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字文叔,熙宁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路刑狱,以博学工文著称。母王氏也知书善文。受家学熏陶,李清照博闻强识,精通书史,“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早年所作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颇得时人好评。
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1081-1129),密州诸城人。以荫仕后,初在东京任职,除鸿胪少卿。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卒,次年李清照随丈夫归居青州(今属山东)故第,屏居达十年之久。宣和中,赵明诚出任莱州(今属山东)、后调淄州(今淄博西南)知州。
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恩爱美满,生活优裕。夫妇俩志同道合,共同致力收藏金石古器、名人书画、历代图籍。李清照协助赵明诚整理考订古器、碑铭,并进行研究,编撰《金石录》。平时,常以所藏文物自娱,诗词唱和,情深意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等著名词句,即是她当时的生活写照。
靖康元年(1126),金军南下,北方陷于战乱。次年,赵明诚奔母丧赴江宁(今江苏南京),高宗即位后,起知江宁府。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也避乱至江宁,她感叹“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他只身赴建康(时江宁已改名建康)听命时,不幸病故。李清照殓葬了丈夫后,前往临安(杭州)投靠弟弟李沅。这是李清照第一次较长时间居住在杭州,这时她约48岁。
丈夫去世使她痛不欲生。“葬毕”,她便“大病,仅存喘息”。金兵加紧进逼,时局十分危急。她一方面走投无路,另一方面又有亡夫对她的嘱托,当时还有从青州故居运出的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及其他文物。这么多贵重文物和家产,如何放置成了极大的难题。正在此时,又发生了所谓“玉壶颁金”之诬,即传言赵明诚生前以玉壶投献金人,贿赂通敌,被人秘密弹劾。这使得李清照非常惊慌,就想把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进献朝廷。
当时宋高宗被金兵追赶得四处逃窜,李清照赶到越州时,皇帝已转到四明。这些铜器等不敢留在家中,就与手抄本一起寄存在剡(与前后文的越州、四明、杭州等地,均属今浙江),后来都落入官军李将军之手。
然而,觊觎李清照手中文物者,远不止“李将军”一人。明诚病卒仅一个月,高宗御医、奸佞王继先,尝以黄金三百两于明诚家市古器物,幸被兵部尚书谢克家奏请止之。在清照流寓越州时,邻人钟复皓则涉嫌穴壁盗去卧榻之下的贵重文物五竹箱。
更加不择手段的是张汝舟,他为了攫取清照的文物,就在她身患重病,牛蚁不分,已准备了后事之时,巧舌如簧地欺骗了李清照的小弟,与处在昏迷状态的李清照缔结了婚约。婚后一时未能将残存的文物弄到手,他就对她拳脚相加。李清照与这种一心想杀人越货的人无法共处,由于此人是靠谎报举数取得官职,李清照便就此告发了他,使他受到编管的惩处,而她却由于告发亲人必须依法服刑二年。为此她求助于明诚的表兄弟、德高望重的綦崇礼,九天后得以出狱。
再嫁、离异、系狱风波平息后,李清照已年届50,定居杭州约一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财物,受骗,李清照,女怕嫁错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南乔”与“北乔”同名之争||上一篇:看看那时候的清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