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拨动历史转盘的人性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国学网
 
长期以来,人们都怀有这样的疑惑: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之所以困惑,其实是我们夸大了英雄和人民的界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的丰功伟业,不是与生俱来天命注定,他们首先是有血有肉的人,牵动历史神经的言行,皆是人性使然。在曾纪鑫《历史的刀锋》里,历史只是形形色色的人的意志表现,为此作者让11位历史代言人拨动中华历史的转盘,其中的链接点就是人性。 
  嬴政在充斥着折磨与虐待的童年时光和备受约束的环境中,形成了乖戾的性格和变态的心理,登上帝位后,“始皇帝”横扫六合、威震四海,将内心深处的压抑,将个人的性格统统发泄到极致:集权暴政、神化帝王、海外寻仙、焚书坑儒等等等等,千秋功过都是他作为一个人存在的证明。
  曹操身世不明,被名与实纠缠一生,矛盾的性格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妒才与容人,率直与虚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与“系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的情思,都统一于一身,复杂矛盾的人性构成了他的成功与失败,构成了后人对他的正反评说。
  年轻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王朝入主中原后,全盘汉化,文治武功,“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如此勤政其实是拓跋宏对如履薄冰束手束脚的早年生活的补偿,长期积聚的志向和才干寻找到喷发口后,就汇成了一股强大的能量。
  唐王朝能够出现封建盛世之极的“贞观之治”,可以溯源至唐太宗李世民策划的“玄武门之变”。做出杀兄灭弟的虎狼之举,李世民也无法超然于天理人伦之外,泰然处之,他的内心也经历着同室操戈、兄弟相煎的痛苦,也忍受着纲常伦理的谴责。李世民夺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场夺权之争成了他难以摆脱的梦魇,获取帝位的非合法性与力图证明继承的合理性成了他一生的矛盾纠结,更是他兢兢业业开创盛世的动力。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开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数次兵不血刃的事变显示出赵匡胤善于玩弄权术,也显示出其性格的优柔寡断,登上帝位后自然是用怀柔手段理政治国,因此宋太祖的个人性格在他的帝国中烙下了印记:在战争和外交中以谋略和谈为主,一味求和,开宋代阴柔之风。
  从低贱的放牛娃一跃而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身上,集合了农民的寒微和皇帝的至尊,处境的天渊之别刺激了他心底的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导致他心理变态、人格分裂,害怕政权不稳、怀疑功臣篡逆、血腥报复大肆屠杀、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施行酷烈的惩罚机制,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集权和残暴统治推向了顶峰。
  一阙《圆圆曲》给吴三桂的戎马生涯抹上了一道浪漫色彩,“三军恸哭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恰是吴三桂唯我独尊、唯我至上的性格所致;吴三桂潜藏着的趋利避害的人格弱点在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暴露无遗: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吴三桂在决定明清命运的松锦决战的前夜率军逃跑;扭转历史趋势的开关降清仍是吴三桂出于个人利益,报一己之私仇的举动。可以说,吴三桂的性格注定了他最终的历史命运。
  《历史的刀锋》摒弃那种用以考量历史的种种模式,还历史人物以凡胎俗骨,给历史以人性的解释。“历史是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的”,其实这正是人性自身复杂微妙的表现。由人构成的历史不可避免地拥有着许许多多的难以置信和荒谬可笑,作者体会到周文王受困囚室的空虚无聊,感受到了暴君秦始皇临死瞬间的彻悟和平静,理解刘邦“流氓性”的多重含义,意识到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历史影响力,还原曹操为有血有肉的复杂之人,揭示出唐太宗内心深处对立的人性与兽性,想象到宋太祖黄袍加身后的满足与担忧,分析出朱元璋至尊与自卑导致的狭隘变态心理,揣度出吴三桂的踌躇满志和独断自专……作者关切的是从个体了解历史,探究人性,着眼于人类的需求和人类的自由,在客观的历史环境中,从人类实际生活的所作所为,找到历史演变的轨迹。
  时间无法逆转,没有如果与假设,只有相似的可能。渺若沧海一粟的个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神秘大手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偶然和必然。只是生命有时,尘归尘,土归土,仅余人性凝结成历史的永久伤疤,代代相传。

关键字: 内容标签:转盘,拨动,人性,历史
下一篇:从文学作品看唐朝妇女的贞节观念||上一篇:“李家大院”探古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