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千秋功过难评说——关于多尔衮的一些疑惑

编辑:Jina 来源:国学网
 
在明末清初剧烈的历史变革中,爱新觉罗·多尔衮是一个特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孤儿弱主到和硕睿亲王,立幼帝,大战山海关,九洲干戈,开国定制, 奠定了清帝国功业。然而,至今人们对其功罪仍各有评说。史上,曾有不少文人骚客、史学家批判抨击多尔衮,多半是批判其为人狂妄自大。
 
为此,我跑到图书馆一口气捧了八本“大部头”回来啃。可是,在用劲啃书的过程中,似乎发现了一些问题,有所疑惑。
 
在《中国史稿》里记述着:
 
“随着权势的急剧膨胀,多尔衮对顺治的表面尊崇也无影无踪。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他以体有风疾,跪拜不便为由,对顺治帝不再行跪拜礼。” ①
 
同时,这些也可以在《清史稿》中找到相应的记载:
 
“四年十二月,王以风疾不胜跪拜,从诸王大臣议,独贺正旦上前行礼,他悉免。”②
 
据相关历史记载,多尔衮身体一直欠佳,是在松山大战时劳神太多而种下的病根。入关之后,他“机务日繁,疲于裁应,头昏目胀,体中时复不快”③,故“素婴风疾”,即患有脑血管病。于是,他就“从诸王大臣议”,并得到顺治帝钦赐,悉以免礼。只可惜,一代枭雄最终仍是因此病死在边外喀喇城。(于顺治帝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
 
由此,不禁对史上的“狂妄自大”这四字有所疑惑……
 
接着,在《中国史稿》里接下来的文字,疑惑更甚: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多尔衮)竟‘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④
 
其注解为“摘自《清史稿》卷一一八,《列传》五,《诸王》四,《睿忠亲王多尔衮》”。
 
对照资料,认真翻看到第九○三一页,终于找到了对应的文字出处:
 
“(王薨后)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及内大臣等疏言:‘昔文宗文皇帝龙驭上宾,诸王大臣共矢忠诚,翊戴皇上。方在冲年,令臣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逮后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
 
追溯上述所引那一段话的发生背景,不难发现此于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对其亲信党羽进行严厉打击。当时,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群臣等合词追论其罪。
 
与此同时,而在《清史稿》第九○二九页可以看到:
 
“五年十一月,南郊礼成,赫诏曰:‘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动劳,家加殊劳,家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凡诏疏皆书之。’”
 
同样,在《清史纪事本末》中也有相关资料记载:
 
“冬十一月覃恩大赫。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⑤
 
多尔衮一生功绩赫赫,“赫诏”、“尊为”、“覃恩大赫”、“加”,一一显示了顺治帝对其的尊崇加封。多尔衮于顺治元年十月被封为叔父摄政王;接着顺治二年五月,根据赵开心的建议⑥,称为“皇叔父摄政王”;然后加为“皇父摄政王”;直至死后,顺治帝为其举行国丧,并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缟服出迎灵车,“中外丧仪,合依帝礼”,被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定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附太庙。多尔衮享受了一系列帝王式的丧礼仪式,并得到了帝王级的尊重。然而,又何来“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呢?
 
多尔衮死后一个月内,却又立即被冠以“谋篡大位”之大逆罪名,更被称为狂妄任为之乱臣子,于是被收回尊封,遣出太庙。
 
百年过后,直至乾隆年间,关于多尔衮一案,乾隆曾诏曰:“则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荩,感厚恩,明君臣大义。乃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之昭雪?”⑦于是,多尔衮被“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并且“依亲王圆寝制,修其坟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袭罔替。”⑧
 
“乃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那么,“狂妄自大”“谋朝篡位”又为何解呢?是政治辗轧的产物吗?抑或真相远矣?
 
疑惑不已。
 
关于多尔衮的种种史实,总叫人迷惑不解,争议不休。尽管如此,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多尔衮是清帝国的实际创造者,他对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是不可抹杀的。
 
一代枭雄多尔衮,这只草原上逝去的雄鹰,仍将永远盘旋在清国的上空,鸟瞰着这片心爱的土地。
 
参考资料:
 
①《中国史稿》第七册,第97页,人民出版社。
 
②《清史稿》卷二一八,《列传》五,《诸王》四,《睿忠亲王多尔衮》,册三○,第九○二九页。
 
③《多尔衮摄政日记》
 
④《中国史稿》第七册,第97页,人民出版社。
 
⑤《清史纪事本末》卷七·二,第41页,上海书店,黄鸿寿著。
 
⑥《清史稿》卷二一八,《列传》五,《诸王》四,《睿忠亲王多尔衮》,册三○,第九○二九页。
 
赵开心:《清史稿》卷二四四,《列传》三十一,册三一,第九六○五页。
⑦《清史稿》卷二一八,《列传》五,《诸王》四,《睿忠亲王多尔衮》,册三○,第九○三二页。
 
⑧《清史稿》卷二一八,《列传》五,《诸王》四,《睿忠亲王多尔衮》,册三○,第九○三二页。
作者:影渺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功过,评说,千秋,疑惑,多尔衮
下一篇:“康乾盛世”的文化专制与文字狱||上一篇:司马懿为何不进诸葛亮“空城”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