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评论:中国土壤中生长的新型政党制度日_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政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6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张楷欣  
核心提示:(中共百年华诞)评论:中国土壤中生长的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中新社北京6月26日电题:中国土壤中生长的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中新社记者刘舒凌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经七十多年发展历程,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格局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丰富了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受到各方瞩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5日以中、英、法、俄等8个语种发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反映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发展、



评论:中国土壤中生长的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

(中共百年华诞)评论:中国土壤中生长的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电 题:中国土壤中生长的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经七十多年发展历程,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格局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渐成熟,丰富了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受到各方瞩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5日以中、英、法、俄等8个语种发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反映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发展、全面展现中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过去一段时间里,外部世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了解不多,还有意识形态【se】彩浓烈的外国政客大加歪曲。但世界如此丰富多元,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党制度模式。

可以断言,中共推动建立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关于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近现代中国走过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辛亥革命后,中国效仿实行议会政治和多党制,各类政治团体达300余个。1927年后,蒋介石集团实行一党专制,打击和迫害民主进步力量。中共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后,在共同抗日、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

1948年4月,中共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热烈响应,揭开中共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次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由此确立。与西方政党制度不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以合作为基础。

70余年来,该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展。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之后进一步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在多年的实践中,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对国家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前举行协商。

中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逐渐更多为海内外所认识,有专家归纳为——广泛凝聚共识、科学高效决策、凝聚强大力量。对此,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盟中央原主席费孝通先生曾说,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我们很幸运地在共产党领导下合作形成并享有这样一种由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政治制度。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取得新的成果。例如实践方面,政党协商更规范有序,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等172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37次,就重大战略性问题、全局性问题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商国是。参政议政更精准有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提出重要意见建议730多件,很大一部分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吸收;2016年开始,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开展了脱贫攻坚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并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些中国学者近年于讨论中提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既突破了西方竞争性民主理论发展困境,打破了落后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又为世界政党理论体系重构提供了镜鉴。

人们相信,当前,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繁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不会停止探索前进的脚步,将继续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加强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完善、健全多党合作的制度框架体系,使新型政党制度的潜能更加充分激发,独特优势魅力更加充分彰显,且必将受到海内外各方更大关注。(完) 【编辑:张楷欣】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张楷欣)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