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良渚古城入选世界遗产今起可参观_候鸟-湿地-栖息-遗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赵婷婷  
核心提示:北京故宫,京城热力十足,紫禁城人气不减安徽黄山,雨后的西海大峡谷出现壮美云海供图/视觉中国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本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30日在巴库开幕,将于7月10日闭幕。良渚古城遗址地理位置


原题:良渚古城入选世界遗产 今起可参观
核心词:候鸟,世界遗产,古城,良渚,遗址,栖息,湿地,迁徙,名录,第一期



北京故宫,京城热力十足,紫禁城人气不减


安徽黄山,雨后的西海大峡谷出现壮美云海 供图/视觉中国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本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30日在巴库开幕,将于7月10日闭幕。

  良渚古城遗址

  地理位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

  评价: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5000年文明“实证”

  在当天大会审议阶段,世界遗产委员会多个委员国代表先后发言,对良渚古城遗址突出的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给予高度评价。随后,所有委员国一致同意将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沈阳说,经过25年的准备和努力,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良渚古城遗址终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感到非常自豪,也深知为全人类保护和传承这处遗产的重大责任。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中方衷心感谢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该项目的评价与认可。中国将一如既往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良渚古城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遗产地政府将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这一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今起可预约参观

  据央视消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网上预约系统将于7月7日上午9点上线,游客进入园区需通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预约。为了保护世界遗产,每天预约人数不超过3000人。

  园区具体开放时间为9:00至17:00,入园时间为每天9:00至16:00。参观者除了游览文物,还将有机会看到现场考古。

  背景

  良渚古城历经80余年发掘

  1936年初冬,杭州良渚,施昕更的考古发掘,首次掀开了良渚遗址的一角。

  1956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夏鼐命名了“良渚文化”。

  20世纪80至90年代,一批高等级墓地和人工堆筑的大型宫殿基址被发现,极大地提升了良渚文化的地位。

  2007年,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证实良渚古城由内而外具有宫城、内城、外郭的完整结构。

  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被发现。这一中国最早水利工程,证实良渚古城具有完整都城结构,是同时期世界上功能系统保存最完整的都城之一。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

  评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第一期项目所在的江苏盐城黄海湿地有超过680种脊椎动物和500多种无脊椎动物,其中包括415种鸟类,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庇护”百万迁徙候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7月5日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沈阳说,这次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证明了中国致力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决心,这也是推动“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飞保护地保护的契机,中方期待该路线其他保护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但是荣誉,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公约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要求,通过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综合管理,保护好、管理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这一大自然给予全人类的礼物。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5种易危物种。同时,这里还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迁徙候鸟勺嘴鹬、小青脚鹬的存活依赖地,也是中国丹顶鹤的最大越冬地。

  填补滨海湿地类空白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一块、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项目范围包括我国黄(渤)海多个候鸟栖息地。本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期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江苏省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江苏省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遗产地范围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的中心位置,在跨国迁徙候鸟保护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每年有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等大批量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如全球极度濒危鸟类勺嘴鹬90%以上种群在此栖息,最多时有全球80%的丹顶鹤来此越冬,濒危鸟类黑嘴鸥在此繁殖,数量众多的小青脚鹬、大杓鹬、黑脸琵鹭、大滨鹬等长距离跨国迁徙鸟类在此停歇补充能量。

责任编辑:郑思明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