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酷吏身上有亮点

编辑:Jina 来源:新华网
 
 酷吏者,顾名思义,即施政(执法)严酷、猛烈的官吏。司马迁将汉代景帝、武帝两朝的十余名官吏列入《酷吏列传》,本身含有一定贬义。但是,他们在道德操守、勤奋敬业等方面,也不乏值得称道的地方。 
    郅都是景帝朝的名臣。他虽然官居列卿,但严于律己、公正廉洁,从不接受他人的馈赠,也不接受任何人的说情打招呼。他忠于职守,舍小家顾大家,“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郅都初任济南太守时,济南郡黑恶势力横行,他到任后,大义凛然,坚决予以打击。一年后,济南的社会治安得到根本转变,甚至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临江王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郅都在审理他的犯罪案件时,不顾窦太后(景帝之母)等人的情面,拒绝给予任何“照顾”。 
    赵禹原是地方上的一名小吏,后逐步升迁,直至位列九卿。他之所以屡被提拔重用,缘于三点:一是廉洁,二是勤奋,三是才干。他因为廉洁而被提拔为令史,在太尉周亚夫手下任职;周亚夫升任丞相后,他为丞相史,丞相府中“皆称其廉平”。此后,赵禹先后担任中尉、廷尉、少府等要职,但廉洁从政的习惯从无改变,一直“为人廉倨(廉洁高傲)”、“舍无食客”,且“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甘愿做一名“孤独的贵族”。赵禹很勤奋且才能突出,并以此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他与张汤一道,制定了一系列律令和官吏间相互监督的制度。到晚年,他施政不再像过去那样威猛,以公平著称。司马迁称其“据法守正”,可谓恰如其分。 
    与赵禹一同制定律令的张汤,则颇具争议。司马迁虽肯定他的能力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但对其道德品质几乎是全盘否定。《酷吏列传》载张汤与一些商人过从甚密,且有财物往来。后来,丞相府长史朱买臣等人为报复张汤,逮捕了张汤的属吏田信,田信供认:张汤每向汉武帝奏请实施新的财政政策前,总是先告诉田信,田信就根据获得的信息储存囤积有关物品,并以此致富,然后与张汤分享赢利。汉武帝闻讯大怒,立即将张汤逮捕下狱,张汤被迫自杀。张汤死后,家中却很清贫,只能用简单的棺木并以牛车出丧。汉武帝知道后,诛杀了朱买臣等人,并为张汤平反昭雪。 
    司马迁受儒家和老庄思想的双重影响,推崇以“礼”治国、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施政(执法)苛严,因而,他将郅都、赵禹归入“酷吏”之列。但是,二人即使生在今天,也算得上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最冤枉的是张汤,如果他真的是官商勾结并从中获利,那么,他死时绝不会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因此,张汤最起码也算得上是一名“廉吏”。

关键字: 内容标签:酷吏,亮点,身上
下一篇:王安石托付救命水 苏东坡马虎交差||上一篇:毛泽东为何如此推崇鲁迅?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