颠”时,回首香港夜色阑珊时,也忍不住掏出了小手帕。午夜时分,旧日的统治者依依不舍地离去,留下了香港这个拥有69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富有之城。

    彭定康的撒手锏

  彭定康的离开,仅仅是香港回归的开始。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按照《中英联合声明》,需要制定《基本法》。《基本法》广泛征求了香港社会各界的意见,于1990年由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在香港,《基本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其中关于香港的政治体制以渐进的方式走向民主的规定已经超出了《中英联合声明》中的承诺。
  1989年之后,英国方面始终对于香港回归难以释怀,于是试图改变《中英联合声明》中的承诺。为此,他们采取了两个大的措施。第一个就是卫奕信任总督时,提出玫瑰园建设方案,包括修建新机场,以及从新机场到香港市区的新马大桥等等。香港需要这些大型的建设工程,可是这些工程建设跨越“九七”,加之投资不封顶,如果事先不与中方商量,一旦工程在“九七”之前耗尽政府的财政资金,那么“九七”之后建立的特区政府将无法运作。因此中方反对英国的做法。最后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协议,英国为未来的特区政府留足各项财政资金。这一协议达成之后,香港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也保证了后来特区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回归后的金融风暴。
  这是中英之间的一次小的交锋,此后,英国各界认为时任香港总督的卫奕信对中方过于软弱,过于顺从中国。建议换一个更为强硬的人来接替总督之职,这便是末代港督彭定康。彭定康的使命非常明确,就是要改变《中英联合声明》,改变香港九七回归的基本框架。
  彭定康从1994年到1997年香港回归,与中方展开了一个长达四年的较量。这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上。根据《基本法》,香港“九七”以后的政治架构与回归之前的政治架构是衔接的,可是,英国试图在这几年中建立起一套普选的政治架构,企图用这种政治架构迫使中国方面接受,然后在这种架构凝聚起来的支持者中实行政党政治,并且使这些支持者成为政治架构中的主导力量,从而不与基本法衔接。
  香港政制问题在主权移交前就是中英两国争拗的焦点。彭定康于1994年提出政制改革方案,将立法会直选议席及功能组别议席分别增至三十席,并扩大选民范围。虽然政改方案获立法会通过,但不获中国政府接纳;而1995年选出的立法会议员任期原本到1999年届满,中方要他们在1997年7月1日主权移交当天全部“下车”,在1998年重新选举香港特区第一届立法会议员,任期仅两年,并将选举制度改为比例代表制,使亲中政党民建联在一些大选区获得一定的席位。 
  到2000年第二届立法会选举时,立法会直选议席由二十席增至二十四席,功能组别仍然是六席,直到2004年第三届立法会选举时,直选与功能组别议席各增至三十席。

    不听话的小孩

  不仅政治上有冲突,经济上更是大风大浪。在1997回归初年,香港犹如中了咒语,亚洲金融危机登岸,股市楼市全面崩盘。禽流感引发恐慌,香港屠鸡160多万。直至2003年,非典爆发,香港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特首董建华不得人心,中共中央政府恰在此时要推出“基本法二十三条”。
  《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是香港基本法中一条就香港境内有关国家安全,即叛国罪、分裂国家行为、煽动叛乱罪、颠覆国家罪及窃取国家机密等多项条文作出立法指引的宪法条文。2002年至2004年期间,这项条文的立法过程引起香港各界反弹,引发2003年的七一游行,加上表决前夕有行政会议成员辞职,特区政府最终暂时收回条文终止立法程序,至今未再提交。
  其实,二十三条只是一个导火索,经济滑坡与高达8%的失业率,以及治理非典不当等,都促成了香港人大规模上街游行。
  这一次,中共政府领教了不听话小孩的厉害。就象长期寄养在别人家里的小孩重新回归,孩子和家长都在彼此试探对方的底线。
  风波平息后,仿佛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点,北京政府送给了香港的一份厚礼“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香港得益大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一路回升,失业率下降,港人相安无事,好象又回到盛世太平的年代。

    回归十年后 香港没有实现普选

  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十年来,争取普选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一直成为港人的主要政治诉求。但从中国政府对香港打出经济牌后,港人对特别行政区政府执政满意度屡创新高,在普选问题上中共中央也就不急于放手,香港因此在政改之路原地踏步,普选遥遥无期。 
  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最终将普选产生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但主权移交中国之初,香港所有政党都期待2007年普选行政长官及2008年普选立法会议员,其中亲中政党民建联及自由党都把零七及零八年双普选写入党章。 
  不过,自从2003年7月1日香港五十万人参加“反对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争取还政于民”大游行后,中国政府于2004年透过中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有关条文,最终否决香港在零七及零八年实行双普选。 
  曾任基本法起草委员、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称的立法会议员李柱铭表示,中国人大常委会否决香港实行双普选,违背了基本法及《中英联合声明》的精神。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耍流氓,临别,香港,伤感,离开,彭定康
下一篇:从《金瓶梅》看古代的蓄奴制度||上一篇:中国第一张照片照的是“卖国贼”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