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明代百姓水井挡了皇城根

编辑:Jina 来源:南京晨报
 
数月前,晨报报道了在金城机械厂的一处工地上,挖出了明代皇城建筑的地下夯土层及诸多明朝皇宫建筑构件。随后,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门对该处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昨天,记者从该馆获悉,考古工作有了重大发现:在工地上找到了消失近百年的明代皇城西城垣的基址,修正了之前相关史料记载的西城垣位置的错误。
  1932年的错误认识被纠正
    昨天上午,在工地内的东南角,记者在离现代地层一米多深的横断面上,清晰地看到了一层黄土、一层碎砖这样的特殊结构,共有六层之多,整体形状呈倒梯形。考古专家向记者介绍说,这就是明代皇城西城垣的基址,与目前尚存的西安门南北直线贯穿,该城垣南端直到如今的金润发超市才开始向东拐弯。这位专家还说,明皇城西城垣基址的确定意义重大,因为明皇城西城垣在晚清时就被大量拆毁,到了民国中期,基本上就从地面上消失。1932年,著名历史学者朱偰来到南京原中央大学教学,期间热衷于研究南京的名胜古迹,后编写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图中就把明代皇城西城垣的位置定位在古杨吴城壕边上,这样的讹误一传就是70多年。如今的地下考古证明,明皇城西城垣实际位置距当初图中所标的位置有近百米之遥。
  明朝百姓敢在皇城根下挖水井 
  在这处明代皇城城垣基址西侧仅一米处,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口被填埋的明朝水井,经过考古发掘证实该井为当时城中居民所用。于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就产生了:有哪个老百姓敢在皇城根下打井,这可是杀头的罪。考古专家解释说,这跟明故宫前后期的建设有相当大的关系。他介绍说,皇城作为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开始是环绕宫城等距而建。朱元璋称帝的明洪武年间,整个皇城就是左右对称,西安门和西华门之间与东安门和东华门之间等距。该古井的位置距当时的皇城西城门———西安门起码有数千米的距离,在这个区域内,老百姓可以自由生活。直到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考虑到皇城设防的需要,就把皇城的西城垣延伸至如今的龙蟠中路东侧,致使西华门至西安门的距离,要比东华门至东安门的距离长一倍左右。于是这口古井立刻“来”到了皇城根下,当然由于皇帝的“需要”,这口井立刻被填埋,在地下“安睡”了近600年。
  ■明代南京皇城
  明南京城规模宏大,从里到外有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垣。宫城,俗称紫禁城,它是南京城墙最里面的一重。环绕在宫城之外的是皇城,南北长2.5公里,周长约9公里,平面由北向南呈凸字形,辟有六门:南为长安左门、洪武门、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
  图为西城垣的基址现场,照片右上角可以看到一口水井。
    作者:韩红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水井,明代,挡了,百姓,皇城根
下一篇:西夏王陵兴于唐末的西夏王朝||上一篇:秦始皇兵马俑为何一律不戴头盔?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