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斯诺:从堪萨斯到延安跨越时空的友谊_堪萨斯-希尔-延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张奥林  
核心提示:>(外国友人与中共)斯诺:从堪萨斯到延安,跨越时空的友谊传奇中新社华盛顿5月18日电题:斯诺:从堪萨斯到延安,跨越时空的友谊传奇中新社记者沙晗汀马德林“在上世纪30年代,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西方世界的人,他一生都致力于增进美中之间的相互了解,而这也是我们的使命。”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荣誉主席南希·希尔(NancyHill)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视频专访时如是说。埃德加·斯诺,一个生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美国人,在上世纪30



斯诺:从堪萨斯到延安,跨越时空的友谊传奇
>

(外国友人与中共)斯诺:从堪萨斯到延安,跨越时空的友谊传奇

中新社华盛顿5月18日电 题:斯诺:从堪萨斯到延安,跨越时空的友谊传奇

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马德林

“在上世纪30年代,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西方世界的人,他一生都致力于增进美中之间的相互了解,而这也是我们的使命。”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荣誉主席南希·希尔(Nancy Hill)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视频专访时如是说。

埃德加·斯诺,一个生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美国人,在上世纪30年代作为记者来到中国,深入延安数月,采访多名中共领导人和普通共产党人,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将中国共产党介绍给世界。

希尔认为,斯诺的经历是“勇敢、无畏的探险故事”,是一个年轻人“不先入为主、不带任何政治滤镜”,亲自深入另一个国家和另一种文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同当地人的交流写下的“最真实故事”的经历。

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书中记录了他“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深入延安的采访经历,包括与毛泽东等多位中共领导人的对话以及延安的生活风貌。毛泽东曾说:“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

希尔表示,这本书出版后“立刻震惊了世界”,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有对中共延安时期政权的描述,“这本书提供了关于那个时期中共生活的真实记录,开阔了西方人的眼界,让很多人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中国。”

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孙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红星照耀中国》的价值在于,真实记录历史的同时展现出历史预见性。斯诺1936年到达陕北,红军刚刚经历了长征;13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没有人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做到),但是斯诺却相信。”

在希尔看来,斯诺的经历和精神直到今天依旧值得学习。“要怀着开放的态度看待世界、不带偏见地认识另一种文化,在不同文化中间找寻共通性,这是他留给后人的遗产。”而作为记者,斯诺深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不带政治偏见的报道风格也永远值得学习借鉴。

希尔指出,成立于1974年的埃德加· 斯诺纪念基金会的使命就是“继续斯诺增进美中交流互通的愿景”,通过向美国公众介绍斯诺的人生传奇,进而使美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两国民间交流。“斯诺的故事其实是探险的故事,是很美国化的故事,很多美国人在了解到他的故事后都会感动,也会对中国产生兴趣。”

在担任该基金会主席的10年间,希尔多次带团访问中国,她见证了美国民众通过到访中国而消除偏见、改变看法、与中国人民建立友谊,并且一直保持联系的故事。“这些美国人到过中国后都会有所改变,会发现先前的一些看法是偏颇或错误的。我很高兴可以见证这个过程。”

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也秉持着相同使命。该研究中心和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每两年联合召开一次斯诺研讨会,在中国和美国轮流举办。此外,还有中美青年学生交流及访问学者项目。过去10年间,有300多名美国学生和50多名中国学生参与交流,26位访问学者获得“斯诺学者”称号。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今天我们呼唤更多斯诺,不单单是呼唤更多外国记者到中国看看,应该邀请更多美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到中国看一看,看看中国的发展变化;也希望更多的中国青年人到美国去,和美国的青年人交朋友。”孙华说。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本应在中国召开的斯诺研讨会改为线上方式进行。希尔表示,她依然十分期待疫情过后可以再次到访中国,再去北大的斯诺墓碑前悼念、与中国朋友讨论美中话题。(完) 【编辑:张奥林】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张奥林)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