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淳风预言女主武王 李世民为何不杀武则天

编辑:秋痕 来源:星岛环球
 


李淳风,陕西岐山人,公元602年生,670年卒。李淳风是个神秘人物,但他确是历史实有其人。李淳风以《推背图》闻名,但他更是一个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李淳风家世也神秘,《旧唐书》上说:“(李淳风)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 
  公元622年,李淳风任秘阁郎中,奏请编新历,644年编成《甲子元历》,对后世天文、历法、和数学的发展贡献很大。他还著有《法象志》,共七卷,论“前代浑天仪得失之差”,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641年负担了编写《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总指导责任,为《晋书》亲自撰写了《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保存了古代天象变化及自然灾害史料。 
  说起李淳风著名的书籍《推背图》的缘起,倒是十分神秘。相传李淳因为预感到不久将有武则天乱唐的灾难,便推算起来。但他推算得忘了情,一直推演下去,直到被另一位术士叫袁天罡的推了一下后背,道:“天机不可泄漏!”他这才罢手。但这时他已经推到千年之后了。李淳风便把他推算的成绩,写成诗歌,又画成图画,通过袁天罡上奏给唐太宗。这种事关国家机密的东西当然是不能再让别人看的,可是不知怎么泄漏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推背图》。
  《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李淳风的传。他博通群书,精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曾经主持铸造浑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在史书中他又被描写成一个预言家,在小说中更成了出阳入阴,兼判冥事的半仙(最早见于唐人的笔记《朝野佥载》)。新旧《唐书》的《李淳风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它与《推背图》关系极为密切,较为详细的《旧唐书》的记载征引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
什么叫《秘记》?秘记又叫谶记,还有其它象谣谶、谶语、图谶、图书之类的名字,其实是一种政治性预言的抄本。它起源很早,不晚于春秋。它用口头形式流传时叫谣言,叫谶语,写成文字、绘成图形就叫图书、秘记。大家都熟悉的陈胜在大泽乡,往鱼肚子里塞了块帛,上面写了“陈胜王”,便是图书;而让吴广学着狐狸的声音叫出来,就是“谶语”了。 
   “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言是谁造的?已经无从考察,但总不会是武则天家族的朋友。唐太宗虽然天纵神圣,可是遇到这种江山社稷的大事,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于是太宗皇帝就吩咐李淳风用法术去搜寻,然后杀掉以绝后患。
  然而据《唐书》所说,太宗皇帝只听了李淳风一套“天命难违”的话,就再也不追究了。于是我们便从这故事中看到了李淳风数术的高明和李世民的知天命而行仁政。但是事实似乎并没有这样简单和圆满。同样是《旧唐书》,在《李君羡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封为武连郡公)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勾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天授二年,其家属诣阙称冤,则天乃追复其官爵,以礼改葬。
  李君羡究竟是否与妖人有勾结,这本来就是疑案,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为了自己的江山,万岁爷怎么干都是有理的。于是防患于未然,李君羡和他的全家都丢了性命。但现在问题就来了,清代的学者赵翼指出:
  唐太宗何果于除宫外之功臣,而昧于除宫内之侍妾也?此不过作传者欲神其术而附会之! 
  按《旧唐书》所记载的李淳风故事,本事见于《感定录》,今存《太平广记》卷二一五,《旧唐书》原封不动地把“小说家言”搬进《李淳风传》,实在失之于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不杀,预言,武则天,武王,女主,李淳风,李世民
下一篇:武则天与面首薛怀义||上一篇:康熙年代触目惊心的地震 引发的政治反思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