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礼
党项拓跋氏军事集团虽然长期与中原王朝搞分裂割据斗争,排斥汉儒文化,妄图建立本民族的王国,但是,党项部落的日渐封建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且党项人在管理割据政权时,其国体和政体以及全部国家机器已基本由奴隶主阶级专政过渡到地主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初步封建化的民族政权,也必须借鉴有千百年历史的中央封建集权大国的统治经验。所以,无论如何,党项人都离不开中原的汉儒文化。虽然西夏立国后出现多次的“汉礼”与“蕃礼”之争,而结果总是以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战胜了代表奴隶主贵族落后的部族文化。所以即使是民族主义思想非常强烈的元昊,在他执政时期,也不得不在国内设立蕃、汉两种教育机构,并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甚至连教科书(儒家经典)都是从宋朝进口的。尽管有西夏国字(西夏文)的创造,但此种文字也是仿汉字的产物,同样属于方块字,字体也为楷、隶、篆、草4种,结构依偏旁、部首组合而成。无论是元昊自制的“蕃书”说,或是野利仁荣和野利遇乞创造了西夏文,但可以肯定,没有深厚的汉儒文化功底,是造不出西夏文的。同时,从侧面也反映出党项贵族和统治阶级上层,大多是精通汉儒文化的。野利仁荣、嵬名仁忠、梁德养、骨勒茂才和斡道冲等人,不过是其中的几个代表。结论是,具有党项民族特色的西夏文化,其基本内容仍然与中原汉儒文化密不可分,所以,西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野利仁荣
野利仁荣(?~1042年),西夏大臣。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西夏著名学者,党项族野利部人。
野利仁荣是党项民族的精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他坚决反对“用夏变夷”,即用汉文化取代党项民族文化的全盘汉化方针。他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义可敌哉”。他的这些主张,成为元昊立国的基本方略,也对西夏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元昊让他担任谟宁令(天大王)之职,是元昊身旁的主要谋士,也是夏国的精神领袖。
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西夏大庆元年(1037年),元昊下令把他所创制的“蕃书”尊为“国字”,强行在国内推广使用,规定“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在外交文书中,凡与宋朝的文书交往,采用汉蕃文并列,而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交往,则采用双方蕃文并列。野利仁荣还特别重视培养本民族的文化人才,他主持在夏国建立蕃学,并亲自主讲蕃学,培养了不少精通蕃汉学的专门人才。野利仁荣还倾注大量心血,把汉文的《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译成西夏文,为推广西夏文字,发展西夏文化作了大量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夏国人民尊为“圣贤师”。野利仁荣还在改定本民族礼乐,建设本国官制等方面,同样有许多重大的贡献。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野利仁荣去世。
嵬名仁忠
嵬名仁忠(?-1048年),党项族,宗室。其父景思在秉常在位时被囚,曾保护嵬名仁忠免受梁氏所害。嵬名仁忠通蕃汉文字,有才思。生性严谨,执法严明,别人都不敢以私事求他。察哥是乾顺的庶弟,因有战功,夏贞观三年(1103年)被封为晋王。察哥为了建造府第,敛钱财、征劳役,蕃汉民众苦不堪言。嵬名仁忠上书弹劾,察哥只得停工。朝野肃然,乾顺为此嘉奖了嵬名仁忠。大德元年(1135年),嵬名仁忠升为中书令。大德五年(1139年),乾顺卒,仁孝立,嵬名仁忠仍任中书令。嵬名仁忠对自己、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他的弟弟仁礼监军韦州,私自接受小官和百姓的钱财。嵬名仁忠得知后,写信去责备他,于是,仁礼退还了所接受的钱财。从此,仁礼为官清廉,直到去世时,家里没有任何积蓄。嵬名仁忠就以自己的俸禄资助弟弟一家,自己则与家人天天吃粗粮。太后任氏的父亲任得敬为西平公,因为诛杀无辜,不得人心,而且他还自恃有大功,命令其女儿任太后授意朝臣,助其入朝。太后惧怕嵬名仁忠,并未在大臣面前泄露任得敬的意图。仁孝人庆四年(1147年),任得敬上表请入朝,仁孝想同意。但嵬名仁忠与御史中丞热辣公济都认为:外戚擅权,国无不乱。仁孝很尊重嵬名仁忠的意见,只得暂缓任得敬入朝之事。人庆五年冬,嵬名仁忠卒。
斡道冲
斡道冲(?~1183年),字宗圣,祖籍灵州,后来他的祖辈跟随李德明迁居兴州。由于斡道冲的祖辈们都担任夏国的修史官,受到家庭的影响,他自幼勤奋好学,熟读经史。在夏崇宗乾顺朝的科举考试中,中《尚书》科目的童子举(时8岁)。成年以后,继续苦读钻研,终于成长为夏国著名学者。夏仁宗天盛三年(1151年),被任命为蕃汉教授。他一生著述等身,曾先后把汉文《论语注》翻译成西夏文。还编著了《解义》二十卷(又称为《论语小义》)。他的大著《周易卜巫断》一书,同时用西夏文字书写面世,成为夏国的传世之作。
斡道冲品学双馨,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他不但刻苦治学,还热情关心国家大事,曾多次弹劾外戚、国相任得敬网罗亲党、专权跋扈,因而遭到任得敬的嫉恨和打击,连仁孝都不敢再任用他。斡道冲愤而辞官,不得不在家中闲居近20年。夏乾祐元年(1170年),任得敬篡权阴谋被粉碎。第二年,仁孝就任命他为中书令,不久又升为国相。
夏乾祐十四年(1183年),斡道冲去世,人们发现,斡道冲为相十余年,家无私蓄,卒之日,书、床而已。
梁德养
梁德养,生卒年月不详,党项族。在夏仁宗仁孝朝,曾任御史丞旨、番大学士等职。梁德养曾校勘过《音同》、校订过西夏文同义词词典《义同》,并编集西谚语集《新集锦合辞》。《音同》是一本西夏文字典,曾经过多次校勘、改编,至少有5种本子。
骨勒茂才
骨勒茂才,生卒年月不详,党项族。他编撰了《蕃汉合时掌中珠》一书。这是一部西夏文、汉文音义对照的蒙书类读物。骨勒茂才在书前的一篇序言中说明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他是为了帮助党项人、汉人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才编写了这本通俗而实用的蒙书。书中大都为两字、四字的词语,也有一字或三字的。涉及天象、地理、生物、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
关键字: 内容标签:西夏,五大,学人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党项拓跋氏军事集团虽然长期与中原王朝搞分裂割据斗争,排斥汉儒文化,妄图建立本民族的王国,但是,党项部落的日渐封建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且党项人在管理割据政权时,其国体和政体以及全部国家机器已基本由奴隶主阶级专政过渡到地主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初步封建化的民族政权,也必须借鉴有千百年历史的中央封建集权大国的统治经验。所以,无论如何,党项人都离不开中原的汉儒文化。虽然西夏立国后出现多次的“汉礼”与“蕃礼”之争,而结果总是以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战胜了代表奴隶主贵族落后的部族文化。所以即使是民族主义思想非常强烈的元昊,在他执政时期,也不得不在国内设立蕃、汉两种教育机构,并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甚至连教科书(儒家经典)都是从宋朝进口的。尽管有西夏国字(西夏文)的创造,但此种文字也是仿汉字的产物,同样属于方块字,字体也为楷、隶、篆、草4种,结构依偏旁、部首组合而成。无论是元昊自制的“蕃书”说,或是野利仁荣和野利遇乞创造了西夏文,但可以肯定,没有深厚的汉儒文化功底,是造不出西夏文的。同时,从侧面也反映出党项贵族和统治阶级上层,大多是精通汉儒文化的。野利仁荣、嵬名仁忠、梁德养、骨勒茂才和斡道冲等人,不过是其中的几个代表。结论是,具有党项民族特色的西夏文化,其基本内容仍然与中原汉儒文化密不可分,所以,西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野利仁荣
野利仁荣(?~1042年),西夏大臣。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西夏著名学者,党项族野利部人。
野利仁荣是党项民族的精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他坚决反对“用夏变夷”,即用汉文化取代党项民族文化的全盘汉化方针。他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义可敌哉”。他的这些主张,成为元昊立国的基本方略,也对西夏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元昊让他担任谟宁令(天大王)之职,是元昊身旁的主要谋士,也是夏国的精神领袖。
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西夏大庆元年(1037年),元昊下令把他所创制的“蕃书”尊为“国字”,强行在国内推广使用,规定“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在外交文书中,凡与宋朝的文书交往,采用汉蕃文并列,而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交往,则采用双方蕃文并列。野利仁荣还特别重视培养本民族的文化人才,他主持在夏国建立蕃学,并亲自主讲蕃学,培养了不少精通蕃汉学的专门人才。野利仁荣还倾注大量心血,把汉文的《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译成西夏文,为推广西夏文字,发展西夏文化作了大量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夏国人民尊为“圣贤师”。野利仁荣还在改定本民族礼乐,建设本国官制等方面,同样有许多重大的贡献。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野利仁荣去世。
嵬名仁忠
嵬名仁忠(?-1048年),党项族,宗室。其父景思在秉常在位时被囚,曾保护嵬名仁忠免受梁氏所害。嵬名仁忠通蕃汉文字,有才思。生性严谨,执法严明,别人都不敢以私事求他。察哥是乾顺的庶弟,因有战功,夏贞观三年(1103年)被封为晋王。察哥为了建造府第,敛钱财、征劳役,蕃汉民众苦不堪言。嵬名仁忠上书弹劾,察哥只得停工。朝野肃然,乾顺为此嘉奖了嵬名仁忠。大德元年(1135年),嵬名仁忠升为中书令。大德五年(1139年),乾顺卒,仁孝立,嵬名仁忠仍任中书令。嵬名仁忠对自己、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他的弟弟仁礼监军韦州,私自接受小官和百姓的钱财。嵬名仁忠得知后,写信去责备他,于是,仁礼退还了所接受的钱财。从此,仁礼为官清廉,直到去世时,家里没有任何积蓄。嵬名仁忠就以自己的俸禄资助弟弟一家,自己则与家人天天吃粗粮。太后任氏的父亲任得敬为西平公,因为诛杀无辜,不得人心,而且他还自恃有大功,命令其女儿任太后授意朝臣,助其入朝。太后惧怕嵬名仁忠,并未在大臣面前泄露任得敬的意图。仁孝人庆四年(1147年),任得敬上表请入朝,仁孝想同意。但嵬名仁忠与御史中丞热辣公济都认为:外戚擅权,国无不乱。仁孝很尊重嵬名仁忠的意见,只得暂缓任得敬入朝之事。人庆五年冬,嵬名仁忠卒。
斡道冲
斡道冲(?~1183年),字宗圣,祖籍灵州,后来他的祖辈跟随李德明迁居兴州。由于斡道冲的祖辈们都担任夏国的修史官,受到家庭的影响,他自幼勤奋好学,熟读经史。在夏崇宗乾顺朝的科举考试中,中《尚书》科目的童子举(时8岁)。成年以后,继续苦读钻研,终于成长为夏国著名学者。夏仁宗天盛三年(1151年),被任命为蕃汉教授。他一生著述等身,曾先后把汉文《论语注》翻译成西夏文。还编著了《解义》二十卷(又称为《论语小义》)。他的大著《周易卜巫断》一书,同时用西夏文字书写面世,成为夏国的传世之作。
斡道冲品学双馨,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他不但刻苦治学,还热情关心国家大事,曾多次弹劾外戚、国相任得敬网罗亲党、专权跋扈,因而遭到任得敬的嫉恨和打击,连仁孝都不敢再任用他。斡道冲愤而辞官,不得不在家中闲居近20年。夏乾祐元年(1170年),任得敬篡权阴谋被粉碎。第二年,仁孝就任命他为中书令,不久又升为国相。
夏乾祐十四年(1183年),斡道冲去世,人们发现,斡道冲为相十余年,家无私蓄,卒之日,书、床而已。
梁德养
梁德养,生卒年月不详,党项族。在夏仁宗仁孝朝,曾任御史丞旨、番大学士等职。梁德养曾校勘过《音同》、校订过西夏文同义词词典《义同》,并编集西谚语集《新集锦合辞》。《音同》是一本西夏文字典,曾经过多次校勘、改编,至少有5种本子。
骨勒茂才
骨勒茂才,生卒年月不详,党项族。他编撰了《蕃汉合时掌中珠》一书。这是一部西夏文、汉文音义对照的蒙书类读物。骨勒茂才在书前的一篇序言中说明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他是为了帮助党项人、汉人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才编写了这本通俗而实用的蒙书。书中大都为两字、四字的词语,也有一字或三字的。涉及天象、地理、生物、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
关键字: 内容标签:西夏,五大,学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中国人民健康史之养生篇||上一篇:真假珍妃像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