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书法笔迹中隐藏着怎样的性格密码?_张旭《古诗四帖》-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苏轼-他们的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tdtKW0R8QSZzuBtn2GvLir6Sw5v4LXEnYdzZ63dq.jpg

    古语有言:“书如其人,字如其人”,说明一个人的书法是内心世界的反映,透露出他的性格特征是内敛、外拓,还是敏锐、粗犷。此外,通过字迹还可以看出作者创作时的情绪色彩,喜怒忧思都会跃然纸上。所以当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不是简单的艺术享受,更深层次的是情感的交流。究竟书法的笔迹中隐藏了什么样的性格密码呢?

    平直与曲折

    B5SrJeFcMMlzUJo9zJXNzbTK5RWtoi6Te8hvxzv2.jpg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局部

    中国人写汉字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这样写出的字才会美观、工整。这个要求是笔法的要点,从此还演绎出“握笔要正”“身正才会笔正”等等观点。其实它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哲学观和人生观,我们的祖先认为做人要堂堂正正,要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所以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正”的本质,所以楷书作为基础书体,又被称作“正书”。

    476AzjRKPLMHvIG141jjpVkqZxtMem15SLDSen5c.jpg

    ▲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唐朝国势强盛,从文人们的精神气质中也能体现出端庄、严谨的大国风范。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他的楷书雄厚、稳健,反映出为人刚强和忠贞的特点。他在做官时施行仁政,平反冤狱,受到百姓拥戴。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重振纲纪,让战乱后的唐朝弭平伤痕。最后在淮西平叛中,慷慨就义完成了他忠君爱国的志愿。

    abDaaW8Q60tLNfHZpVnIlQyYRQoPrjzHNLp99qCB.jpg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与平直相对的是曲折,笔势曲折、迂回意味着情绪的波动,作者的思绪会起伏不定,时而躁动,时而舒缓,说明作者也许处于大喜大悲之中。曲折的笔势多见于草书、行书,它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性格,与时代的风气也息息相关。

    yJQnl5OW6SvHxKK3sq14P37MVstgzGyCIjQDl26S.jpg

    ▲怀素《自叙帖》局部

    怀素与张旭他们笔法瘦劲,如骤雨旋风,率意而为,千变万化,所以合称“颠张狂素”。但是世人只看出他们的狂放,却没有注意其中的法度。他们的草书是率性而非随意,是在深厚的基本功上的发挥,所以其中还蕴含着秀美和敦睦之气。

    wzbGBR45Bec1yf3hDYlkjeQsod1PDhm3eHPSkB78.jpg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同样是草书,明清之际的草书就与盛唐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也许是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投射到文人内心中是一种不安与悸动。所以看到那个时期的草书,通常都会让人感到躁动和忧郁。

    从时代背景出发,明朝的遗臣在归顺和抗争的矛盾心里之下,笼罩在落寞情怀的阴影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的书法所体现的这种心情。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背景,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草书书法,体会着他们的情怀与思绪,才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整洁与凌乱

    一个人的字迹如果整洁,说明他举止高雅,很注意自己的仪表,当然也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且拥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相反,如果书面邋遢,还有涂抹的现象,说明本人不修边幅甚至是放弃自我。我们从苏轼早期和晚期的书法作品的对比中,能明显看出他人生轨迹的变化引起书法风格的转变。

    L9137ZavQRkSXgMiaRlpu3366RReCMPdm1bmGAJr.jpg

    ▲苏轼《治平帖》

    《治平帖》是苏轼三十多岁所书,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人生的巅峰。他参加科举考试后,被欧阳修推荐给宋仁宗,被皇帝寄予厚望。《治平帖》不仅整洁、光亮,每一个笔画都如同楷书般的严谨,似乎找不出丝毫差错。所以这一时期,苏轼的书法严谨、精密,显示出优美的姿态。

    9M6njShrPfCGCf5oOosCr1VbLTxN4ZGkVFWhRpt9.jpg

    ▲苏轼《江上帖》局部

    但是不久之后,苏轼遭遇了乌台诗狱被流放黄州,在艰苦的环境下他悲愤地写下了《寒食帖》,书帖中涂抹的地方随处可见,与早年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

    《江上帖》是苏轼晚年作品,据考证可能是他临终前几天所书。苏轼从众人瞩目,到发配边疆,又从痛苦彷徨到暴风雨后的宁静,他经历了人生的凄风苦雨,从中领悟了对于生命的态度。因此他晚年的书法一改光亮、秀美,转变为苍老、古拙的风格。从苏轼书法风格的转变中看出文豪的生命轨迹,恐怕这是其他的文学形式不能替代的。

    大字与小字

    书法字体的大、小也反映着一个人性格特点。写大字的人热情奔放,思维开阔,有着大刀阔斧的作风气势,但是有时也会不求善解,缺乏耐性。写小字的人,谨慎细致,有着良好的专注力和意志力,缺点是过于拘谨创造力不足。

    HI9lEAvj0Y18LGQHOkmBrmFKAAk1TF3hVD1Ntjzh.jpg

    ▲赵孟頫书《汲黯传》

    元代以前,文人们几乎都是写得一手精妙的小字,无论他们书写的公文,还是给亲朋好友的书信,亦或是书画名作上的题跋。试想,夜晚的灯烛下他们伏案奋笔,精美的小字体现的是缜密的思维和文人独有的才情,他们不会在意于大众对他们的品评,而在意于小圈层的交流、品鉴。

    0gOpxXIJkhtA6MhFAzmfqyisDfQEZM7U2BfYKIh9.jpg

    ​元代以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书法的字也越写越大,书法从小众走向了大众。清代以后书法受到“碑派”影响走向了苍劲、古朴的风格,特别是近代书画大师提出了“霸悍”的观点,让书法增强了力量和气势。所以当代社会,大字书法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庄严的礼堂、办公室或者居家的客厅、书房,能够悬挂一幅风格鲜明、个性十足的大字书法,定会显示出主人非凡的品味,迎来人们赞叹的目光。

    每一位书法的作者,似乎是在用他们的笔墨向我们倾诉。当我们了解了书法的这些内涵,也会加深对于学习书法的理解。有的人一味地临帖,把古人的书帖临摹的分毫不差,但是一旦自己创作就完全没有了分寸。所以说死学古人是不对的,在打好基础后一定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才是学习书法的目的。

    关键字:苏轼,他们的,书法笔迹 张旭《古诗四帖》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内容标签: 苏轼 他们的 书法笔迹 张旭《古诗四帖》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