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养老金丰厚 古时官员退休制度有人情味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国学网
 
《晋书·刘毅传》上载:“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 
  这里的“悬车”指退休。《汉书·薛广德传》薛广德上书请求退休,皇帝批准了,赐给他一辆马车和六十斤黄金。薛广德便驾车东归沛地退隐,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亲自到边界上来迎接他,而沛这个地方的人们也以他的到来感到荣耀。薛广德后来把皇帝赐的安车悬挂起来,留给后世子孙。因此,“悬车”有荣退之意。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缘于周朝,《公羊传·宣公元年》载有:“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致”有一个接近于“归还”的意思,将官职归还给君王,那就是退休了。正式形成制度则在汉朝,对退休条件和退休后的待遇都有规定。
  与现在退休年龄定为六十岁不同,古代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西周有“大夫七十而致事”,其后的各朝代大都沿袭,规定官吏七十岁致仕。这情况一直到了明清两代,才改为六十岁退休。
  在唐朝,退休制度发展得较为完善,退休年龄也灵活掌握。如果官员不够七十岁但是“形容衰老者”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唐太宗时的李靖,因为在六十四岁有病患在身,所以“上表乞骇骨”,恳请准许退休。另外大将郭子仪,在六十四岁也请求“愿罢此官,庶礼让兴行由臣而致也。”
  尽管年过七十,只要“齿力未衰”的可照样任用。武则天时期就有一位兵部侍郎到了退休年龄了,朝廷通知他可以回家养老了,没想到他还想多干几年,于是,为了向武则天展现自己身体是健康的,“革命的本钱”还在。他就当着百官的面在朝堂上“踊跃驰走,以示轻便。”
  唐朝会给退休的官员举行欢送仪式,一路敲锣打鼓将他们送回乡里。显得颇有人情味。
  官员们为国家鞠躬尽瘁,尽了力,国家在他们退休会优厚对待。首先,就是养老金,汉代规定,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者,可带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而魏、晋时期的官吏会被委任一个“顾问”之类的闲职,供养起来;至于唐代,采取的是赐田地给官员,允许土地可以代代相传。
  现代退休一词,始见于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养老金,古时,丰厚,退休,官员,有人,制度,情味
下一篇:周恩来组建“内阁” 两请黄炎培出山||上一篇:妃子自称臣妾是错误说法吗?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