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宋雨桂如何进行“国画现代化”?_吴洪亮-杭春晓-宋雨桂-斯人未远去——宋雨桂艺术纪念展--作品-水墨-创作-雄姿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庚子年,秋风肃肃,萧萧送雁群。

    信步至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厅一楼,黄河黄山,波澜壮阔,气壮山河。拾级而上,却见堆案盈几,书画满墙。

    yzgozVvecdisZEobJNkksjHteUjJxj77n2sJI3Ux.jpg

    一楼展厅

    恍惚间,在时间的缝隙中,与宋雨桂相遇。

    Bzyhx04iXKb0MqpbQ5x2SseJfwW1Wz75YOgW92CK.jpg

    ZuxFPrjfy8QVl6Y1eEqXqK5X4iRVQekbyOlFtRPC.jpg

    x3Ew9Hmfg3Z0BIObQ58oEwUF3D6LVfCKTLTXL0uN.jpg

    宋雨桂的生前画室

    zaDxN8UcTFLU3zHKRWWe3HICwqStnE6vbHDZp2hz.jpg

    0axdLjfVGcGAGvDE1iShTfwKDOtOHp2TUsntyU4E.jpg

    Gq4oVJxXwSuIkvzIZcCjkr9ybEoUsBKohFIgFeQ5.jpg

    二楼展厅,宋雨桂文献区

    9月30日,“斯人未远去——宋雨桂艺术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巨制山水”、“乡水篇”、“长跋作品”三个系列的展品组合,试图呈现一个画家的完整性与鲜活性,而不只是宋雨桂的作品。其代表作《长江明珠图》、《黄河雄姿》、《乡水篇》系列等均有展出。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杭春晓担任策展人。

    osy1U0vMKPGIEsz6rpQ1dFNkwI1V6xwuVW6iNMen.jpg

    621HYtA0IGfz1Y8XLeJvYb6BoRe8CQhhorN197Ti.jpg

    n1MXg5JEqNpqnH5Wduhs2AZx6GJ7KAyCdOmgaI0B.jpg

    展览现场

    作为一个精通20世纪美术史的学者,杭春晓想要通过对“生活中的宋雨桂”的凸显触及一个核心命题:我们能否通过展览策划的方式,建立人和作品的关联?“今天做艺术史研究,面对的往往是没有人的作品。画家,通常只是一个知识背景,隐藏在作品背后,成为被考证的对象。与之相应,人与作品间的联系被割裂了。于是,面对宋雨桂这样刚刚去世不久的画家,还保留着诸多鲜活的材料、场域与信息,我们能否通过展览策划的方式,建立人和作品的关联?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杭春晓说道。

    WViW957Tze04FCyTunvjAyxd61xRsMZU0dF1sPcW.jpg

    5CXzmTJUI8ZzkyHifbzJe2LBjhgKuvw3nlmIcJ1V.jpg

    N9JVKJ3bN4474vGSR7mY5FJzyDtGRH4Vnz8WuUyi.jpg

    展览现场

    斯人已去,然幸未远去。宋雨桂遗留的诸多鲜活材料、场域和信息,不仅使宋雨桂走出历史,变得完整与鲜活,其中似乎更隐藏着一个更为宏大而有趣的讨论:宋雨桂当时面临着怎样的艺术难题?这些难题在今日真的被解决了吗?还遗留了什么?他们在当时面对的种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天是否依然有效?

    9ZDG7z7524OlqyzY488plkAOBVxJID8DgcWTcNEt.jpg

    沧溟图 143×363cm 纸本水墨设色 2004年

    iIJHDCEsauOTTo5WxicBhTr6yCq8WP3vJy7UauiL.jpg

    抱窝图 91×69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3年

    诚然,出生于1940年左右的宋雨桂们,面临的文化语境与艺术环境是动荡而复杂的。20世纪下半叶,历史进入节点,社会运动、文化事件风起云涌。每一位传统的画家都面临一个问题:中国画如何从传统文人画的主题转型?如何表达现实生活?

    K0fXKIfzr0dSuE3QEZAWXbWTuazdKjytutHb394G.jpg

    丹霞峰 67×135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年

    老一辈如李可染、傅抱石等山水画家,以写生的语言变化建立了画面与现实的关联性。而宋雨桂则是通过符合今天精神需求的主题创作,宋雨桂实现了山水画的现实关怀。具体而言,他的作品引入了民族主义的精神象征,从而跳跃了表现对象的现实性,直接通过形而上的主题介入现实的精神生活。在对20世纪最大的现实命题——民族主义情怀的表达中,宋雨桂不再局限于具象场景的刻画,而是通过与时代心理有所关联的带有象征性的山川景貌,来完成自己的现代转向。他们选择宏大而现实的精神主题,呈现了与民族性相关的场景,或者说是激活了民族情怀的场景,使山水画成为今天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所需要的“创作”。

    RgzKQP7QUqx3smdxN8jsXmJZf7JLkpeb2vjMji1K.jpg

    雨荷图 158×468cm 纸本水墨设色 1989年

    K8Geq808mNAdo1JgPqLh5NgB5oQGJPxUpGGfXZl3.jpg

    新富春山居图 66×660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1年

    ZpmPZexV0lJXl8nnsZKvlbVj3vAikQcCYHPnfpnu.jpg

    睡仙图 85×68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7年

    然而,宋雨桂的创作还不止于此。在“乡水篇”系列作品中,他在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向”中不断延伸。这是杭春晓的发现,在展览的第二单元中,他将抽象性花卉与“乡水篇”系列作品并列,竟发现两者具有明确、清晰的关联性。这是宋雨桂对绘画形式独立性的探索。

    iO9Co6IM5bsEV0i9o3vrfnGYv1RSxwJQ0PISIDg9.jpg

    魁幻 96×89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5年

    K9RSv6hDVzJHNcZ9Tf2mlLtxqats3XagNxcvFLAS.jpg

    仙人居 50×6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9年

    然而,宋雨桂并非走向吴冠中式的抽象,相反,他试图将现代性的语汇回溯到中国的传统图像,并选择了他熟悉的北方山水来实验自己全新体验。一种抽象化的语言运用与传统笔意的结合,并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

    IOzuLlagxHkjIedoXFdQLThlUB3A0Qb1rph2jClX.jpg

    乡水篇三 67×91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8年

    Aj17lnF3beqxMILhrnGnXtBUWPm1ntajx5BCKtxJ.jpg

    乡水篇二十六 69×84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1年

    从1980年代乃至整个20世纪以来,怎样的中国画才是现代性的?或许,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却蕴含在类似宋雨桂这样的探索之中。无论如何评判这种探索,我们都无法忽视一点:这类作品已然成为时代命题的实验场。

    pGCkMc1hznzjjZXNQSZYdlmjyZ5zdO3awiPrXG60.jpg

    乡水篇三十 44×13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1年

    VZpMIpDIygZeOHEoLm91QtRdt2mSzBaXFKXuDkx5.jpg

    乡水篇一  68×8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1年

    vWPW0OQG24AhhGiO8yxEAk39gUYEKG8fa5ogLzMF.jpg

    乡水篇五十八 50×6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7年

    宋雨桂:似鬼亦似仙  一怒桃花水

    很多人知道“宋雨桂”这个名字,是因为这幅《黄河雄姿》。

    m5xyTUK19VrWSOEAgO8eKJ2Njc8g0pAo73aiUbhS.jpg

    黄河雄姿  475×68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6年

    一幅高6.8米,宽4.75米的中国画,描绘了黄河雷霆万钧、飞流直下、奔腾倾泻的飞瀑气势,站在这幅作品前观众仿佛看到黄河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怒吼咆哮的壮丽场景。

    fgC6VQg2itGQmdOjaVVJgHb9qDK0sUgkZ7uTTHcS.png

    宋雨桂

    宋雨桂的“黄河绝唱”

    2012年,《黄河雄姿》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百余幅送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作品之一。在此之后的时间里,宋雨桂和助手王宏用了4年多时间,历经采风、写生和创作,期间主题画稿曾修改6次之多。在前期工作完备正式动笔创作的时候,距离展览仅剩两个多月了,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宋雨桂和助手王宏在画室中每日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进行创作。

    D3jsmJbtghRTWuV3qv0hUZeZgOMcdswfnfSO0rfK.jpg

    宋雨桂(右)与王宏

    要知道,这一年的6月,宋雨桂刚完成手术,本该静养的他凭着一腔创作热情不等完全康复就一头扎进了画室。“站着画不行,就坐着画;坐着画不行,就趴着画。灵感没时就在画旁坐着忏悔、反省;灵感来时,画时几乎一气呵成,按宋雨桂的说法,一笔是一笔,画得时候,心中有数,心里有种精神在鼓舞。宋雨桂搁笔画完后,他的体重又减了4公斤。”朱浩云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么形容宋雨桂创作这件作品时的状态。宋雨桂助手王宏说:“宋先生的腰不好,我们就把画铺在地上,他就在腰腹部垫个垫子,趴在地上画。看到他这么辛苦,我真的是心疼不已,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照顾好他。”

    ZTqSAiqBCnPVHDpqqvJpLUusYH4nH9u8luHPVzXJ.jpg

    《黄河雄姿》创作中

    ZhVCBDMtlG8l5C1hYrB0Int9iP91hSFuR8nscg6S.jpg

    LkrI0aLg0VEiGyJzkaGZq5QioGyloDGRiDSzRRGN.jpg

    vToFV7L2qOBw6zqrg98UQtilCkFI2Ds3T1ySK2pE.jpg

    宋雨桂由于刚动手术不久,站着画不能时间长,故大部分时间只能趴着作画

    经过两个多月创作,一幅气势磅礴的《黄山雄姿》如期出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看着这幅作品,耳边仿佛又回响其《黄河大合唱》那熟悉的旋律。宋雨桂曾说:“黄河难画,难在黄河蕴含的情感深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难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黄河。”“如果不画出气魄,画不出民族精神,那这幅画就失败了。”但是,最终他成功了,他笔下的黄河让无数专家、观众惊叹!著名画家何家英在看了《黄河雄姿》则表示,这幅画的境界、格调、气魄都是前无古人的,这是他看到的迄今为止画黄河画得最好的作品。

    LvYWbo3yxbNIWn5FsirCB8yNuEF1pkkcP6jkoBPR.jpg

    遇到没有创作灵感的时候,宋先生会搁笔沉思

    但令人悲伤是,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黄河雄姿》,却自己走了。2017年5月15日17时25分,被称为“鬼才”的宋雨桂辞世,享年78岁。

    艺术家何家英悼言:惊悉宋雨桂先生不幸离世,痛不可言!一代英豪,大师銘范,为人仗义,德才恒长。滔滔黄河水,隆隆诉悲伤。他最后的创作《黄河雄姿》成为他艺术上永恒的丰碑,也为他辉煌的艺术人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是他用生命谱写的民族壮丽史诗,也是他沧桑人生的浓缩诗篇。宋雨桂老师为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做出了辉煌的贡献!他的离去是中国美术界巨大的损失!也是好朋友的巨大损失!师友仙逝,我心欲摧!送老鬼一路走好!愿老友天堂永生。何家英叩首。

    苦难的人生

    能画出《黄河雄姿》那样的作品绝非偶然,作品中那种雄浑、奔腾、开天辟地的气势与宋雨桂本身的性格和坎坷的人生际遇有着重要的联系,宋雨桂在一些作品的上签名为:雨鬼,“我的画都是烙烧饼‘烙’出来的”宋雨桂说。

    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他自身精神的写照,经历过人生风风雨雨的宋雨桂在其作品中蕴含坚韧和昂扬的精神,“即使是最痛苦的时候,我也在表现一种向上的、灿烂的东西,这是我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他曾说。

    JlmlV4PK1i0FyGHLI7O8WICouTGtKpAudaCBxQFX.jpg

    年轻的宋雨桂在江边沉思

    宋雨桂1940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 原名“宋玉贵”,自幼随母习画。1960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1961年至1967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入伍,任部队文化干事。1974年转业任辽宁省文艺创作办公室摄影、美术、书法三组负责人。1979年调入辽宁画院任专职创作员。后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画院院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美术馆馆长、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辽宁省美协名誉主席。

    wUp9uc06xx7DxHU2416RVky2HVsmUBThwwrIyAqQ.jpg

    宋雨桂夫妇和长子合影

    用朱浩云先生的话来说:“宋雨桂的一生波澜起伏,充满着传奇色彩。”

    宋雨桂出生在山东临邑,原名是“宋玉贵”,通常解释为玉堂富贵,寄寓着长辈的愿望。4岁的时候随父母逃荒到了吉林省三源浦镇,那个时候是1944年,年幼的宋雨桂或许不能体会到逃荒的辛酸,怕是更多的有着可以自由跑来跑去的兴奋。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小宋雨桂跟着大人种地、砍柴、放马、讨饭,农闲的时候就跟母亲学画画。

    “我的母亲王桂兰是一个十里八村能描会画的贤惠慈母,她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农村的。她画的梅兰竹菊啊,画的小动物啊,画的蜻蜓啊,我以前老崇拜她了。可是等我进了美院以后呢,我又觉得她(画的)那东西特别简单,因为它没有素描啊,没有光啊影啊什么的。但是到现在我一回忆,我母亲画得多简练啊,多概括啊。”

    直到老年,宋雨桂都能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家乡有着一个大大的荷塘,爬到塘岸上的大树撅枯枝,用树枝画荷花。后来再画荷花,还是小的时候留下的那种美好,像梦境的那种荷花。

    随后的几十年里,宋雨桂经历了家破人亡,也经历过需要改名“雨桂”才能展出作品的心酸。1987年,宋雨桂被确定为胰腺癌,医生断言“手术后还能活3个月到半年。”回忆起那段日子,宋雨桂说:“我准备到北京去,去北京之前,文化艺术界我的40多个朋友,在沈阳军区后勤部给我举行了一次‘活体告别会’,当时方青卓的父亲方冰先生来了。记得当时写《木鱼石的传说》歌词的张名河先生写了《别鬼八句》。”

    没曾想,回到北京的宋雨桂挺了过来。

    gj69incDDBKfJIPjALoXsHSQeGiuX5aXZPixcVCD.jpg

    年轻时的宋雨桂(右一)

    面对生活的苦难,宋雨桂显示出更多的是艺术上的一种傲气和张狂。

    “我的书画艺术是一半泪水伴着一半墨水在风雨飘摇之中一路趟过来的。我曾在人鬼间徘徊20年,得过癌症,遇过车祸,右手残过,鬼门关前走了好几回,甚至举行过’活体’告别仪式。是鬼亦是仙,非鬼亦非仙,权当别解吧。”宋雨桂说。

    生活给宋雨桂带来万般磨难的同时,他的艺术也逐步成熟起来。

    宋雨桂成长在东北大地,自幼就显示出极高的绘画天赋,8岁就能画姜太公钓鱼,10岁画武松打虎,12岁所作《雪梅》获抚顺市二等奖,后受教于鲁迅美术学院,深受院校体系熏染。第六届全国美展上,凭借与冯大中合作的国画《苏醒》一鸣惊人,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

    zaDxN8UcTFLU3zHKRWWe3HICwqStnE6vbHDZp2hz.jpg

    eAxSvlBaE23c1UR4VK0aAo7AcOvqGYluwPZmzKBU.jpg

    宋雨桂旧照

    但是其艺术的真正成熟则在1992年,这一年,宋雨桂在辽宁丹东菁山沟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画家村”,也就是在这里,宋雨桂先后创作一大批极富时代性的经典力作,《乡水篇》系列、《菁山行》系列、《芦花吟》系列等都是此时所作。

    “灾难对庸才是毁灭,对天才却是升华。鲁迅若不是面对那么多的明枪暗箭,他也写不出那么多匕首投枪式的文章。所以,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它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精神,是蕴涵其中的灾难的力量。”看着宋雨桂的这段话,眼前似乎浮现出那位倔强的眼神中充满坚韧的执笔创作的老人,这是一位曾经历经生活的苦难,从苦难中找寻创作的灵感,他的作品气势苍茫中总会隐藏一丝若隐若现的悲郁。而他给自己刻的一方闲章曰:“是鬼亦似仙,一怒桃花水。”纵然生活将我折磨的似魔鬼,但我的创作依旧是昂扬的、热烈的。

    人登绝顶我为峰

    KzkiGwCBhUJufuJ5bWb4BqabNFI1xbjJRTlhVIg3.jpg

    宋雨桂与鉴藏家、画家王已千、杨仁恺合作《秋云图》

    宋雨桂的作品有其自有的特点。这与他的学艺经历有关:早期他在鲁迅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而在此之前主要是跟他的母亲学习绘画,所以他并非是学院派中国画系走出来的画家,他有新的绘画基因。

    其次,观看他的作品比如《黄河雄姿》、《新富春山居图》等作品,会发现他注重氛围的营造,强调大的布局,所以作品有很大的气势。

    另外,宋雨桂善于调动色彩。他在色彩方向和笔墨方向结合用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些技术是非国画的技术,注重机理,注重版画式的层次。

    xAU8NECu8IwqyLW7pEWKVDnygZZb4eMIEoVaew6a.jpg

    创作中的宋雨桂

    当把视角推远到美术史的角度,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宋雨桂的艺术。“30、40年代出生的很多艺术家,没有像上一代人对传统的耳濡目染,从内部向外部延伸的传统背景。所以,这个群体后期,都有自我寻找的个性化过程。”中央美院教授赵力以周思聪的绘画为例:“周思聪早期画人物,晚期画荷花。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现象?”

    在赵力看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寻找传统根源的问题,溯源的问题。”然而,宋雨桂则是另外一条道路的样貌,他的作品呈现的有胆魄,大开大合,而他又并不同于潘天寿的大开大合。宋雨桂讲究的是宏大的视觉效果,怎么用现代性的视觉和情感表达进入水墨的创作。宋雨桂本人的性格奔放外向,人如其画,他大的格局是外向、泼辣的,内部的笔墨情感是细腻的,所以作品的呈现也特别耐看。

    S9tNv9mhaLDfA0JdwQOMLjFshOou15Jdl70YmhJ3.jpg

    宋雨桂写生留影

    宋雨桂曾有言:“不画古人画过的画,不画同代人画过的画,不重复自己画过的画。”这是他对自己艺术创作的要求和原则,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对于笔墨的传统的态度上,他同样有自己的观点:“笔墨当然要与时俱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对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亦步亦趋,超越老祖宗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我理解‘笔墨当随时代’,应该是跪着看老祖宗的东西,站着画自己的东西。 ”所以在对艺术的探索中,宋雨桂首创冰裂纹皴,在其作品的构图上也突破了传统水墨的束缚。

    0axdLjfVGcGAGvDE1iShTfwKDOtOHp2TUsntyU4E.jpg

    Gq4oVJxXwSuIkvzIZcCjkr9ybEoUsBKohFIgFeQ5.jpg

    宋雨桂在辽宁美术馆时的专家登记表

    “静若处子,颠若狂士”是宋雨桂多年来追求的创作状态,他曾回忆现场观看傅抱石先生授课的情景:“我认为傅抱石达到了这个境界。这是我努力的方向。1962年我在鲁迅美术学院念书时,傅抱石坐着画一幅画,他坐在那里都快睡着了,那真是静若处子,静得都快睡着了。他画一个小人手里拿一根竹竿,一条小船。人有多大?人脑袋就像小指甲那么大,围着那么多人在看,他旁若无人,静静地在那里画,很多学生在给他摇扇子。当他这个小人画完以后,站起来,拿起大笔涮涮疯狂地画的时候,真的是心外无物,是一种疯狂的状态,那就是狂士。”可以遇见,一代大家傅抱石先生给年轻的宋雨桂带来巨大的震撼,但对傅抱石的顶礼膜拜也没有让他走入一味模仿前人的胡同里,反而使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是为:“人登绝顶我为峰”。

    关键字:作品,水墨,创作,雄姿,北京画院美术馆 吴洪亮 杭春晓 宋雨桂 斯人未远去——宋雨桂艺术纪念展
    内容标签: 作品 水墨 创作 雄姿 北京画院美术馆 吴洪亮 杭春晓 宋雨桂 斯人未远去——宋雨桂艺术纪念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