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
《史记·孝武本纪·索隐述赞》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既然有古人考评在前,我们这里只是试图告诉你一个正史以外,带有血性又充满争议的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真正掌权后,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始实施拓展疆域的宏图伟愿。
告诉一个你不知道的汉武帝
公元前140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在窦太后的支持下顺利登基,是为武帝。也许这位刚满16岁的少年天子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他对这片疆土的统治竟然绵延了整整53年。
离奇的出身
刘彻的出身颇为离奇。他的母亲王夫人本来已经与一金姓人家结婚,并生下一女。后来王夫人的母亲卫老婆子,偶遇一位相士指点,称其女儿将来要大富大贵,卫老婆子十分后悔,乃亲自出面,软硬兼施与金家退婚,并通过关系,成功把女儿送到了宫中,得到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景帝刘启的宠幸。公元前156年,景帝继位,刘彻也顺利降生,他的降生被视为新帝登基的吉兆,王氏母子也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在后宫中与众不同的地位。
虽然有汉一代,整个社会对妇女的贞洁观点还是比较淡薄的,但是毕竟贵为皇家之尊,王夫人本人对年轻时的这段历史一直讳莫如深,后宫也从未有人敢于提出。一个偶然的机会,武帝知道了自己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他毫不计较母亲的过去,激动地带领一支车队就找到了姐姐家中,一家人不知自己触犯了什么法律,吓得把姐姐藏了起来。武帝亲自到房间搜查,终于找到了吓得瑟瑟发抖的姐姐,一边说明真相,一边感慨万千地责怪她:“阿姊,何隐匿如此之深也!”
随后,武帝率领车队,浩浩荡荡把姐姐接到了宫中,带到了还不知实情的王夫人面前,母女俩抱头痛哭。武帝随即下令,赏赐姐姐一座大宅院,仆人钱币绸缎若干,并封给爵位,一时传为佳话。
求长生敬鬼神
汉代初期崇尚黄老之说,讲究天人合一,故而巫风特别盛行。汉武帝的很多文治武功都追随秦始皇的做法;在敬鬼神、求长生方面,比起秦始皇来也毫不逊色,甚至有所过之。
《史记·孝武本纪》开头一段就说:“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他从16岁继位起,就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茂陵,一直修筑到死,整整50多年,这期间他不断把各种金银珠宝送入墓穴中,给自己做陪葬;另一方面,他还遍求方士,大炼丹药,祈求长生不老。
汉武帝先后宠幸过很多方士,最有名的是胶东人栾大。此人自称能“通言于神人”,汉武帝封他五利将军,把女儿韂长公主嫁给了他,甚至赐他“天道将军”的玉印,特许他不行君臣之礼。在栾大的怂恿下,刘彻兴师动众出巡蓬莱,在海边呆了半个月,希望能够遇到神仙,结果无功而返。后来此人多次妄言朝政,被汉武帝给杀了。
尽管一而再、再而三上当受骗,汉武帝仍然痴心不改,不觉得是自己所求无由,而是觉得没有找到真正的高人。曾经有一次,他去陕西的黄帝乘龙升天处祭祀,臣属告诉他,黄帝当年升天时家人、随从都希望能跟着他一起升天,但是却不可能,最后只能抛妻别子;如果让他在升天和妻子团聚之间选择,他将怎么办?结果武帝毫不犹豫回答:“将弃妻子如蔽屣(破鞋子的意思)!”
举大事不拘小节
后人提到汉武帝,总说他“好大喜功”,他修建上林苑,动辄数百公里,有谏官提醒他侵占农田过多,武帝赏赐钱帛以示嘉许,但该建的面积一分不少;他嫌旧宫矮小不足以迎神,专门修建“建章宫”,周长三十里,在宫北凿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等象征海中的仙山。不过,这位穷极奢侈的皇帝也有非常随性、性情的一面,对社会伦理、礼法教化更是不以为意。
比如他年轻时,就经常改装易容去终南山狩猎,好几次险遭不测。有一回路过一个农户家,进门要求搭伙打尖,农户正愤恨这群公子哥踩坏了庄稼,准备在酒中下药。幸亏女主人见过世面,觉得这为首的公子哥器宇轩昂,不像凡人,就把自己丈夫灌醉了,好茶好饭款待,武帝事后知道实情,不但不生气,还重重赏赐了这家人。
再比如,他的皇后卫子夫曾为歌伎,他宠爱的李夫人曾为娼女,但他本人毫不在乎。有一位公主新寡,和家中一个年轻仆人好上了,皇族内都议论纷纷。武帝特意去看他们,一进门就热情招呼:请你们家主人翁出来吧。公主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承认,倒是武帝主动邀他们喝酒,完了还赏赐了大量钱财。
爱美人更爱江山
武帝一生宠幸过的妃子有“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和赵钩弋。其中用情最深的是李夫人。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是个音乐家,写有《佳人曲》“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遗憾的是李夫人早逝,武帝日夜想念,“秋气潜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后来又专门找来方士为她招魂,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可谓一往情深。
不过与众多耽色误国的庸主相比,武帝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他晚年宠幸钩弋夫人,立其子为太子,但是考虑到窦太后的前鉴,非常担心小太子将来管不了他年轻聪明的母亲,“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后来就找借口把钩弋处死了,由此建立了残忍的“立子杀母制”,直到南北朝才废除。
另一个说法是,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双性恋者。蓄男宠在汉代后宫本来很常见,如韩嫣就是武帝少年时期的朋友,常常“学书相爱”,继承帝位后“时嫣常与上卧起”;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一度也很得宠,“与上卧起,甚贵幸。”卫青、霍去病也是以宠臣身份得到提拔,但都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不世战功。这些蛛丝马迹在《史记·佞幸列传》中都有明确的提示。(新京报)
影响汉武帝的七位女性
■奶奶:窦漪——绊脚石
汉文帝的皇后窦漪喜爱女儿馆陶公主,所以才同意立公主未来的女婿、景帝之子胶东王刘彻为太子。若没有老太后的首肯,刘彻的太子之路一定是遍布荆棘。
窦氏一族,真正有才干的仅侄子窦婴而已。窦婴坚决反对窦太后立其幼子刘武为皇嗣的馊主意,认为窦太后的溺爱不但会坑害刘武,更会坑害窦氏全族。太后昏聩,对侄儿的苦心毫不领情,愣把他的官职撤了。直到后来诸侯国作乱、国事紧急,才不得不把他重新召回。但是没多久,因为窦婴好儒,窦太后又翻了脸,把侄儿再一次撤职查办,关了起来,使得窦氏家族又一次失去了能够掌握权势的机会,也使得汉武帝即位后少了一支掣肘的外戚。
■母后:王女志——阴谋家
王女志先嫁了金氏,生下女儿金俗,其母请人卜筮,说女儿有华贵之命,就把王女志硬从金家抢回送入太子刘启宫中,王女志为刘启(景帝)生了三女一男。
在后位争夺战中,王女志聪明地躲在暗处,避开了风头。当栗姬咄咄逼人地在后宫中横冲直撞的时候,王女志却广结善缘,含笑看着栗姬充当自己的清道夫。王女志善于把握时机,她趁馆陶公主向栗妃求亲未果恼羞成怒之际主动示好,结成儿女亲家,这次政治联姻替馆陶公主挽回了面子,也替自己的儿子找到了第一个政治靠山。
随着窦太后的去世,王氏外戚开始隆重亮相。王女志从她的婆婆窦太后那里学习了向儿子绝食抗议的招数,愣是逼着武帝杀了窦婴与灌夫一相一将。汉朝初年名将名相,大多死在太后外戚之手。
■废后:陈娇——护身符
为了求子,陈娇和母亲馆陶公主四处求医问药,前后花了九千万钱。可是再多的钱都没有用,阿娇依旧没有子嗣。
为了女儿的幸福,馆陶公主才不遗余力地捍卫武帝的皇位。陈后被废,为了求子而在后宫兴巫蛊之术不过是借口。长妻少夫婚姻不和谐,陈娇又以恩人自居,让武帝威严扫地,感恩戴德地度日,才是真正的原因。皇帝怎可天天向他人俯首,所以再感人的《长门赋》也无法打动武帝的铁石心肠。
■姑姑:刘嫖——大恩人
身为皇帝胞姐、窦太后爱女,刘嫖在景帝的后宫中来去自由,非常乐意为后宫美女们牵线搭桥。武帝继位后,馆陶公主由皇帝加了封号,跟从窦太后的姓尊称为窦太主。
武帝刘彻登基以后,想要倡导儒家学术,并且让自己那些正当壮年的叔、伯、兄长们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生活。这场“建元新政”惹恼了窦太后,干脆想把这个不可心的孙皇帝废掉,另立不违祖宗之法的好孩子。当时的武帝才17岁,登基不到两年,非但皇位飘摇不稳,性命都堪忧。刘嫖此时频频出入后宫,百般哄慰母亲窦氏,终于使老太太打消了这个念头。
■皇后:卫子夫——贤内助
《史记》记载卫子夫与其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都随母姓。被平阳公主荐给武帝后入宫,生有三女一男,男名据,也就是以后遭巫蛊之陷兵败自杀的戾太子。
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其弟卫青因征讨匈奴有功,被封长平侯、大司马。后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卫皇后却没有因此变成一个干预朝政的悍妇。后来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用巫术诅咒武帝,全家被屠,当时,卫子夫已经白发苍苍了。汉武帝还嫌株连得不够,不念30多载的夫妻感情,仍要废后,卫皇后便愤而上吊自杀了。
■姐姐:平阳公主——女伯乐
平阳公主,本称阳信公主,是王太后长女,因嫁与平阳侯曹寿为妻,故亦称平阳公主。后自荐嫁与大将卫青为妻。
平阳公主继承了其姑母刘嫖为皇帝选择后宫佳丽的事业,武帝未及弱冠之年,就以为国求储的借口,奉上美人。平阳公主送子夫进宫时,叮嘱她不要忘了她们之间的情谊,更说明其目的无非是功利而已,用心并不纯良。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平阳公主到底为汉武帝选拔了一位皇后还附赠一位大将卫青。后来卫家又再接再厉,生了一位冠军侯霍去病。武帝后宫稳定38载,前线大败匈奴,应该都有平阳公主慧眼识珠的一份功劳。《汉书》记载,让汉武帝最为钟情的李夫人也是通过平阳公主的举荐,才能得见圣颜。
■太奶奶:吕雉——耻辱碑
吕后做过两件有名的狠事:一是把韩信用布兜起,然后用竹签刺死;另一件,就是把刘邦生前宠爱的戚姬之子赵王骗来宫里毒死,又把戚姬做成“人彘”,还叫亲生儿子惠帝来看,惠帝大骂母亲非人,就此不理朝政,死时才23岁。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司马迁评价其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吕后坚持“休养生息,无为治国”的国策,为“汉武中兴”打下了第一块地基。
吕后执掌朝权,年事已高,听信诸吕,擅自废掉和改立皇帝,并封诸吕为王,吕氏外戚几乎颠覆汉家江山。汉武帝引以为戒,弃卫青、杀钩弋夫人,皆因惧怕再蹈“子弱母壮、外戚干政”的覆辙。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朝,汉武帝,至关重要,七位,背影,女性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史记·孝武本纪·索隐述赞》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既然有古人考评在前,我们这里只是试图告诉你一个正史以外,带有血性又充满争议的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真正掌权后,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始实施拓展疆域的宏图伟愿。
告诉一个你不知道的汉武帝
公元前140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在窦太后的支持下顺利登基,是为武帝。也许这位刚满16岁的少年天子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他对这片疆土的统治竟然绵延了整整53年。
离奇的出身
刘彻的出身颇为离奇。他的母亲王夫人本来已经与一金姓人家结婚,并生下一女。后来王夫人的母亲卫老婆子,偶遇一位相士指点,称其女儿将来要大富大贵,卫老婆子十分后悔,乃亲自出面,软硬兼施与金家退婚,并通过关系,成功把女儿送到了宫中,得到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景帝刘启的宠幸。公元前156年,景帝继位,刘彻也顺利降生,他的降生被视为新帝登基的吉兆,王氏母子也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在后宫中与众不同的地位。
虽然有汉一代,整个社会对妇女的贞洁观点还是比较淡薄的,但是毕竟贵为皇家之尊,王夫人本人对年轻时的这段历史一直讳莫如深,后宫也从未有人敢于提出。一个偶然的机会,武帝知道了自己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他毫不计较母亲的过去,激动地带领一支车队就找到了姐姐家中,一家人不知自己触犯了什么法律,吓得把姐姐藏了起来。武帝亲自到房间搜查,终于找到了吓得瑟瑟发抖的姐姐,一边说明真相,一边感慨万千地责怪她:“阿姊,何隐匿如此之深也!”
随后,武帝率领车队,浩浩荡荡把姐姐接到了宫中,带到了还不知实情的王夫人面前,母女俩抱头痛哭。武帝随即下令,赏赐姐姐一座大宅院,仆人钱币绸缎若干,并封给爵位,一时传为佳话。
求长生敬鬼神
汉代初期崇尚黄老之说,讲究天人合一,故而巫风特别盛行。汉武帝的很多文治武功都追随秦始皇的做法;在敬鬼神、求长生方面,比起秦始皇来也毫不逊色,甚至有所过之。
《史记·孝武本纪》开头一段就说:“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他从16岁继位起,就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茂陵,一直修筑到死,整整50多年,这期间他不断把各种金银珠宝送入墓穴中,给自己做陪葬;另一方面,他还遍求方士,大炼丹药,祈求长生不老。
汉武帝先后宠幸过很多方士,最有名的是胶东人栾大。此人自称能“通言于神人”,汉武帝封他五利将军,把女儿韂长公主嫁给了他,甚至赐他“天道将军”的玉印,特许他不行君臣之礼。在栾大的怂恿下,刘彻兴师动众出巡蓬莱,在海边呆了半个月,希望能够遇到神仙,结果无功而返。后来此人多次妄言朝政,被汉武帝给杀了。
尽管一而再、再而三上当受骗,汉武帝仍然痴心不改,不觉得是自己所求无由,而是觉得没有找到真正的高人。曾经有一次,他去陕西的黄帝乘龙升天处祭祀,臣属告诉他,黄帝当年升天时家人、随从都希望能跟着他一起升天,但是却不可能,最后只能抛妻别子;如果让他在升天和妻子团聚之间选择,他将怎么办?结果武帝毫不犹豫回答:“将弃妻子如蔽屣(破鞋子的意思)!”
举大事不拘小节
后人提到汉武帝,总说他“好大喜功”,他修建上林苑,动辄数百公里,有谏官提醒他侵占农田过多,武帝赏赐钱帛以示嘉许,但该建的面积一分不少;他嫌旧宫矮小不足以迎神,专门修建“建章宫”,周长三十里,在宫北凿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等象征海中的仙山。不过,这位穷极奢侈的皇帝也有非常随性、性情的一面,对社会伦理、礼法教化更是不以为意。
比如他年轻时,就经常改装易容去终南山狩猎,好几次险遭不测。有一回路过一个农户家,进门要求搭伙打尖,农户正愤恨这群公子哥踩坏了庄稼,准备在酒中下药。幸亏女主人见过世面,觉得这为首的公子哥器宇轩昂,不像凡人,就把自己丈夫灌醉了,好茶好饭款待,武帝事后知道实情,不但不生气,还重重赏赐了这家人。
再比如,他的皇后卫子夫曾为歌伎,他宠爱的李夫人曾为娼女,但他本人毫不在乎。有一位公主新寡,和家中一个年轻仆人好上了,皇族内都议论纷纷。武帝特意去看他们,一进门就热情招呼:请你们家主人翁出来吧。公主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承认,倒是武帝主动邀他们喝酒,完了还赏赐了大量钱财。
爱美人更爱江山
武帝一生宠幸过的妃子有“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和赵钩弋。其中用情最深的是李夫人。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是个音乐家,写有《佳人曲》“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遗憾的是李夫人早逝,武帝日夜想念,“秋气潜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后来又专门找来方士为她招魂,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可谓一往情深。
不过与众多耽色误国的庸主相比,武帝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他晚年宠幸钩弋夫人,立其子为太子,但是考虑到窦太后的前鉴,非常担心小太子将来管不了他年轻聪明的母亲,“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后来就找借口把钩弋处死了,由此建立了残忍的“立子杀母制”,直到南北朝才废除。
另一个说法是,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双性恋者。蓄男宠在汉代后宫本来很常见,如韩嫣就是武帝少年时期的朋友,常常“学书相爱”,继承帝位后“时嫣常与上卧起”;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一度也很得宠,“与上卧起,甚贵幸。”卫青、霍去病也是以宠臣身份得到提拔,但都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不世战功。这些蛛丝马迹在《史记·佞幸列传》中都有明确的提示。(新京报)
影响汉武帝的七位女性
■奶奶:窦漪——绊脚石
汉文帝的皇后窦漪喜爱女儿馆陶公主,所以才同意立公主未来的女婿、景帝之子胶东王刘彻为太子。若没有老太后的首肯,刘彻的太子之路一定是遍布荆棘。
窦氏一族,真正有才干的仅侄子窦婴而已。窦婴坚决反对窦太后立其幼子刘武为皇嗣的馊主意,认为窦太后的溺爱不但会坑害刘武,更会坑害窦氏全族。太后昏聩,对侄儿的苦心毫不领情,愣把他的官职撤了。直到后来诸侯国作乱、国事紧急,才不得不把他重新召回。但是没多久,因为窦婴好儒,窦太后又翻了脸,把侄儿再一次撤职查办,关了起来,使得窦氏家族又一次失去了能够掌握权势的机会,也使得汉武帝即位后少了一支掣肘的外戚。
■母后:王女志——阴谋家
王女志先嫁了金氏,生下女儿金俗,其母请人卜筮,说女儿有华贵之命,就把王女志硬从金家抢回送入太子刘启宫中,王女志为刘启(景帝)生了三女一男。
在后位争夺战中,王女志聪明地躲在暗处,避开了风头。当栗姬咄咄逼人地在后宫中横冲直撞的时候,王女志却广结善缘,含笑看着栗姬充当自己的清道夫。王女志善于把握时机,她趁馆陶公主向栗妃求亲未果恼羞成怒之际主动示好,结成儿女亲家,这次政治联姻替馆陶公主挽回了面子,也替自己的儿子找到了第一个政治靠山。
随着窦太后的去世,王氏外戚开始隆重亮相。王女志从她的婆婆窦太后那里学习了向儿子绝食抗议的招数,愣是逼着武帝杀了窦婴与灌夫一相一将。汉朝初年名将名相,大多死在太后外戚之手。
■废后:陈娇——护身符
为了求子,陈娇和母亲馆陶公主四处求医问药,前后花了九千万钱。可是再多的钱都没有用,阿娇依旧没有子嗣。
为了女儿的幸福,馆陶公主才不遗余力地捍卫武帝的皇位。陈后被废,为了求子而在后宫兴巫蛊之术不过是借口。长妻少夫婚姻不和谐,陈娇又以恩人自居,让武帝威严扫地,感恩戴德地度日,才是真正的原因。皇帝怎可天天向他人俯首,所以再感人的《长门赋》也无法打动武帝的铁石心肠。
■姑姑:刘嫖——大恩人
身为皇帝胞姐、窦太后爱女,刘嫖在景帝的后宫中来去自由,非常乐意为后宫美女们牵线搭桥。武帝继位后,馆陶公主由皇帝加了封号,跟从窦太后的姓尊称为窦太主。
武帝刘彻登基以后,想要倡导儒家学术,并且让自己那些正当壮年的叔、伯、兄长们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生活。这场“建元新政”惹恼了窦太后,干脆想把这个不可心的孙皇帝废掉,另立不违祖宗之法的好孩子。当时的武帝才17岁,登基不到两年,非但皇位飘摇不稳,性命都堪忧。刘嫖此时频频出入后宫,百般哄慰母亲窦氏,终于使老太太打消了这个念头。
■皇后:卫子夫——贤内助
《史记》记载卫子夫与其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都随母姓。被平阳公主荐给武帝后入宫,生有三女一男,男名据,也就是以后遭巫蛊之陷兵败自杀的戾太子。
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其弟卫青因征讨匈奴有功,被封长平侯、大司马。后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卫皇后却没有因此变成一个干预朝政的悍妇。后来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用巫术诅咒武帝,全家被屠,当时,卫子夫已经白发苍苍了。汉武帝还嫌株连得不够,不念30多载的夫妻感情,仍要废后,卫皇后便愤而上吊自杀了。
■姐姐:平阳公主——女伯乐
平阳公主,本称阳信公主,是王太后长女,因嫁与平阳侯曹寿为妻,故亦称平阳公主。后自荐嫁与大将卫青为妻。
平阳公主继承了其姑母刘嫖为皇帝选择后宫佳丽的事业,武帝未及弱冠之年,就以为国求储的借口,奉上美人。平阳公主送子夫进宫时,叮嘱她不要忘了她们之间的情谊,更说明其目的无非是功利而已,用心并不纯良。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平阳公主到底为汉武帝选拔了一位皇后还附赠一位大将卫青。后来卫家又再接再厉,生了一位冠军侯霍去病。武帝后宫稳定38载,前线大败匈奴,应该都有平阳公主慧眼识珠的一份功劳。《汉书》记载,让汉武帝最为钟情的李夫人也是通过平阳公主的举荐,才能得见圣颜。
■太奶奶:吕雉——耻辱碑
吕后做过两件有名的狠事:一是把韩信用布兜起,然后用竹签刺死;另一件,就是把刘邦生前宠爱的戚姬之子赵王骗来宫里毒死,又把戚姬做成“人彘”,还叫亲生儿子惠帝来看,惠帝大骂母亲非人,就此不理朝政,死时才23岁。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司马迁评价其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吕后坚持“休养生息,无为治国”的国策,为“汉武中兴”打下了第一块地基。
吕后执掌朝权,年事已高,听信诸吕,擅自废掉和改立皇帝,并封诸吕为王,吕氏外戚几乎颠覆汉家江山。汉武帝引以为戒,弃卫青、杀钩弋夫人,皆因惧怕再蹈“子弱母壮、外戚干政”的覆辙。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朝,汉武帝,至关重要,七位,背影,女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正说历朝十大冤案——庄廷鑨明史案||上一篇:辽朝覆亡与契丹民族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