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那些绝望的浪漫主义者——一部关于拉斐尔前派的电视剧_-画家-达尔-但丁-英国-浪漫派-模特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1

      去年初夏得知英国BBC广播公司正在拍摄一部关于拉斐尔前派画家的电视连续剧《绝望的浪漫派》(Desperate Romantics),便立刻同BBC的一位朋友联系,让他务必在第一时间给我弄张碟来,先睹为快。朋友回复说,该剧尚未杀青,估计9月才能播出,影碟上市会更晚。我说,若能早早在市面上买到影碟,我还找你这内线干什么。

      拉斐尔前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前卫画家团体。1848年,皇家美术学院的三位20 多岁的学生因不满学院成规而退学,组成叛逆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推崇拉斐尔之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提倡其自然纯朴和唯美诗意,强调艺术细节的真实和象征性。这三位年轻画家是罗塞蒂、米莱斯、杭特。他们刚出道时,遭到伦敦文化界的嘲讽与拒绝,但由于大批评家罗斯金不遗余力的推举,他们终于被认可,其作品成为英国19世纪绘画的代表,米莱斯后来甚至当上了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

      《绝望的浪漫派》于2009年9月如期播出,仅限英国,无缘北美。朋友从伦敦邮来光碟,我急不可耐地打开邮包,将碟片放入播映机。但是,我看到的不是拉斐尔前派的故事,而是屏幕上的一行文字:“制式不符,无法播映”。

      真是难以置信。我反复将碟片取出再放入,试得手都颤抖了,可仍然不能播映。最后只好扔下碟片,一头栽倒在沙发上。

      但我立刻又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先试用电脑播放,再借别人的播放机,均无果。我又去专业店转换制式,仍未果,便买了一台全制式播放机,结果还是失望。

      狡猾的BBC采用了不可知的加密技术。

      求而不得,乃生焦虑。

      2

      一年后,《绝望的浪漫派》光碟于2010年夏秋上市,我从亚马逊网站购得一套。放入影碟机,摁下播放键,哈,终于看见了,大喜。

      我看见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界的三个坏小子,还看见了罗金斯,那三个坏小子在他面前几乎像狗一样可怜巴巴地匍匐爬行。还有著名小说家狄更斯,他像个小丑,不懂艺术,却偏爱说三道四,还一心想着拯救风尘女出苦海。不消说,英国美术史上那群名垂青史的美女模特都出场了,她们是西达尔(罗塞蒂的情人、妻子)、伊迪丝(罗斯金的妻子,后改嫁米莱斯)、安妮和范妮(二人都是杭特的情人,风尘女),以及超级美人杰恩(罗塞蒂的情人,后与莫里斯结婚)。

      全片并不长,约5小时,分6集,前3集讲三位拉斐尔前派画家成名前的挣扎,后3集讲他们成名后的疯狂。到了最后一集,拉斐尔前派的传人莫里斯出场,给以后拍摄续集埋下了伏笔。

      看完全片,有满足也有失望:这不是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故事,而是21世纪伦敦艺术界的情色故事,影片中完全没有旧时浪漫主义的高雅和华贵,却满是现时前卫的淫乱和神经质。

      不过,故事的基本史实还算准确,只是为了迎合观众与市场,一些具体细节有所编造,尤其是直接演示疯狂的性爱场面,有如低俗的三级片。

      3

      当年初识拉斐尔前派,由观赏绘画复制品开始。那是70年代后期,刚上大学时,北京有个难得一见的英国绘画展,展出维多利亚时代作品。我在杂志上看到拉斐尔前派的图片,立刻就被迷住了。尽管那时并不知道这派艺术有何魅力,但能看出它们与当时的中国艺术大异其趣。

      被魅力所迷,却无缘进京观展,焦虑始生。

      因了这焦虑,我开始留意拉斐尔前派风格。无论是感伤的摄影,还是象征的绘画,只要有这风格的感觉,我都全力收集。记得有次同一位感伤型画家聊天,他说喜欢拉斐尔前派的凄美诗意和感伤情绪。

      我看拉斐尔前派绘画,在诗意、感伤和象征的包装里,在中世纪和早期文艺复兴的纯朴氛围中,隐藏着性感和情色,这是那三个年轻的叛逆画家及其美貌模特将肉体和精神在艺术中搅拌而碰撞出的激情。这是我对拉斐尔前派的感觉,为了这感觉,我在80年代中期甚至翻译过拉斐尔前派的诗歌,写过关于拉斐尔前派的文章。那时的一大愿望,是希望有机会亲眼看到这些画家的真迹。

      4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活动是在19世纪50年代,仅十余年,但其影响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绝望的浪漫派》截取了1851年三位画家从反叛到成功的故事,他们与罗斯金的关系、他们与美女模特的关系,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电视剧开始,一个名叫弗莱德的年轻记者出来讲故事,自称是三位画家的好朋友。若用叙事学术语说,弗莱德既有局外第三人称之便,又有局内第一人称之利。由他出场叙事,既得旁观者的全方位视角,又得当事人的在场与介入。这样的叙述口吻和人物关系,构成电视剧的叙事框架。

      翻开英国美术史,我看不到弗莱德这个人,但在电视剧中他却是拉斐尔前派的见证者。他不仅叙述故事,也参与甚至制造故事。第一集开场,他将西达尔介绍给三位画家作模特,又将这三个年轻人引荐给罗斯金。这样的信使角色使弗莱德成为故事发展的推进者,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电视剧。但是,他在剧中每每堕入爱河,成为画家们的潜在情敌。不仅如此,他还在画家间传递假信息,造成内讧,以便从中渔利,获取美人芳心。

      没错,电视剧利用美女是为了收视率,甚至将美女们那一头“拉斐尔前派式的金色长发”作为卖点。

      5

      上世纪最后十年,我旅居加拿大和美国,其间在各地的大型美术馆看到了一些零星的拉斐尔前派藏品,虽是原作,但所见不多。

      九十年代末的某日,得知耶鲁大学美术馆展出拉斐尔前派作品,我驱车前往,总算如愿以偿。随后不久,我又在纽约的布鲁克林美术馆参观了维多利亚时代绘画展,第二次集中欣赏了拉斐尔前派画家的原作。

      然而,这些画家的代表作多在英国,少在美国,我渴望看到名作真迹的焦虑并未缓解。

      所以,我去伦敦时专门到泰特美术馆和皇家美术学院参观了拉斐尔前派的收藏,在真迹面前流连忘返。那一刻,也许我可以自称拉斐尔前派的粉丝了,因为我已购买了不少拉斐尔前派的画册、诗集、研究专著和传记,对这些画家的事迹可以如数家珍。

      6

      罗斯金是对艺术无所不知的大批评家。根据传记史实,这位见惯了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裸女绘画的大学者,竟以为现实生活中的裸女也如画中裸女一样肌肤光洁如玉。结果,新婚之夜他看见妻子伊迪丝的三角洲长满了浓密的水草,竟然惊吓得不知所措,他对女人的美丽幻想顷刻轰毁。

      在电视剧中,罗斯金是个人格分裂的阴谋家、伪君子。出门在外,他一副体面的派头,回到家中,他是个怪异的性折磨者。由于幻想轰毁而导致心理障碍,他与妻子形同陌路。电视中伊迪丝出场是在床第间,她向罗斯金求欢而不得,便抱怨说:结婚5年,他仅吻过她的脖子四次,摸过她的乳房两次,而她的双腿之间,连一次也没碰过,自己至今仍是处女。

      罗斯金的回答比较搞笑,说自己把她当作艺术看待,所以他们的夫妻之情应该是柏拉图式的,没有肉欲的成分。这当然是自欺欺人,果然,罗斯金在背地里与母亲密谋:让伊迪丝给米莱斯作模特,待他们有了私情,便以通奸为由提出离婚。此计得逞,罗斯金便转向罗塞蒂的情人西达尔,收为她入室弟子,同时对她洗脑,让她怨恨罗塞蒂,并以介绍工作为由欲使罗塞蒂离她而去。不过,这些伎俩被花花公子罗塞蒂识破,罗斯金便不由分说抛弃了西达尔,转而将一个未成年少女收为学生和情人。

      也许,这一切都为了是要满足他关于三角洲不长草的离奇幻想。

      电视剧里罗斯金的人格分裂,该是编剧出于票房考虑而夸张失实,使得影片流于媚俗。

      7

      凭这看法,是不是说我该从粉丝晋级为专家了?

      在当今的读图时代,我不满足于画册里和美术馆的静止图像,我渴求屏幕上的活动图像。那几年我发疯般的寻找、收集有关拉斐尔前派的电影。然而,互联网上搜寻的结果是,无论英国还是任何别的国家,都没拍摄过关于拉斐尔前派的故事片,我只买到文献资料片。

      真是难以置信,这些画家的故事如此富于传奇色彩,尤其他们与美女模特之悲欢离合的浪漫情仇,是西方美术史上的著名美谈,怎会没有电影?

      得知BBC正在拍摄《绝望的浪漫派》时,我的高兴和激动难以言表。可是,当我用颤抖的手取出无法播映的光碟时,那高兴和激动一变而为失望,这失望又加深了我求而不得的焦虑。

      终于,《绝望的浪漫派》在电视上播出后,又于2009年底上线,我立刻上网观看,但看到的却是些颠三倒四的片断,像是剪接错了的故事,让我的焦虑难消而徒增。

      8

      电视剧对史实的处理是戏剧化的,编导为了票房而媚俗,演绎了三兄弟的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电视里,罗斯金观赏三位年轻人的画作时,看到罗塞蒂《寻获》的画稿,对其拯救风尘女的道德主题大为赞赏。杭特在一旁默不作声地听着,后来悄悄画出了关于风尘女的名画《觉悟》,让罗塞蒂大吃一惊,责怪他剽窃自己的主题。

      这两人为了美女也有冲突,都想将西达尔据为己有,结果杭特先下手为强,而罗塞蒂则后来居上。这些故事本是史实,但电视的戏剧化处理在于将故事编排为智取美女,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天杭特正以西达尔为模特,绘制《牧羊人的诱惑》,罗斯金来画室看了后说,西达尔的相貌像是荡妇,不能入画。杭特只好另觅模特,在妓院找到了真正的荡妇安妮。次日西达尔来画室,发现自己的模特位置被荡妇取代,怒不可遏,当场吵闹,罗塞蒂这个有意大利血统的花花公子便趁虚而入,抱得美人归。

      以绘画作品来演绎电视故事,是影片的叙事卖点。

      类似的戏剧化处理,也见于三位画家的成名展。电视里,英国大作家狄更斯来到画展开幕式,在参观者对三个年轻人的嘲笑声中,他火上浇油,用诗一样的暴力语言,高声嘲弄这些可怜的年轻画家。正在这时,罗斯金到场,听到众人的讽刺挖苦,再看墙上的绘画作品,他当众义正词严地宣称:英国艺术的伟大时代到来了,这三个无名之辈的成就,可与浪漫派大师透纳比肩,他们是英国三百年来的艺术高峰。罗斯金一语定乾坤,其惊世之言,让嘲讽者鸦雀无声,让狄更斯灰头土脸,让三位画家欢呼雀跃。

      也就是在那一刻,一个到开幕式来向罗塞蒂讨债的催命鬼,马上以高价买下了罗塞蒂的参展作品,让画家一朝脱贫。

      9

      几年前我刚从美国迁回加拿大,正值多伦多美术馆有杭特绘画回顾展,便专程从蒙特利尔驱车前往,有幸看到了杭特的所有重要作品,其中不少名画早在伦敦就见过,多伦多之行是再次重温。

      拉斐尔前派的三位画家虽说不分高低,但各有千秋。三人中的大哥罗塞蒂长于描绘女性肖像,但对人体结构和动势的把握却有失谐之处。或许,这是因为三人未完成皇家美术学院的训练,基本功欠佳。相比之下,米莱斯技法最好,但其画有甜腻之嫌。这也难怪,他在功成名就做了院长后,放弃了拉斐尔前派最初的艺术追求,转而为富人画像。这些商业性的肖像画虽在技法上无可挑剔,但已丧失了画家早年的艺术创造力。

      在三位画家中,我最喜欢杭特,他的画具有心理深度和震撼力,这力量来自他的宗教精神,表现在绘画中便是一种隐隐的苦涩。如果只看杭特的单幅作品,不易看出这苦涩,但在多伦多的画展上,当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时呈现时,它们互为参照,共性突显,昭示了画家的苦涩之感。

      这苦涩之感,便是杭特绘画的厚度和重量。

      10

      这苦涩来自灵与肉的搏斗,为了灵魂的追求能战胜肉体的诱惑,杭特离开伦敦,离开画家兄弟,离开自己的模特情人,只身前往巴勒斯坦,到死海边去描绘圣经起源地的真实景色,画出了震撼人心的名作《替罪羊》。

      在电视剧里,杭特的中东之行变成了阴谋的结果。罗塞蒂曾经后发制人,将杭特的模特西达尔据为己有。然后,他又想让杭特的情人安妮给自己做模特,便故意误传罗斯金的话,在杭特为中东之行而犹豫不决时,说罗斯金讲了,杭特一定要去中东才能画出好画,促使杭特踏上了行程。

      这一戏剧性处理的高潮,是半年后杭特从巴勒斯坦回到伦敦,他踏入家门时看到的第一幅景象竟是安妮、罗塞蒂、弗莱德三人正在画室里淫乱。

      不久,杭特和罗塞蒂为了安妮而大打出手,两人在电视里脱掉上衣,赤膊上阵,挥拳对决。

      淫乱的场面太多太浪,电视剧《绝望的浪漫派》不适合家庭观看,而象黄色电影一样只适合成人欣赏。

      杭特本是个苦行僧式的画家,在电视里却是个堕落的天使,沉迷于现世的肉欲,以疯狂做爱来排遣内心的苦涩和郁闷。

      11

      构思这篇文章时,我翻出了一篇旧稿,那是我在80年代中期翻译的罗塞蒂诗歌《神佑的女郎》。我也在书架上的《拉斐尔前派诗选》中找到了排在诗集第一页英文原诗。两相对照,罗塞蒂在诗歌的开篇这样写死去的西达尔:“神佑的女郎从天堂的金色栏杆探身下望,她的双眼就像静止的天湖之水般深沉,她手握三枝百合花,黑发上闪烁着七颗长明星。”

      那时候我在国内高校讲授英国诗歌,因无现成的译诗,便用自己的翻译,后来将讲稿改写成文,发表于专业期刊。

      罗塞蒂也画过一幅同名绘画,现在收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有一年我去哈佛,顺道参观美术馆,不料看到了这幅画,喜出望外。在哈佛美术馆,我仔细看画,心里默诵罗塞蒂的诗歌,见证了罗塞蒂自比意大利诗人但丁,他将西达尔视作但丁《神曲》和《新生》里的碧翠丝。

      罗塞蒂的父母都是意大利人,旅居伦敦,教授意大利文学,他们将但丁之名给予儿子,画家的全名是但丁·盖布里埃尔·罗塞蒂。其中“盖布里埃尔”是基督教里的大天使之名。

      后来我去意大利佛罗伦萨旅行,拜访但丁故居,重读但丁与碧翠丝的故事,总要联想到罗塞蒂与西达尔。

      12

      然而,罗塞蒂与西达尔的恩怨情仇,并不真的像但丁与碧翠丝那般属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罗塞蒂是个花花公子,他虽爱西达尔,却又与杭特的模特情人安妮淫乱,后来更勾引美人杰恩。为了掩人耳目,他甚至强迫自己的学生莫里斯与杰恩结婚。

      由于这层原因,西达尔开始酗酒,并陷于吸毒不能自拔,最后终因服毒过量而死。西达尔下葬时,罗塞蒂将自己的诗稿同葬墓中,后来在友人和出版商的劝说下,才掘开坟墓,取出诗稿付印。在电视剧里,所有人都怀疑罗塞蒂对西达尔是否真心,直到他将诗稿埋进坟墓的那一刻,朋友们终于齐声默语:这是真爱。

      在电视剧里,罗塞蒂向西达尔求婚时,宣称他们是但丁与碧翠丝再世。

      但是,电视中掘坟取诗的一幕,拍得像是一群盗墓贼半夜掘宝。

      13

      或许,电视剧里潜藏着一个隐蔽的暗示:是那些美女成就了三位年轻画家的作品,是罗斯金认可了他们的艺术成就,而罗斯金的认可,则是因为他暗恋并想引诱这些年轻画家的美女模特。

      莫非这不是编剧暗藏的票房噱头?

      西达尔死于爱的绝望,相反,伊迪丝在离开罗斯金后改嫁米莱斯,获得了幸福。安妮欲嫁杭特,但他不肯接受她的风尘女身世,使她最后又从艺术堕回红尘。范妮也相反,她虽给杭特做模特,与杭特疯狂做爱,但对杭特欲救她出红尘的愿望却以耳光回报。杰恩虽嫁了莫里斯,暗地里却仍作罗塞蒂的情人。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编写这些美女模特的故事,探讨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探讨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那么,《绝望的浪漫派》会有一定的深度和意义。可是,编剧没有这么做,而是将这些美女演绎成整天高声浪叫的性感尤物。

      写好这篇文章时,我意外得知,《绝望的浪漫派》早就有中文盗版行世,译名《情迷画色》,网上能免费观看。由此说来,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其实已无必要。虽然我自认是拉斐尔前派的粉丝和专家,却不知早有中文盗版,看来我该晋升到骨灰级了。

      今天,如果我们不肯接受艺术变为商品的现实,我们便只能是些绝望的浪漫主义者。兴许,我们还得将《情迷画色》的译名改为《画家肉搏女模特》,否则,我们永远会有“制式不符,无法播映”的焦虑。

      2010年10月,蒙特利尔

    关键字:画家,达尔,但丁,英国,浪漫派,模特,
    内容标签: 画家 达尔 但丁 英国 浪漫派 模特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