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视频】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笙歌供笑_邓州-屈原-端阳-汨罗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  
核心提示:“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美好童年。棕香深处,又流露出多少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前世今生“五月五,过端午”。作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重五”“中元节”“沐兰节&rdqu


原题:【视频】粽叶飘香 龙舟竞渡 笙歌供笑醉陶陶
核心词:屈原,端午节,邓州,端阳,汨罗江,楚国,习俗,黄巢,爱国,端午,的是


videobox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美好童年。棕香深处,又流露出多少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前世今生

  “五月五,过端午”。作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重五”“中元节”“沐兰节”等。有关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有“恶日”说、“夏至节”说、“地腊”说,还有人认为是古代吴越民族祭祀图腾-;-;“龙”的活动日,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即将各种食物用树叶包裹,扔向水中,并在疾鼓声中划着龙形独木舟在水面上竞渡,后来此项活动演变为赛龙舟。从汉朝末年起,端午节逐渐由原始的崇拜、禁忌演变为祭奠有关的历史人物,其中流传最广、最富有影响力的是纪念大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南北朝统一之后,中国的南北节俗趋向统一,端午节祭奠屈原便由楚地而远播全国。

  2006年,端午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该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多彩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战国时,深受百姓敬仰的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到坏人谗言,被国君流放,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屈原投江殉国后,渔人们悲痛万分。就在当天,一位渔夫将带给屈原的粽子和鸡蛋投入江中,使鱼虾饱食之后免去吞服屈原的尸体。此后,这种做法逐渐形成全国性的端午节习俗,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哀思。

 

  端午节在门框上悬挂白艾,别具特色。据说,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在河南邓州城遇见一位妇女,她怀抱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手拉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神色惊恐不安。黄巢下马询问,妇女说:“县衙今天传令,黄巢要洗雪邓州,要百姓赶快逃命!”黄巢又问:“你为何手拉小的,怀抱大的?”妇女悲切:“怀中孩子父母双亡,是个孤儿。手拉的是亲生儿子。若黄巢追来,我就丢掉亲生儿子,抱走孤儿。”黄巢听后说:“大嫂,你爱孤儿,我爱天下百姓。”说罢伸手拔了路旁两株白艾给妇女,“你回城传话,让穷苦百姓在门上插上白艾,有艾不杀”。次日,正是端午节,黄巢军队攻下邓州,开仓分粮,百姓欢喜。此后,端午节在门上悬挂白艾便逐渐演变成习俗,沿袭至今。

  赛龙舟主要流行于我国水资源丰沛的南方。世传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殉国后,当地百姓驾舟顺江而下打捞他的尸体,来到洞庭湖。正在湖上打鱼的渔夫们听说缘由之后,也竞相划舟帮助打捞。从此,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现在赛龙舟的形式各地各不相同。湖南省汨罗江畔的百姓在端午节进行龙舟比赛之前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首先,穿着新装的人们要点着几十对蜡烛,绕舟三周祭鲁班;然后,抬着龙头去屈原庙朝拜;最后,挂红下水,开始比赛。只听一声炮响,舟如矢发,两岸人声鼎沸,鞭炮齐鸣,彩旗飞舞,热闹非常。厦门、漳州在赛场终点停一艘大木船作为标船,赛舟一到终点,标船上的人们就将鸭子投入水中,让桡手们追捉,观众呐喊助威,场面十分热烈壮观。

  诗文共赏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宋代·陈著《江城子· 重午书怀》

  端午临仲夏,千载意韵长。宋朝陈著用一首《重午书怀》,如韵开水墨,吟咏抒怀,在绝美意境中,贯通古今,尽享端午文风意蕴,如梦如幻,楚楚动人。

  端午节,一个饱含着浓浓中华情怀的节日,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徐徐走来,连通、凝聚并延续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寄予着人们对四海亲友们的安康祝愿!

videobox

  (资料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传统节日及传说》《中国通手册风俗礼仪》等)

责任编辑:郑思明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