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国博191件(套)新疆文物演绎西域传_女娲-西域-彩陶-出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薛帅  
核心提示: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彩绘驼夫俑先秦时期的彩陶、青铜器、金器、木器及毛织品,汉唐时期的锦绣丝绸、简牍文书、官府印信、泥俑、钱币、饰品及生活器具等,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来自新疆的“绢衣彩绘木俑”“彩绘伏羲女娲绢画”等国宝悉数亮相……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通过191件(套)精品文物,配合以石窟


原题:国博191件(套)新疆文物演绎西域传奇 万里同风 丝路与共
核心词:新疆,女娲,西域,彩陶,出土,吐鲁番,彩绘,文物,伏羲,丝绸之路



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彩绘驼夫俑

  先秦时期的彩陶、青铜器、金器、木器及毛织品,汉唐时期的锦绣丝绸、简牍文书、官府印信、泥俑、钱币、饰品及生活器具等,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来自新疆的“绢衣彩绘木俑”“彩绘伏羲女娲绢画”等国宝悉数亮相……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通过191件(套)精品文物,配合以石窟壁画还原及视频、投影等多媒体展示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新疆灿烂的历史文化,描绘了一幅这片热土上千百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画卷。

  丝绸之路于先秦初具雏形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由于新疆地区气候极其干燥,因而这一地区出土的文物包含很多中原地区罕见的有机物,如纸张、锦绢、木俑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介绍,从这些文物可以看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地,新疆自先秦时期即与内地保持着密切联系。

  展览分“丝路雏形”“丝路华章”“丝路梵音”三部分,名为“万里同风”,取《汉书·终军传》“天下为一,万里同风”之意。“在商代,中原与西域就有玉石交易,而中原的丝绸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传入西域,反映出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之路就初具雏形。”于志勇说。“丝路雏形”展区不乏一些历史悠久的青铜器和陶器,兽足青铜盘、田园葡萄纹彩陶罐等均反映了早在先秦时期新疆地区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同时共存的状态。“在历史的时空和地理的坐标中,青铜与彩陶在绿洲与草原上不期而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李达介绍,从玛纳斯、轮台以及南俄罗斯等多地出土的“山”字纹铜镜中都能看出浓重的中华烙印。从哈密天山北路出土的公元前19世纪彩陶可以判定,新疆境内出土年代最早的这批彩陶与河西走廊同时代的彩陶同根同源。

  文物说话,实证新疆自古属于中国

  步入“丝路华章”展区,唐代的《白苏毕梨领屯米状》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只见一张残破斑驳的纸上毛笔字依稀可见,这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期间在通古斯巴西古城附近发掘的,为唐政府发给屯田军士白苏毕梨粮食的记录。据考证,通古斯巴西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唐代为安西都护府治下的军事重镇,安西都护府在这一带实行军屯,收获的屯米一部分供屯田军士自用,剩下的上缴储存。一枚“汉归义羌长”铜印也颇为吸睛,“归义”是汉中央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从出土地点判断,此印应是汉中央政府颁发给西域地区羌族首领的。

  “这些文物证实了历代中央政权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罗昊说,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而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则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设官建制、屯垦戍边等政令的实施,促进了西域各地的稳定与发展,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力推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以汉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中华文化圈。

  “新疆的历史与文物已清晰地向世人阐明: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地区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表示,展览通过一件件鲜活的文物实证新疆与内地文化相通、血脉交融、命运相连的历史事实。

  中华文化认同感深入人心

  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彩绘驼夫俑制作技法精湛,艺术风格鲜明,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该俑为男子像,只见其腰系黑带,脚穿黑色长靴,两臂弯曲向前并紧握双拳,作牵引驼马状,英俊、坚毅的神情显示了乐观自信的民族性格。

  同样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的唐代绢衣彩绘木俑则更有“明星像”和知名度。该女俑头部为木塑彩绘,身躯以木柱支撑,胳膊用纸捻制而成,呈侍立恭候状;发束高髻,头微向左侧,面部描绘花钿;身着团花锦上衣、黄底白花绢制披肩;下穿红黄相间竖条曳地长裙,一派高贵、典雅的姿态。据介绍,206号墓是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与妻子的合葬墓。

  展品中最为瞩目的当属3幅“彩绘伏羲女娲画”,其中一幅是麻木材质,两幅是绢材质,3幅画表现的是同一题材-;-;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伏羲左手执矩尺,女娲右手持圆规。于志勇介绍,这种题材残片在吐鲁番地区古墓中多有发现,一般出自夫妻合葬墓,用木钉钉在墓顶上,少数则折叠包好放在死者身旁。唐朝时期,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繁荣,伏羲女娲始创人类的神话传说也流传到了边疆地区,并得到广泛传播。于志勇还补充说:“当年在阿斯塔那发掘了40多座墓葬,其中大部分是唐代墓葬,六成以上的墓葬发现过绢画伏羲女娲像,有的墓葬一次就随葬3件,这样的丧葬习俗显示了西域少数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彩绘上的伏羲女娲上体相拥,下体相缠,颇似DNA的双螺旋结构。“伏羲和女娲是神话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而DNA是科学揭示人类起源的物质基础,这个惊人的巧合让我感觉到了先祖的智慧。”现场一位观众说。

责任编辑:郑思明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