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颜料坊的最后一个夏天

编辑:Jina 来源:中国国学网
 
斑驳的青砖墙上喷上了大大的“拆”字;老屋的主人忙着收拾举家搬迁;收旧货的小三轮来回穿梭……这是记者昨日在即将拆迁的老城南门西地区看到的景象。经历了无数历史风云的老城南,如今已被标上了冷冰冰的“中山南路G3、G4地块”符号,老街、老宅、老井,还有那参天的白果树,这一切,以后都见不到了。颜料坊、牛市、弓箭坊……这些承载着老南京人记忆的旧街巷,也即将走进历史。 
  在城南地区即将拆迁之际,晨报“人文南京”版特别推出“珍藏老城南”系列报道,系统挖掘每条街巷的历史变迁、旧闻掌故、名人故居、优秀建筑等,留住几代人对老城南街巷的记忆。 
 颜料坊86号:国学大师夏仁虎故居 
 从山西会馆往南不远,就是颜料坊86号的颜料坊小学,据史料记载,著名学者缪荃孙所建的藏书楼“艺风楼”就在这里。不过,昨天有读者称,颜料坊86号大院还曾是国学大师夏仁虎的故居。夏家是南京大户人家,有多处房产,颜料坊86号就是其祖业。 
  说起南京的书香世家,很多人都知道南捕厅的甘家,其实,相比于甘家来说,颜料坊的夏家也毫不逊色。尤其是夏仁虎,他对保留南京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儿媳林海音也凭借文笔优美的《城南旧事》等著作蜚声海内外。 
  夏仁虎(1874-1963)是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国学家,在经学、史学、文学、民俗学、戏剧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据夏仁虎的孙女、文学家夏祖丽回忆,1874年(清同治13年)阴历四月初九,夏仁虎诞生在南京城南颜料坊86号。 
  夏仁虎3岁识字,11岁时追随南京著名学者、地方文献专家陈作霖先生习文,一次雨夜,仁虎写下“窗外芭蕉篱内竹,一般夜雨两般声”,从此有“两声词人”的雅号。1898年,24岁的夏仁虎赴北京参加殿试朝考,由于成绩优秀,遂留京任记名御史,自此仕途无量,名震京华。抗战时期夏仁虎担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国文系教授。1963年7月逝世于北京,享年89岁。 
  夏仁虎生平爱藏书,1960年将苦心搜集到的五百余种南京地方文献全部捐献南京市文馆会。夏仁虎的著作众多,其中与南京相关的专著就有六种,尤其是其1943年完成的著作《秦淮志》,保存了丰富的南京史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夏仁虎虽长住北京,但他的大哥和二哥两支,一直留居南京老家颜料坊86号,可谓是老城南人家了,可惜的是如今已经踪迹难寻,周围邻居也不知道夏家后人的去向。据颜料坊的老街坊称,夏仁虎的故居在建颜料坊小学和拓宽洋珠巷时被拆掉了,只留下了两棵需合抱的老水杉,高大挺拔,直指云天。 
 颜料坊19号:百年玉清池 
 国内叫玉清池的浴室可谓数不胜数,然而,要说到历史最悠久的玉清池浴室,除了天津的老玉清池外,就得数南京城南的玉清池了。 
  嗜好泡大池子的老城南人,个个都知道位于颜料坊19号的玉清池,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名玉兴池的老浴室,为几代城南人提供了一个休息的最好场所。直到今天,去玉清池泡澡还是很多老城南人首选。往热气腾腾的大池子一钻,再擦个背,然后慢慢躺下来聊天,兴致来了再捶捶腿,松松骨,没有再比这更享受的地方了! 
  连续两天,记者来到玉清池,原以为这里会因为周围住户拆迁而影响了生意,未想到里面依然挤满了人,面对记者的镜头,他们都笑称自己是这座百年老浴室的忠实“拥趸”,如今要拆迁离开颜料坊了,更是要抓紧时间过来泡一泡。“离得远,来一趟就不容易了!”已经70多岁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在牛市住了大半辈子,来玉清池泡澡已经变成习惯,时间一长,几天不来就浑身不舒服。现在年纪大了,新家离这又有八九站地,只能是来一次算一次了。 
  澡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玉清池的人气一直都很旺,大池子虽然经过几次改造,但大样基本没有变化。他指着外屋墙边堆放的几根大方木告诉记者,这些木头之前一直都放在池子里当作休息用的凳子,虽然在水里泡了很多年,但木质依然完好,一点都没有损坏。 
 【链接】 
 玉清池的变迁 
  玉清池原来叫玉兴池,晚清光绪年间,铜坊苑一位姓宋的老板在颜料坊开了家浴室玉兴池。由于战乱连年,门西一带人烟稀少,所以洗澡的人不多,入不敷出,最终宋家不得不决定把澡堂卖出,几经转手,民族实业家王宜炳最终成了玉兴池新的主人。 
  玉兴池在王宜炳的主持下,生意越做越大,接着他又买下瞻园路上的大新池澡堂。他独立经营二家澡堂和一个营造厂,远近闻名。 
  王宜炳死后留下二个澡堂和一片废墟地皮。这是他身后家眷和子女的生活来源。大新池分给了大房,玉兴池分给了二房马氏。马氏是一个精明、勤劳的女子。丈夫死后她最大的孩子才十三岁。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那时她四十四岁。她不识字,但敢作敢为,玉兴池从1946年到1957年都是她在主持经营。她曾说:“不识字不要紧,要识事。”她曾加入区民进党和工商联,1983年去世。 
  “文革”期间,玉兴池改名玉清池,一直保持至今。

关键字: 内容标签:颜料,夏天
下一篇:尚小云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上一篇:刺绣的起源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