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中医医院续写御医正骨术
■ 溯源
宫廷正骨分为多个流派,目前发展较为全面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是只有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以治疗跌打损伤为基础,坚持“轻、柔、透、巧”的手法治疗为主,骨科熥药等中药药物治疗为辅,佐之以元书纸排子等中医器具,在治疗骨折、筋伤、腰颈疾病等方面多有独到之处。从御医德寿田算起,护国寺中医医院所传承的宫廷正骨派系历经桂祝峰、夏锡五、吴定寰等御医和现代医师,现已传至第六代。
明末清初,正是战乱频繁之时。清兵入关,满蒙八旗兵善骑射,且有“相仆营”,于是常有坠仆跌折,关节脱臼,跌打损伤及箭矢伤。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医生应运而生,并在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医疗经验。当时比较著名的医生有蒙古人绰尔济,《清史稿》中对其“妙手”多有记载。
面世
宫廷兽医兼职正骨
清朝御马监沿袭明制,顺治十八年,御马监更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以大臣侍卫管理,康熙十六年改为上驷院,成为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雍正六年定卿为三品。”(《清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职官七)。此时上驷院的主要任务是为清朝宫廷及骑兵驯养马匹,而为数众多、领侍卫衔的蒙古医生已在上驷院的管辖范围内。
上驷院蒙古医生早期的职责是医治受伤的马匹,但由于医术高超,兼有为宫廷内侍们治疗各类损伤的职责,后来为武官将领及骑兵治伤慢慢发展为其主要职责,但这时他们尚未组成正式的医疗机构,医学理论也未统一,手法亦未形成统一流派。
与此同时,清朝设太医院,分为九科,其中就有“正骨科”,治疗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的疾患。至于上驷院绰班处(绰班,满语,意为正骨)形成的具体年代,护国寺中医医院宫廷正骨研究室主任、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第五代传承人刘钢表示尚无确切定论。
演变
清宫唯一骨科医疗机构
刘钢介绍说,“《绰班处花名册》记录的第一名绰班御医是清咸丰九年被挑选入绰班处学习正骨的,但名册并没有注明绰班处就是此时成立。”
绰班处最后一位御医夏锡五曾在生前回忆时提到,他的师祖德寿田于道光中期入绰班处学习时门口还挂有匾。据此推论,绰班处至少在道光初期就应该成立了。清代《太医院志》记载道光二年“旨以正骨科划归上驷院,蒙古医生长兼充。”从这时起,上驷院绰班处就成为清朝宫廷大内的唯一骨科医疗机构,并进入全盛时期。”
上驷院绰班处的职责是为皇帝、后妃、亲王、贝勒、阿哥、格格、内廷文武官员、执事人员等医治骨伤科疾患,并且限定日期要治好,超过了期限必受惩办。上驷院绰班处不仅是骨科医疗机构,同时还是教学机构,此外它还有内直供奉、外直供奉、随侍圣驾等任务。
传承
“心授”制约技艺普及
乾隆初期编纂刊行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是绰班处御医的必修课,学员均有学习笔录簿。在功法、功力、手法方面的学习主要由蒙古医生长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授。
刘钢说以前有一位叫伊桑阿的正骨名医教授徒弟的方法很有特色,他是将竹管截成几段,外面用布包裹,然后让学生摩擦竹管,使截断的竹管每节经摩擦对合,就像没有截断的一样,然后再用这种手法接骨,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采用一师带多徒的形式,但真正学有所成的弟子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宫廷正骨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学徒光有勤奋刻苦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悟性’,在师父的只言片语中领悟手法的原理与技巧,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实践中学习体会、积累经验。”刘钢表示,他现在带的徒弟都比较忙,很多时候不能随他出诊,像中医的其他学科一样,“宫廷正骨的这种传承方式是制约其继承、发展的首要问题。”
手法
正骨医师兼修武术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手法分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上驷院绰班处的手法是以这正骨八法为基础的。刘钢说要想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就不但要有高超的正骨手法,而且要有力。”
力即指功力而言,如果没有自身的功力与正常的技巧相结合,治疗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有一套松山堂练功法,通过如意练功棒、沙袋等工具来练习臂力、腕力、腿力,有时候还会练练太极。”
据刘钢介绍,宫廷正骨的手法因人而异,但都讲究“轻、柔、透、巧”。“轻”主要讲动作要轻,不用暴力的手法,同样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使患者在心理上宜于接受;“柔”采用手法要柔和,根据病人病情并利用医生本身的功力来进行治疗;“透”就是手法的力量要直达病处,使每一个手法都达到治疗目的;“巧”是利用医生娴熟的技术,医患之间相互配合,用最小的气力,简便的手法矫正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
器械
纸排子绑定伤骨
除手法外,宫廷正骨在骨折的固定方法和使用的固定器材方面很有特色,它使用元书纸排子固定法。元书纸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其书写祭文而得名,它以嫩毛竹为原料做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透气性较好。
固定用的元书纸排子是用数张元书纸,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伤处肌肉的张力,牵拉力的大小,反复折叠数十层成长方形或长条形,剪圆四角,周边剪成大牙状,一般骨折用大纸排子2个、小纸排子4至6个。
护国寺中医医院宫廷正骨的医师介绍说,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元书纸,也可用废报纸代替。纸排子纸轻且柔,有一定弹性、韧性,与人体表面情况较为接近,很少有压疮,纸排子对肌肉正常的、有益的收缩影响很好,便于把造成骨折再移位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维持固定矫正残余畸形的积极因素。大小纸排子分层使用,既能保证固定的强度,又因小排子之间的空隙能够保证肢体的正常血液循环。
用药
宫廷秘制药内服外敷
刘钢评价说相比西医的石膏固定,元书纸排子固定属于动静结合,随骨随形,可随时松紧,固定时不超过腕关节,骨折好了之后也不会有后遗症。
宫廷正骨在用药方面也沿承了传统特色。据介绍,内服药有跌打紫金丸和健骨止痛丸,外用药有跌打万应膏和骨科熥药。其中骨科熥药很有特点,它是将上血竭、独活等中药用一两大青盐,二两烧酒搅拌均匀,装入两个缝制的布口袋内,然后将药袋放入蒸锅内,蒸热后(约10分钟),适当温度放在患处,两个药袋交替使用。
骨科熥药能活血舒筋、松弛肌肉,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加快骨折愈合和经络疏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刘钢说现在他们也研制出了新的药膏,在用药方面也会中西结合,偶尔会使用西药。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孔悦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尹亚飞
正骨手法“巧”字主打
■ 技艺
●胡勇文,护国寺中医医院骨外科医师
我是学骨科出身的,从2008年8月开始和刘钢老师学习宫廷正骨疗法,在病房里跟着老师出诊了几个月。正骨的手法和动作要领听老师一讲,看老师一做就知道了,重要的是得多实践。正骨手法讲究“巧”,我刚开始实践时,老师和我同样给病人做手法,病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病人感觉我的力量都是在表面。要想把手法练好,就得通过实践来领悟。平时我也会用握力器等来练臂力和指力,练习手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中西医正骨各有千秋
■ 议论
●柏立群,北京东方医院骨科主任
中医的正骨流派大致可以分为南派和北派。客观上讲这些流派没有好坏之分,只能说在治疗骨伤和筋伤等方面各有各的特色,在手法细节上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独到之处。
和西医相比,中医在治疗骨伤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如治疗时是内服外用的整体治疗,不开刀,不出血,不存在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创伤和身体功能恢复快。
但有些骨伤病人确实需要用手术解决,术后可以用中医来康复。在治疗骨伤方面,中西医是互补的,我们就会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正骨,接续,妙手,明清,绝技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 溯源
宫廷正骨分为多个流派,目前发展较为全面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是只有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以治疗跌打损伤为基础,坚持“轻、柔、透、巧”的手法治疗为主,骨科熥药等中药药物治疗为辅,佐之以元书纸排子等中医器具,在治疗骨折、筋伤、腰颈疾病等方面多有独到之处。从御医德寿田算起,护国寺中医医院所传承的宫廷正骨派系历经桂祝峰、夏锡五、吴定寰等御医和现代医师,现已传至第六代。
明末清初,正是战乱频繁之时。清兵入关,满蒙八旗兵善骑射,且有“相仆营”,于是常有坠仆跌折,关节脱臼,跌打损伤及箭矢伤。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医生应运而生,并在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医疗经验。当时比较著名的医生有蒙古人绰尔济,《清史稿》中对其“妙手”多有记载。
面世
宫廷兽医兼职正骨
清朝御马监沿袭明制,顺治十八年,御马监更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以大臣侍卫管理,康熙十六年改为上驷院,成为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雍正六年定卿为三品。”(《清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职官七)。此时上驷院的主要任务是为清朝宫廷及骑兵驯养马匹,而为数众多、领侍卫衔的蒙古医生已在上驷院的管辖范围内。
上驷院蒙古医生早期的职责是医治受伤的马匹,但由于医术高超,兼有为宫廷内侍们治疗各类损伤的职责,后来为武官将领及骑兵治伤慢慢发展为其主要职责,但这时他们尚未组成正式的医疗机构,医学理论也未统一,手法亦未形成统一流派。
与此同时,清朝设太医院,分为九科,其中就有“正骨科”,治疗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的疾患。至于上驷院绰班处(绰班,满语,意为正骨)形成的具体年代,护国寺中医医院宫廷正骨研究室主任、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第五代传承人刘钢表示尚无确切定论。
演变
清宫唯一骨科医疗机构
刘钢介绍说,“《绰班处花名册》记录的第一名绰班御医是清咸丰九年被挑选入绰班处学习正骨的,但名册并没有注明绰班处就是此时成立。”
绰班处最后一位御医夏锡五曾在生前回忆时提到,他的师祖德寿田于道光中期入绰班处学习时门口还挂有匾。据此推论,绰班处至少在道光初期就应该成立了。清代《太医院志》记载道光二年“旨以正骨科划归上驷院,蒙古医生长兼充。”从这时起,上驷院绰班处就成为清朝宫廷大内的唯一骨科医疗机构,并进入全盛时期。”
上驷院绰班处的职责是为皇帝、后妃、亲王、贝勒、阿哥、格格、内廷文武官员、执事人员等医治骨伤科疾患,并且限定日期要治好,超过了期限必受惩办。上驷院绰班处不仅是骨科医疗机构,同时还是教学机构,此外它还有内直供奉、外直供奉、随侍圣驾等任务。
传承
“心授”制约技艺普及
乾隆初期编纂刊行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是绰班处御医的必修课,学员均有学习笔录簿。在功法、功力、手法方面的学习主要由蒙古医生长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授。
刘钢说以前有一位叫伊桑阿的正骨名医教授徒弟的方法很有特色,他是将竹管截成几段,外面用布包裹,然后让学生摩擦竹管,使截断的竹管每节经摩擦对合,就像没有截断的一样,然后再用这种手法接骨,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采用一师带多徒的形式,但真正学有所成的弟子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宫廷正骨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学徒光有勤奋刻苦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悟性’,在师父的只言片语中领悟手法的原理与技巧,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实践中学习体会、积累经验。”刘钢表示,他现在带的徒弟都比较忙,很多时候不能随他出诊,像中医的其他学科一样,“宫廷正骨的这种传承方式是制约其继承、发展的首要问题。”
手法
正骨医师兼修武术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手法分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上驷院绰班处的手法是以这正骨八法为基础的。刘钢说要想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就不但要有高超的正骨手法,而且要有力。”
力即指功力而言,如果没有自身的功力与正常的技巧相结合,治疗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有一套松山堂练功法,通过如意练功棒、沙袋等工具来练习臂力、腕力、腿力,有时候还会练练太极。”
据刘钢介绍,宫廷正骨的手法因人而异,但都讲究“轻、柔、透、巧”。“轻”主要讲动作要轻,不用暴力的手法,同样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使患者在心理上宜于接受;“柔”采用手法要柔和,根据病人病情并利用医生本身的功力来进行治疗;“透”就是手法的力量要直达病处,使每一个手法都达到治疗目的;“巧”是利用医生娴熟的技术,医患之间相互配合,用最小的气力,简便的手法矫正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
器械
纸排子绑定伤骨
除手法外,宫廷正骨在骨折的固定方法和使用的固定器材方面很有特色,它使用元书纸排子固定法。元书纸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其书写祭文而得名,它以嫩毛竹为原料做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透气性较好。
固定用的元书纸排子是用数张元书纸,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伤处肌肉的张力,牵拉力的大小,反复折叠数十层成长方形或长条形,剪圆四角,周边剪成大牙状,一般骨折用大纸排子2个、小纸排子4至6个。
护国寺中医医院宫廷正骨的医师介绍说,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元书纸,也可用废报纸代替。纸排子纸轻且柔,有一定弹性、韧性,与人体表面情况较为接近,很少有压疮,纸排子对肌肉正常的、有益的收缩影响很好,便于把造成骨折再移位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维持固定矫正残余畸形的积极因素。大小纸排子分层使用,既能保证固定的强度,又因小排子之间的空隙能够保证肢体的正常血液循环。
用药
宫廷秘制药内服外敷
刘钢评价说相比西医的石膏固定,元书纸排子固定属于动静结合,随骨随形,可随时松紧,固定时不超过腕关节,骨折好了之后也不会有后遗症。
宫廷正骨在用药方面也沿承了传统特色。据介绍,内服药有跌打紫金丸和健骨止痛丸,外用药有跌打万应膏和骨科熥药。其中骨科熥药很有特点,它是将上血竭、独活等中药用一两大青盐,二两烧酒搅拌均匀,装入两个缝制的布口袋内,然后将药袋放入蒸锅内,蒸热后(约10分钟),适当温度放在患处,两个药袋交替使用。
骨科熥药能活血舒筋、松弛肌肉,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加快骨折愈合和经络疏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刘钢说现在他们也研制出了新的药膏,在用药方面也会中西结合,偶尔会使用西药。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孔悦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尹亚飞
正骨手法“巧”字主打
■ 技艺
●胡勇文,护国寺中医医院骨外科医师
我是学骨科出身的,从2008年8月开始和刘钢老师学习宫廷正骨疗法,在病房里跟着老师出诊了几个月。正骨的手法和动作要领听老师一讲,看老师一做就知道了,重要的是得多实践。正骨手法讲究“巧”,我刚开始实践时,老师和我同样给病人做手法,病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病人感觉我的力量都是在表面。要想把手法练好,就得通过实践来领悟。平时我也会用握力器等来练臂力和指力,练习手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中西医正骨各有千秋
■ 议论
●柏立群,北京东方医院骨科主任
中医的正骨流派大致可以分为南派和北派。客观上讲这些流派没有好坏之分,只能说在治疗骨伤和筋伤等方面各有各的特色,在手法细节上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独到之处。
和西医相比,中医在治疗骨伤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如治疗时是内服外用的整体治疗,不开刀,不出血,不存在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创伤和身体功能恢复快。
但有些骨伤病人确实需要用手术解决,术后可以用中医来康复。在治疗骨伤方面,中西医是互补的,我们就会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正骨,接续,妙手,明清,绝技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世事如棋,棋亦如世事||上一篇:莫让绝活成绝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